《舜禹學堂》鼓勵各社區人士,包括青少年、在職人士、長者及特殊需要社群參與義工培訓之外,發掘個人潛能、探索社區價值,從而提升全人發展。我們希望透過簡單易明的專題寫作,分享社區冷知識,同時發揮鄰社互助互學精神,達致「鄰社得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應國內發生Omicron變異株本土確診病例,社區感染風險提升,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且間隔滿12周(84天)以上的滿18歲民眾,應盡速接種1劑疫苗追加劑(第三劑),提升免疫保護力。為了更降低染疫後轉中、重症風險,開放三大族群,共10類人優先於5月16日開放施打第四劑(第2次追加劑)疫苗,初估有400萬人符合資格。
據國家衛健委公佈,截至2022年5月15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36238.9萬劑次。兩年以來打新冠疫苗已經成全民“潮流”,從“你今天苗了嗎”到“你打了幾針”,為了身體健康,市民已經把“一起苗苗苗”當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現匯總一下接種新冠疫苗的各種資訊,方便大家參考。
政府於2022年5月16日宣布,將由2022年6月1日起至明年10月底,分階段接受65歲或以上合資格香港居民申請「樂悠咭」,以繼續享用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畫(2元優惠計畫)的乘車優惠。
隨著全港學校恢復面授課,早前一名港媽在網上發帖,指讀K3的兒子因身體狀況不適合打針,雖已有醫生紙證明,惟仍遭幼稚園拒絕參加畢業禮,甚至遭校方冷語促請她盡快為兒子安排打針,令她感覺難受。 衞生署已向私家醫生發出指引,列明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包括對兩款本港提供的新冠疫苗均有嚴重即時過敏反應(例如出現休克、呼吸困難或血壓下降等症狀)。在考慮簽發豁免證明書時,醫生須參考衞生署的指引,並遵從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根據臨床判斷,就病人是否符合清單上不適合接種的原因作出臨床決定。
事主14歲輟學後每日流連街頭,與童黨通宵聊天吹牛至天亮才回家。有一天朋友遞上大麻問我們要不要嘗嘗,事主吸過一口便迷上那份感覺,從始之後染上毒癮。事主亦認為吸毒可忘卻煩憂和減壓。 事主在家吸毒時,爸媽隔着房門是知道的。事主再次脾氣暴躁、亂砸物件,他們對事主這樣一個吸毒兒子一直愛莫能助,無法阻止,亦不敢大義滅親報警。 不過上得山多終遇虎,每日隨身帶着這些「糧食品」,有日終在街頭被警察揪出藏毒。法庭原本判事主自願戒毒,但無辦法,事主真的戒不掉,幾次毒品檢測皆驗出事主仍在吸毒,感化官認為必須送事主入住戒毒宿舍。那年事主17歲,第二次戒毒,也是首次被強制戒毒。 惟吸毒並非解決壓力的正確方法,建議大眾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用健康的方法減壓,堅拒毒品的誘惑。 本港濫藥情況惡化,根據保安局禁毒處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最新統計數字,被呈報的整體及青少年吸毒人數均有上升趨勢,來自21歲以下青少年,卻由607人升至873人,按年增44%,最常吸食毒品為:大麻、可卡因及「K仔」,情況令人擔憂。
最近有網民在討論區發文表示,日前與兒女到屯門市中心閒逛時,兒子突然被一名青年用水樽扑頭襲擊,在警察到場後得悉青年懷疑患有自閉症,最終不予追究。她坦言,自閉症人士需要多一倍的愛及關心去照顧,望社會多關心及體諒有特殊需要的人士。 在香港,每1000名兒童中約有2位患有自閉症。屬調查中亞洲區排列第二。香港教育局近年數據顯示,全港自閉症學生人數有上升的趨勢,預計按年有兩成增長,預計今年度升到超過10,000人,自閉症人士人數將會持續上升。 自閉症患者會有重覆及刻板行為,社交溝通出現障礙。不少家長欠缺對自閉症的認知。現時沒有方法或藥物可完全根治自閉症,只有愈早確診、並透過不同形式訓練及治療,便可大大改善自閉症的障礙。
歡迎投稿至電郵 info@shunyuacademy.com ,分享社區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