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香港專欄】香港生育率危機:為何香港人不願意生仔?

現代夫妻的選擇:不生孩子的生活方式

 

結婚後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另一種全新的開始。我今年三十五歲,是市場部經理,而我的先生阿文是一名工程師。結婚後,我們並沒有選擇生孩子,而是養了一隻可愛的柯基犬——阿福,牠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清晨的陽光灑進房間,阿福蜷縮在沙發的一角,睡得正香。我走進廚房,阿文已準備好早餐。「阿福還是那麼愛賴床。」我笑著說,他回應道:「牠比我們更懂得享受生活。」這樣簡單而寧靜的早晨,對我們來說已是幸福的代名詞。

 

不生孩子的決定,並不是因為不喜歡孩子,而是覺得現代生活壓力太大。我曾經目睹母親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奔波的疲憊身影,從那時起,我就希望未來能擁有一種不那麼累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朋友們對高昂育兒和教育成本的抱怨,更讓我堅定了這個選擇。

 

我的生活裡,有阿文,有阿福,有工作和愛好,這就足夠了。對我來說,家庭的定義並不一定需要孩子來填補。我們更享受一起探索城市、留下足迹的自由生活。這樣的日子,簡單而滿足。

為何香港人不願意生仔?

 一、經濟壓力:高昂的生活成本

香港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無論是住房、教育還是日常開支,都對家庭財政帶來極大壓力。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香港的生育率僅為**0.8名子女/每名婦女**,低於韓國、新加坡和澳門等地。這反映出高昂的經濟負擔對生育意願的影響。此外,教育費用也是一大挑戰,特別是私立學校和補習班的費用,使得許多家長難以承擔,進而影響生育決策。

 

二、住房問題:空間有限,負擔沉重

香港的住房問題長期困擾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根據2023年的數據,香港的房價中位數與家庭收入比率達到**18.5倍**,是全球最高之一,遠超其他主要城市。許多家庭只能居住在面積狹小的單位中,缺乏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成長。此外,購房成本高昂,許多夫婦難以負擔房貸,因此生育計畫往往受制於居住環境的限制。

 

三、工作與家庭平衡困難

香港的工作文化以高強度和長工時著稱,許多職場人士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甚至需要額外加班。這使得許多父母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家庭關係。女性擔心生育後會影響職業發展,導致晉升受限或薪資減少,因此她們更傾向於推遲生育甚至放棄生育。此外,香港的托兒服務不足,使得許多家庭難以找到合適的育兒選擇,影響生育決策。

 

四、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隨著社會進步,個人自由、職業發展以及追求個人幸福的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香港女性的初婚年齡已突破**30歲**而**25-29歲女性的已婚比例不足20%**,這直接縮短了生育窗口,導致生育率下降。此外,全球化的影響使得許多港人對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有所認同,願意選擇不生育或專注於個人事業發展,而非傳統的家庭結構。

 

五、對育兒的擔憂

育兒並非僅僅是經濟負擔,還涉及教育、心理壓力以及父母的責任感。2022年,香港的新生兒數量僅為**32,500名**比前一年下降**12%**,且已連續三年下降幅度超過**10%**。許多家長擔心無法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香港社會。此外,社會對育兒的支持措施有限,例如產假和托兒服務的不足,使得許多父母擔憂自己是否能勝任養育孩子的責任。

應如何改善?政策方向:短期紓困與長期改革並重

 

解決超低生育率需要多元化政策的支持。短期內,通過生育補貼與完善育兒福利,能夠有效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長期則需致力於性別平等的推動,改變家庭內部性別分工的現狀,鼓勵男性積極參與育兒與家務。此外,企業文化的轉變也必不可少,例如提供育兒假與彈性工作安排,幫助女性在職場與家庭之間尋求平衡。

 

學校託管服務的作用:促進生育意願的提升

 

解決超低生育率問題,僅靠家庭和社會價值觀的改革可能不足,教育系統的參與同樣不可忽視。學校在託管方面的功能可以直接減輕雙職家庭的壓力,成為提升生育意願的重要助力。

 

首先,解決家庭的照顧問題。當學校提供全方位的託管服務,尤其是延長放學後的學校活動安排,不僅幫助雙職家長更好地協調工作與育兒,還能減少因托兒安排不便而產生的焦慮。對於基層家庭而言,託管服務更能大幅降低外部托兒服務的經濟壓力,使得家庭能夠在穩定的財務狀況下考慮生育。

 

其次,緩解家長的精神壓力。託管服務幫助學生完成作業及部分學習任務,減少家長在工作後需額外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種「減壓模式」使得夫婦在家庭生活中有更多的休息和交流時間,有助於營造更輕鬆和和諧的家庭氛圍,進一步促進生育意願。

 

此外,建立學校與家庭的支持網絡。學校託管服務的廣泛推行,可以促進家庭與學校的互動,形成更強大的社區支持系統。當家長感受到教育系統對家庭的支持,尤其是對育兒工作的積極協助,他們往往會對養育子女的未來充滿更多信心。

 

學校需管控學生的網絡使用時間

在學校託管服務中,管控學生的網絡使用時間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措施。過度使用網絡可能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影響健康。學校應建立明確的規範,例如設置每日網絡使用時間限制,並積極監督學生的網上活動內容,確保其集中於學術和健康資訊。通過規範的實施,學生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學業,同時培養對健康網絡習慣的認識。

 

提升學生的自律性建議

1. 教育宣導與技能培養

  學校應加強關於時間管理和自律的重要性教育,並通過專題課程教導學生如何合理安排學習與休閒活動,幫助他們形成自律習慣。  

 

2. 目標設定與跟進

  鼓勵學生制定明確的學業和個人目標,並透過定期的反饋和輔導,確保他們能夠自我反省和調整。

 

3.   建立獎勵機制

  將學生在自律性方面的進步與學校的獎勵計劃掛鉤,例如表彰學生在時間管理或健康網絡使用中的良好表現,以激勵其持續改善。

 

透過這些方法,學校在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和提升自律能力的同時,亦能讓家長感受到教育系統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支持,從而促進家庭在平衡工作與育兒壓力時的信心。這不僅能助力於解決低生育率問題,也對學生個人成長起到深遠的影響。

雙管齊下應對挑戰

 

超低生育率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多層面挑戰,單靠經濟或文化的單一改革無法達成根本性改變。唯有將短期政策支持與長期社會價值觀的調整相結合,才能有效應對這一社會問題,為未來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相關社區資源:

👉香港鼓勵生育政策介紹

👉政府課餘託管服務

👉日間幼兒照顧服務

留下您寶貴的意見

歡迎留下對舜禹學堂想說的話。不論是對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想了解更多與自身相關的居家服務、或是想給予學堂支持與鼓勵,以及有熱忱想成為學堂中照耀民眾的小太陽,都請不吝嗇的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於工作日內儘快回覆您,謝謝!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