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

🟣[舜禹香港] 香港中醫醫院:公私營新模式下的醫療新篇章|資助服務+預約全攻略
[舜禹香港] 香港中醫醫院:公私營新模式下的醫療新篇章|資助服務+預約全攻略 傳統中醫 × 現代醫療,將軍澳誕生首間中醫專科醫院 在香港,長期以來中醫藥一直是許多家庭養生與治療的重要支柱,但公營醫療體系中卻欠缺一間真正以中醫為主導的醫院。這一缺口,終於在 2025年12月11日 由「香港中醫醫院」填補。 這所位於 將軍澳百勝角路 的全新醫院,由政府全資興建、香港浸會大學承辦,以 「公私營協作」 模式營運,將成為全港首間融合中西醫理念的綜合醫療機構,標誌着香港中醫藥發展邁入新里程。 🏥 市民負擔得起的中醫專科治療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中醫醫院服務詳情<按此了解> 👉 https://www.cmhhk.org.hk 政府資助的服務以「可負擔、可持續」為原則,收費遠低於市場水平。 💡 資助服務收費(港幣) • 全科門診:每次診症 $180(中醫或西醫) • 分科門診:首年優惠 $250(原價 $280) • 綜合專職醫療門診(營養、物理、職業、言語治療):每次 $380 • 日間住院(每個時段)首年 $450(原價 $620) • 藥物收費:中藥每處方 $25;西藥每項 $5 首年醫院更推出體驗優惠,部分私營服務可享七至九折,鼓勵市民親身體驗中醫為主的治療模式。 🩺 六大分科 × 專病治療 × 一站式服務 香港中醫醫院將分階段開展以下服務: 1️⃣ 六大中醫分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 2️⃣ 專病治療項目:老年退化性疾病、中風後復康、慢性痛症等12項 3️⃣ 日間住院及綜合專職醫療:由中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組成跨專業團隊 4️⃣ 未來展望:2030年底全面啓用400張病床,每年提供約40萬人次門診服務 💬 特色亮點:以人為本的中醫創新 香港中醫醫院並非僅是診治疾病,更代表一種 中醫現代化的服務理念。 🔹 中醫為主,中西醫協作 以傳統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科學檢測與影像診斷(包括CT、MRI等),實現「中西合璧」的臨床應用。 🔹 辨證論治 × 個人化方案 醫師會根據病人的體質、生活習慣及病情設計治療組合,包括針灸、推拿、草藥調理、飲食指導等。 🔹 跨專業團隊照護 醫師、治療師、護士及營養師協作,為患者提供全面復康與健康管理。 🔹 科研與教學並行 醫院將作為中醫藥臨床研究與實證平台,推動本港中醫教育及人才培訓。 💳 收費與減免機制 為確保有需要的市民也能享受高質素中醫服務: • 設有 醫療費用減免機制,特定病人組別可全額減免 • 經濟困難人士可向醫院申請個案式減免 • 收費模式清晰,採用「套餐式」、「組合式」及「簡易分項式」三種方式,提高透明度 📲 如何預約 🌐 官方網站:www.cmhhk.org.hk 📞 查詢熱線:3121 3121 📅 預約方式: • 11月1日起可透過網站或電話預約 • 12月1日起開放手機應用程式預約 • 12月11日起可親臨醫院登記 建議:長者地區中心如何協助預約與使用 隨着香港中醫醫院即將啟用,長者地區中心(Elderly Community Centres) 可在推動長者使用新醫療資源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以下是五大建議方向: 🧭 一、資訊支援 • 舉辦簡介會,講解中醫醫院服務與預約流程。 • 派發大字體指導單張,張貼最新服務資訊。 💻 二、預約協助 • 設立「預約協助站」,代長者網上或電話預約。 • 辦理手機應用教學班,教長者自助預約。 🚗 三、交通與陪診 • 提供接送或共乘服務,減少交通障礙。 • 組織義工陪診,協助登記、排隊與就診。 🧑‍⚕️ 四、個案跟進 • 建立健康紀錄,追蹤長者治療情況。 • 與中醫醫院建立合作轉介機制,實現跨機構支援。 🌿 五、健康推廣 • 舉辦中醫養生及自療班,推廣預防保健。 • 定期舉辦健康檢查日,提升健康意識。 🌿 社區關懷:讓中醫走進日常 香港中醫醫院的成立,不只是醫療選項的增加,更是 推動「全民健康文化」的重要一步。 它象徵着中醫藥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治病走向預防,從個人療效走向社區健康。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有任何問題,亦可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香港中醫醫院官方網站 https://www.cmhhk.org.hk 政府新聞稿(開院詳情)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10/15/P2025101500294.htm 中醫六大分科與服務架構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10/15/P2025101500294.htm 圖片來源: Canva
🟣[舜禹香港] 長者吞嚥困難:守護進食安全,評估、訓練與友善飲食社區資源一次看清
[舜禹香港] 長者吞嚥困難:守護進食安全,評估、訓練與友善飲食社區資源一次看清 2039年93萬長者 如何應對吞嚥障礙? 隨着香港人口急速老齡化,2039年預計80歲以上人口將達93萬。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日益普遍,其中「吞嚥困難」成為不少長者面對的重要挑戰。根據衞生署資料,在中風長者中,有二至四成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若未及早處理,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吞嚥困難不只是進食不便,更是長者尊嚴與生活質素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吞嚥困難的成因、影響及社區支援,助長者與照顧者正視問題,尋求合適協助。 吞嚥困難三大挑戰:從退化到疾病 根據醫療資料,吞嚥困難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主要分為三大類: 1️⃣ 生理性退化 隨年齡增長,口腔與咽喉肌肉萎縮、唾液分泌減少,神經反應變慢,導致吞嚥效率下降。長者進食時容易嗆到、食物殘留口腔,甚至需多次吞嚥才能吞下食物。 2️⃣ 病理性疾病 中風、帕金森氏症、認知障礙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吞嚥控制。此外,頭頸部腫瘤、食道發炎或手術後疤痕亦可能導致結構性障礙,令吞嚥變得困難。 3️⃣ 其他因素 不當進食習慣、錯誤姿勢、假牙不合適等亦會增加吞嚥風險。部分長者因精神不集中或進食太急,容易誤吸食物,引致肺炎。 吞嚥困難的影響:不容忽視的健康風險 吞嚥困難不僅影響進食,更可能導致: • 營養不良與脫水:攝取不足,體重下降,免疫力減弱。 • 吸入性肺炎:食物誤入氣管,引發肺部感染,嚴重可致命。 • 社交孤立與情緒困擾:進食困難令長者避開聚餐,影響心理健康。 社區資源|評估、訓練與友善飲食 社區資源介紹|中大醫院「樂食智友計劃」<按此了解>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219 跨專業團隊(老人科、言語治療、營養師、專科護士)支援吞嚥困難長者及照顧者,解釋風險與日常策略。 舜禹學堂整理的《吞嚥障礙點解會致命?中大醫院「樂食智友計劃」資訊介紹》 社區資源介紹|靈實 全護通-吞嚥訓練<按此了解> https://totalcare.hohcs.org.hk/services/programme-service/167 (經註冊西醫轉介):言語治療/職業治療評估與個人化訓練、家居餵食技巧與飲食建議。 社區資源介紹|照護食資訊平台<按此了解> https://www.carefood.org.hk/ 提供吞嚥困難人士及其照顧者的綜合資訊,包括各種照護食品、飲食輔助用具及烹調建議。 吞嚥友善餐廳(部分示例) 🔹 ASAP As Simple As Possible(荃灣海之戀/天后/沙田置富第一城):提供照護食第6級菜式。 🔹 iBakery 金鐘添馬茶座:與社企 CookEasy 合作供應正、碎、軟餐。 🔹鏞記酒家(中環):覆蓋3個級別、8款照護食菜式,適合一家人同枱同食。 🔹美心皇宮(荃灣綠楊坊):經典點心與粵菜的照護食版本。 🔹 Happy Kitchen Café & Bar(銅鑼灣):全港首批覆蓋 IDDSI Level 1–7EC 的餐單之一。 🔹一葉小廚(油塘/沙田)、上海姥姥(多區分店):中式/台式經典菜之照護食改良。 ※ 店鋪與供應菜式或有更新,出發前建議致電門市確認。 申請與轉介:唔只飲食,亦要社會支援 🔹住院/覆診中可向醫務社工求助,連結政府及非牟利服務(上門訓練、家居復康、短期器材)。 🔹因病致經濟壓力者,可評估是否符資格申請緊急援助/服務券/家居照顧服務等。 建議:政策、專業、社區三方協作 要有效應對吞嚥困難,香港社會需從三方面入手: 🔹 政策支持:推動照護食標準化,鼓勵餐飲業參與。 🔹 專業參與:加強言語治療師培訓,提升服務覆蓋率。 🔹 社區教育:透過講座與資訊平台,提升市民對吞嚥困難的認識。 吞嚥困難不是老化的必然,而是可以改善的挑戰 進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享受,也是長者與家人共享時光的重要時刻。透過社區支援、專業介入與政策推動,我們可以讓長者安心進食,重拾生活質素與尊嚴。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有任何問題,亦可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am730「照護食」灣區標準出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生活/-照護食-灣區標準出爐/605240 照護食資訊平台 https://www.carefood.org.hk/ 靈實 全護通-吞嚥訓練 https://totalcare.hohcs.org.hk/services/programme-service/167 中大醫院「樂食智友計劃」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219 圖片來源: Canva
🟣[舜禹香港] 綜援長者入住廣東院舍試驗計劃:跨境安老的新選擇|申請指南
人口老化下的新出路 香港正急速步入高齡化社會,對安老院舍需求持續上升。然而,市區宿位緊張、輪候時間漫長,令不少長者及其家人感到無力。為紓緩院舍壓力並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政府於2025年10月1日正式推出由關愛基金資助的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長者入住廣東院舍試驗計劃」,為期三年,專為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而設。 長者跨境養老的三大難關 1️⃣ 輪候時間長 香港資助院舍床位需求龐大,部分長者需輪候數年,身心健康與生活質素受影響。 2️⃣ 生活成本壓力 綜援受助長者即使有基本津貼,仍難以負擔私營院舍費用,選擇有限。 3️⃣ 家庭支持不足 有些長者子女已移居海外或居住新界偏遠地區,缺乏日常探望與支援。跨境養老或能為他們提供相對穩定與周全的照顧。 建議:跨境安老三大關鍵 🔹 政策配套:善用本試驗計劃資助與公屋過渡安排,降低搬遷成本。 🔹 專業銜接:與院舍、家庭醫生及社工維持跨境醫療資訊流通,建立復康與藥物管理計劃。 🔹 社區支援:鼓勵家屬按固定節奏探訪,並善用香港與院舍兩地的社工與義工網絡,維持長者社交連結與情緒健康。 社區資源介紹|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長者入住廣東院舍試驗計劃<按此了解> https://www.swd.gov.hk/storage/asset/section/1512/tc/Leaflet%20of%20Pilot%20Scheme_chi.pdf 📌 計劃簡介 • 計劃由關愛基金資助,2025年10月1日起推行。 • 計劃年期:三年(2025–2028) • 參加者除可繼續在「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下領取現金援助外,還可在本計劃下每月額外獲發港幣5,000元資助,用於支付入住指定安老院的院費及相關生活開支。 👵 申請資格 申請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 已參加或符合資格參加「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 🔹必須為香港永久居民 🔹在本港居住最少7年 🔹年滿65歲或以上 🔹及在提交申請前已連續領取綜援最少1年 2. 將會或已經入住指定安老院舍 3. 沒有同時獲社會福利署或其他機構資助的安老院舍住宿費用 📝 申請程序 欲查詢或申請,請聯絡 新家園協會(社署認可服務機構),由其安排面談。 申請時需備文件: 🔹香港身份證 🔹領取綜援的證明文件 🔹現時用以領取綜援的銀行戶口文件(帳戶號碼及戶主姓名) 🔹入住指定廣東安老院的相關文件(如有) 📞 查詢:新家園協會 香港辦事處 地址:香港新界葵涌和宜合道122號新華銀行大廈7樓 電話:(852) 2815 7399 傳真:(852) 3565 5863 WhatsApp/微信:(852) 6970 8263 電郵:gds_pcssa@nha.org.hk 內地辦事處 • 深圳: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加福華爾登府邸福樓2樓 o 電話:(86) 0755 8300 3068 • 廣州:廣州市越秀區廣九大馬路19號303室 o 電話:(86) 020 8319 9106 跨境安老不是妥協,而是另一種「安穩與選擇」。若你或家人正考慮赴粵安老,建議先與社工了解資格、文件與院舍類型,再安排體驗參觀,衡量醫療銜接與探訪成本。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政府新聞:政府推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長者入住廣東院舍試驗計劃」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9/30/P2025093000245.htm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長者入住廣東院舍試驗計劃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socsecu/comprehens/portableco/pilot_scheme/ 圖片來源: GPT
🟣[舜禹香港] 施政報告2025社福措施:長者支援、精準扶貧與跨境養老資訊介紹
香港人口老化與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香港正面對高齡化與基層家庭生活壓力的雙重挑戰。政府於《施政報告2025》提出多項社會福利措施,旨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支援基層住戶,以及推動跨境養老試驗計劃。這些新措施涉及「居住、照顧、醫療與社區支援」,將會直接影響數十萬家庭。 建議:長者地區中心的角色:如何鼓勵長者申請? 1️⃣ 加強宣傳與講座 透過定期舉辦分享會,向長者解釋「社區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與「廣東院舍計劃」的實際好處與申請流程,避免資訊真空。 2️⃣ 個案支援與文件協助 不少長者對申請表格感到困難,地區中心可安排專人協助填寫,甚至開設「模擬申請工作坊」,讓長者安心遞交文件。 3️⃣ 帶動互助經驗分享 邀請已使用服務券或參加大灣區養老的長者分享親身經驗,增加同輩信任感,打破「唔知點樣用」的疑慮。 4️⃣ 跨專業合作 與醫務社工、家庭服務中心合作,建立「一站式轉介窗口」,縮短長者從諮詢到申請的等待時間。 社區資源介紹 長者安居:從「換樓」到「社區照顧」 1️⃣ 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 凡年滿60歲並持有資助出售單位滿10年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單位後毋須補價,換取更細或較遠的單位。此舉讓長者獲取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大單位供有需要家庭申請,估計全港約10萬個單位符合資格。 2️⃣ 社區照顧與院舍券 •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增至16,000張,擴闊居家安老的選擇。 詳情:https://www.swd.gov.hk/tc/pubsvc/elderly/cat_commcare/psccsv/ • 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增加至1,000張,配合700個新建安老宿位,讓長者以「錢跟人走」模式更自由地選擇認可院舍。 詳情:https://www.swd.gov.hk/tc/pubsvc/elderly/cat_residentcare/psrcsv/ 精準扶貧:由「社區客廳」到「兒童發展基金」 • 社區客廳由9個擴展至15個,將惠及約7,000個「劏房」家庭,並提供共享廚房、飯廳、洗衣及兒童活動設施,有助改善居住擠迫問題。 詳情:https://www.swd.gov.hk/tc/svcdesk/funds/ccf/ccf_current/ • 兒童發展基金再注資1.8億元,強化對基層兒童的教育及成長支援,減低跨代貧窮風險。 跨境養老:大灣區新選項 政府將於年底前推出試驗計劃,資助1,000名合資格的綜援長者入住粵港合作的安老院舍,每月資助額5,000元,並把「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由15間擴展至24間。 申請詳情:https://www.swd.gov.hk/tc/pubsvc/elderly/cat_residentcare/subrcheplace/guangdong/ 申請途徑包括: • 在家居住長者:透過地區長者中心申請 • 住院長者:由醫務社工協助 • 院舍長者:透過家庭服務中心轉介
🟣[舜禹香港] 緊急援助津貼:突發困境下的一道安全網|申請攻略+社區資源總覽
工傷、意外、失業——當收入驟停,家庭如何撐過去? 香港的基層家庭與長者,面對工地意外、疾病住院、主力照顧者突失工作等狀況,最擔心往往不是「將來」,而是「今晚點交租、點比藥費」。今年發生於火炭的一宗致命工業意外,更提醒我們:一個突如其來的事故,足以令整個家庭陷入經濟與情緒雙重危機。 在這些關頭,緊急援助津貼正是家庭的「過渡錢」,幫大家穩住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避免悲劇連鎖。 從意外到經濟壓力:三大常見難關 1️⃣ 現金流斷裂 突發醫療開支、喪葬費、租金與水電煤等固定支出無法延後,家庭即時陷入捉襟見肘。 2️⃣ 資訊不對稱 不少家庭不知道有哪些基金、怎樣申請、找誰評估與轉介,錯失黃金救急時機。 3️⃣ 情緒與照顧壓力 受傷、喪親或失業同時發生,照顧者要跑醫院、處理文件,又要安頓家人,身心俱疲。 建議:推介行動:三步穩住家庭基本盤 1️⃣ 先急後整:用及時雨/扶弱基金處理「當務之急」(交租、藥費、喪葬、交通)。 2️⃣ 再做中期規劃:與社工檢視綜援、醫療券、在職家庭津貼、學生資助,減少未來現金流風險。 3️⃣ 強化心理與照顧支援:意外與喪親帶來巨大情緒壓力,盡快連結輔導與同路人支援,避免照顧者「一人硬撐」。 兩大快速求助方向:基金重點+一頁式攻略 社區資源介紹| 保良局「扶弱基金」——一次性短暫經濟援助<按此了解> :https://www.poleungkuk.org.hk/support-us/donate-now/other-donations/po-leung-kuk-charity-fund-for-the-disadvantaged 支援範圍 • 突變/意外/特殊困難的個人或家庭之短暫經濟援助 • 保良局兒童住宿服務兒童的額外援助 • 大型災難之緊急支援(內部評估,不設公開申請) 基本門檻 • 香港居民,須通過經濟審查 • 五年內只可申請一次,上限一般為港幣$6,000(按個案彈性批核) 申請方式 • 必須由註冊社工評估及轉介(保良局/社署/醫管局) • 建議致電2277-8333/2277-8391先行查詢所需文件與程序 常見文件清單 • 身分證明、住址證明、近3–6個月入息及資產證明 • 支出單據(租金/水電煤/學費/藥費/喪葬開支等) • 事件證明(如入院紙、工傷意外紀錄等) 社區資源介紹|公益金「及時雨基金」——迅速短期過渡現金<按此了解> https://www.commchest.org/tc/page/rainbow-fund-introduction 核心要求 1. 香港居民並於香港居住、年滿18歲 2. 家庭總收入與資產未超過所定限額 3. 申請時未獲其他基金/政府援助(綜援受助者如申請綜援範圍以外支出,可個別豁免) 4. 申請人及同住家人申請前6個月內未曾獲本基金援助 申請步驟 • 由當值社工評估與遞交;查詢熱線:2792 1762 • 需提交相關證明文件;有需要或須到民政事務署作宣誓 • 批核以**「急、真、切」**為原則,處理着重時效性 申請小貼士:讓「救急金」更快到位 • 先電話求證:先致電相關單位確認門檻與文件,避免走冤枉路 • 文件一次過齊備:身分證明+住址+入息與資產+必要支出單據+事件證明 • 請社工協助敘述需要:清晰說明為何「急」、所需金額用途與短期目標(如交租、藥費、喪葬) • 避免重複申請衝突:同時申請多個基金要註明,以免影響批核 社區連結與轉介:不只給錢,更要「接住人」 • 醫管局醫務社工/醫院病房社工:住院期間即可評估與轉介 • 社會福利署(社會保障科/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就近求助配對合適資源 • 非牟利機構前線社工(保良局、東華三院等):熟悉各基金要求,能加速準備文件與遞交 • 僱員補償(工傷)與法律諮詢:如牽涉工傷或勞資糾紛,社工可轉介到免費法律諮詢或工會支援 給每一位正在硬撐的你 緊急援助不是「施捨」,而是讓家庭在風暴中站穩腳步、重整生活的過橋支援。如果你或身邊人正面對急難,請盡快聯絡社工或以上基金熱線;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香港商報|火炭工業意外新聞參考: https://hkcd.com/content_app/2025-01/24/content_8677974.html 保良局扶弱基金 https://www.poleungkuk.org.hk/support-us/donate-now/other-donations/po-leung-kuk-charity-fund-for-the-disadvantaged 公益金及時雨基金 https://www.commchest.org/tc/page/rainbow-fund-introduction 圖片來源: Copilot
🟣[舜禹香港] 【濕疹患者的醫藥支援全攻略】資助計劃+社區藥房詳解
150萬香港人受濕疹影響,藥費負擔與生活困擾 在香港,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慢性疾病。根據濕疹關注組的估算,本港約有150萬人受濕疹困擾,其中超過50萬屬於中度至嚴重患者。最新調查更發現,逾半受訪者在五年內曾復發5次或以上,部分患者甚至因皮膚狀況影響升職或受聘機會。除了皮膚紅腫、痕癢帶來的痛苦,濕疹亦會影響患者睡眠與情緒,增加焦慮和抑鬱的風險。 不少患者反映,治療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藥物費用高昂。部分新型生物製劑雖然效果顯著,但動輒每月需數千至數萬元,對基層家庭而言難以負擔。因此,如何獲取藥物資助,成為濕疹家庭急切關注的課題。 基層醫療新動向:社區藥房將全面擴展 政府已宣布最快於 2026 年第 4 季分階段推行「社區藥房計劃」,除協助醫管局病人配藥,亦提供藥物諮詢與輔導,強化社區藥劑師角色,紓緩公營體系壓力。現時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的**「賽馬會藥健同心藥物支援網絡」**,已在全港 8 個地區設立社會服務機構營運的社區藥房,提供可負擔配藥、慢性病與輕症管理及用藥教育。 濕疹用藥資助懶人包:減輕藥費壓力 社區資源介紹|濕疹用藥資助懶人包<按此了解>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217 目前本港有多項資助計劃可幫助有需要的濕疹患者。例如由慈善基金或藥廠推動的援助計劃,針對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提供部分或全額藥費資助,讓更多基層家庭能使用有效的新型治療藥物。舜禹學堂整理的《濕疹用藥資助懶人包》,清晰列出不同基金的申請條件、所需文件及資助年期,方便市民一站式比較與申請。 社區藥房:走進社區的專業支援 社區資源介紹|社區藥房詳情<按此了解> https://www.jcpharmplus.hk/tc/index.php 除了資助計劃,社區藥房的出現亦為患者帶來新希望。政府將於2025年第4季起分階段推行社區藥房計劃,由社福機構營辦,並由註冊藥劑師主理。社區藥房的角色不單是提供平價藥物,更重要是讓市民可即時獲得藥劑師諮詢,釐清用藥疑難,減少錯誤用藥風險。 社區藥房服務內容包括: 🔹 配藥服務(如濕疹藥膏、皮膚護理產品等) 🔹 免費藥物與健康諮詢 🔹 長期藥物管理與跟進服務 🔹 社區健康教育講座 🔹 優惠價醫療護理用品 目前本港已有20間社區藥房投入服務,並設有獨立諮詢室,讓市民可獲得更安心、私隱度更高的服務。 建議:濕疹患者三大支援方向 要改善濕疹患者的生活質素,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 1️⃣ 資助政策:擴大藥物資助範圍,降低申請門檻。 2️⃣ 社區服務:強化社區藥房網絡,讓市民更易獲取專業支援。 3️⃣ 公眾教育:推動濕疹知識普及,減少歧視與誤解。 濕疹雖然不致命,但卻深刻影響患者與家庭的生活。透過藥物資助計劃與社區藥房的結合,患者有望在經濟上減輕負擔,在用藥安全與心理支援上得到保障。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香港01|濕疹逾半受訪者曾復發5次或以上 一至三成稱影響受聘或升職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6746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東網:政府最快明年第4季推社區藥房 減輕公營醫療壓力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907/bkn-20250907153015447-0907_00822_001.html 濕疹用藥資助懶人包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217 社區藥房詳情 https://www.jcpharmplus.hk/tc/index.php 圖片來源: gpt
🟣 [舜禹香港]晚期醫療照顧:尊重患者意願,減少遺憾 預設照顧計劃資訊介紹
2039年93萬長者 晚期醫療如何抉擇? 在香港,隨着人口急速老齡化,香港社會快速老齡化,2039年預計80歲以上人口達93萬。晚期醫療議題愈來愈受關注。很多家庭在面對至親病重時,往往因為資訊不足、支援欠缺,導致難以作出合適的醫療決定。最近,香港中文大學聯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進行研究,訪問了20位曾經歷喪親的家庭成員,揭示了香港晚期照顧的三大挑戰:醫護溝通不足、支援缺乏、決策困難。研究同時強調推動「預設照顧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的必要性,讓患者能在清醒時表達自己的意願,避免臨終時留下遺憾。 疾病診斷到生命晚期:長者照顧三大難關 根據研究,患者及家屬在不同階段會面對不同壓力與困境: 1️⃣ 疾病診斷期 很多家庭在確診初期,往往因為醫護解說不足,難以理解病情發展與治療效果。部分家屬甚至錯失與親人道別的機會,成為日後心中永遠的遺憾。 2️⃣ 病情惡化期 當病情轉差時,家屬經常面臨是否送院的兩難選擇。他們缺乏醫療知識,難以分辨急救是否能改善情況,或只會帶來更多痛苦。支援不足下,照顧者的壓力往往沉重,甚至出現情緒或身心問題。 3️⃣ 生命晚期 在生命最後階段,患者往往因身體狀況而失去表達能力,導致治療選擇全由家屬代決。面對「要不要插喉」、「是否繼續急救」等重大決定,家屬在壓力下作出的選擇,事後往往充滿自責與遺憾。 「平安三寶」與未來展望 除了ACP,另一項引起社會關注的建議是「平安三寶」文件的儲存。所謂「平安三寶」包括: 1. 遺囑 2. 持久授權書(授權他人代為處理醫療與財務事宜) 3. 預設醫療指示(Advance Directive) 近期有團體建議設立「平安三寶中央儲存庫」,讓市民能安全保存相關文件,避免遺失或爭議。此舉除了能保障長者的醫療與財產權益,亦可減少家庭因文件缺失而產生的矛盾。專家認為,初期可由專業協會或非牟利團體試行,日後再爭取立法,成為具法律效力的官方平台。 建議:晚期醫療三大關鍵:政策、專業、社區缺一不可 香港要推動晚期醫療照顧,必須同時兼顧政策、專業與社區三方面: 🔹政策支持:政府應引入制度化的ACP,訂立清晰法律基礎。 🔹專業參與:醫護與社工需接受專業培訓,學習如何與病人和家屬溝通。 🔹公眾教育:社區應透過宣傳與講座,提升市民對晚期照顧的認識。 唯有多方面協作,才能真正保障患者尊嚴,減輕家屬負擔。 社區資源推介 市民如想進一步了解或制定預設照顧計劃,可參考以下資源: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家庭福利會 – 預設照顧計劃分享<按此了解> https://carer-support.hkfws.org.hk/carer-support/sharing/1/acp 「預設照顧計劃」(ACP),旨在協助市民在仍有能力時,事先思考並表達對生命晚期照顧的意願。ACP的核心精神是「以病人為本」,讓服務使用者能在尊重個人價值及生活質素的基礎上,與家人及醫護專業人員一同討論未來可能面對的醫療抉擇。 計劃內容一般包括: 1. 了解病情及治療選項:透過醫護或社工解說,讓當事人明白不同治療方案對生活質素的影響。 2. 表達個人意願:病人可清楚闡述自己對急救措施、生命維持治療、舒緩治療等的取向。 3. 促進家庭溝通:透過討論過程,協助家屬理解當事人的選擇,減少日後因臨終決策而出現的矛盾或壓力。 4. 文件記錄與尊重:計劃通常會將當事人意願以書面形式記錄,方便醫護團隊在緊急情況下依循處理。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大學醫學院「家支援」平台<按此了解> https://support-plus.med.hku.hk/about-us.php 「家支援」平台旨在支援癌症病患及其家人,提供近期的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幫助用戶在家中更好地護理病人。 社區資源介紹|立遺囑指南<按此了解>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165 《立遺囑指南》說明在香港立遺囑的重要性及基本程序。遺囑能清楚表達財產分配意願,避免家庭爭議。立遺囑人須年滿18歲並具精神能力,簽署時需有兩名見證人在場,方具法律效力。若資產龐大或條款複雜,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 文章亦提醒,如婚姻狀況或資產出現重大變動,應及時更新遺囑,以確保安排切合現況,保障家人權益。 這些平台均提供免費資訊、輔導與社區支援服務,幫助市民提前準備,避免臨終時陷入混亂與遺憾。 平安三寶+預設照顧計劃:守護生命最後的選擇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面對生命終結同樣需要周全規劃。預設照顧計劃與「平安三寶」不單是一份文件,而是患者對生命的尊重、對家人的體貼。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香港家庭福利會 – 預設照顧計劃分享 https://carer-support.hkfws.org.hk/carer-support/sharing/1/acp 香港大學醫學院「家支援」平台 https://support-plus.med.hku.hk/about-us.php 立遺囑指南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165 圖片來源: gpt
🟣[舜禹香港] 【長者手震唔正常?】柏金遜症常見病徵 柏金遜症支援服務全攻略
75歲演員羅浩楷確診柏金遜症 長者健康警號不容忽視 演員羅浩楷,自2015年拍畢《東坡家事》後便淡出幕前。早前他接受訪問時透露,自己10多年前確診柏金遜症,病情逐漸惡化,現時需依靠輪椅代步,由太太照顧。他感嘆:「都唔知幾想死,坐喺度無意思。」消息令人惋惜,也提醒大家:長者如出現異常病徵,切勿忽視。 全球每800人有一人確診 香港患者或突破一萬 根據統計,全球約每800人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香港現時約有8,000名患者,當中六成以上為60歲或以上長者。隨着人口老化,預計患者人數將突破一萬。 柏金遜症的常見徵狀 柏金遜症的病徵因人而異,但主要表現包括: 🖐️ 震顫:手腳在靜止時出現不受控制的顫抖 🧍 僵硬:肌肉僵硬,關節活動像「齒輪」般困難 🚶 動作遲緩:行動變慢、起步困難、書寫變細、表情減少 ⚖️ 平衡力下降:易跌倒,甚至會突然急促碎步向前衝 📉 後期病徵:說話含糊、吞嚥困難、自理能力下降,部分患者更會出現幻覺或妄想 雖然病情發展快慢因人而異,但 及早察覺、及早治療,能有效減輕症狀對生活的影響。家人和照顧者應特別留意長者是否出現手震、行動緩慢或動作僵硬,並及早安排專科檢查。 建議:提升生活質素:長者地區中心支援柏金遜症的十大策略 以下是長者地區中心協助患有柏金遜症長者的建議: 設立專門支援小組: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社工。 提供運動及復健課程:如太極、伸展運動、平衡訓練等。 舉辦認知及社交活動:減緩認知退化並促進社交互動。 設置無障礙設施:如防滑地板、扶手、輪椅通道等。 提供藥物管理支援:協助長者按時服藥並監察副作用。 舉辦照顧者支援講座:提升家屬照顧技巧與心理支援。 與醫療機構合作: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專科諮詢。 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如輔導服務、情緒管理工作坊。 推動社區教育:提升公眾對柏金遜症的認識與包容。 設立資源轉介服務:協助長者申請政府資助或社區資源。 社區支援與服務 為了協助柏金遜症患者及其家屬,香港不同機構均有提供多元化服務: 社區資源介紹|賽馬會「柏動愛」柏金遜症關懷計劃<按此了解> https://www.rehabsociety.org.hk/dccs/crn/zh-hant/ppd/ 由香港復康會及香港大學合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2023–2026)。計劃特色包括: 🔹服務對象: 柏金遜症患者及其照顧者(不限居住地區及年齡) 🔹個案管理模式:度身訂造個人化復康計劃 🔹專業團隊支援:護士、社工、運動導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 🔹全面服務:藥物管理、物理及言語治療、運動課程、情緒管理、照顧者支援 🔹費用:免費 📞 查詢電話:2775 4414 | WhatsApp:9706 9259 🔗 登記:https://forms.gle/TpLLzSN5qfgr6cWy8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按此了解> 👉 https://www.hkpdf.org.hk/ 成立於2002年,致力推廣公眾認知及為患者提供支持服務,包括: 🔹醫學講座 🔹運動小組及互助組織 🔹關懷探訪與康樂活動 🔹社區教育及出版《柏之訊》季刊 📞 電話:2337 2292 | 📧 電郵:hkpda@netvigator.com 📌 香港柏金遜症會 由患者、家屬及社區人士於1999年組成的自助組織,提供: 🔹患者及家屬互助小組 🔹文娛活動與社區教育 🔹《香港柏金遜症會》簡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jiWxNcF_Q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賽馬會「柏動愛」柏金遜症關懷計劃 https://www.rehabsociety.org.hk/dccs/crn/zh-hant/ppd/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 https://www.hkpdf.org.hk/ 新聞:75歲羅浩楷患柏金遜症 不能自行走路需坐輪椅https://news.mingpao.com/pns/%E5%A8%9B%E6%A8%82/article/20250711/s00016/1752166279954 柏金遜症 https://css.sahk1963.org.hk/%E5%BA%B7%E5%BE%A9%E5%B0%8D%E8%B1%A1/%E6%9F%8F%E9%87%91%E9%81%9C%E7%97%87/ 圖片來源: Canva
🟣[舜禹香港] 【兩至四成中風長者受影響】吞嚥障礙點解會致命?中大醫院「樂食智友計劃」資訊介紹
95歲長者食蛋撻鯁喉離世:吞嚥困難背後的致命警號 日前,一名95歲李老伯於石硤尾白田邨住所進食時,疑因食蛋撻鯁喉,陷入昏迷,最終搶救不治,令人惋惜。這並非個別事件,很多長者因生理機能退化或疾病影響,進食時常出現吞嚥困難。 中風長者兩至四成受影響!吞嚥困難點解唔可以忽視? 根據衞生署數據顯示,中風長者中約有二至四成患者會面對不同程度的吞嚥障礙。吞嚥困難表面上只是「進食不順」,實際卻潛藏極大健康風險。若食物或液體誤入氣管,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嚴重更可致命。長遠而言,吞嚥問題會令長者營養不足、體重下降、免疫力減弱,進一步影響生活質素。 家人應留意以下徵兆: 🔹 進食時經常咳嗽或嗆到 🔹 吃飯需時特別長 🔹 飲食後聲音變得沙啞 🔹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5步驟學會謙烈治法,防止鯁喉悲劇 若遇上身邊人不幸鯁喉,大家可以嘗試哈姆立克急救法,或者謙烈治法,幫助鯁喉患者。根據香港消防處,謙烈治法有以下5個步驟: 1.站穩在鯁喉患者背後,用雙臂環抱其腰部。 2.一手握拳,拇指朝向鯁喉患者,再用另一隻手緊握該拳。 3.將雙手放在鯁喉患者的腹部中線,稍高於肚臍,但遠低於胸骨劍突尖的位置。 4.以適當的力度將雙手往上向內擠壓患者腹部,向其橫膈膜施壓。 5.重複以上動作,直至鯁喉患者吐出異物為止。 建議:改善長者吞嚥困難4大貼士:飲食、姿勢、專業支援一次看 以下是改善長者吞嚥困難的建議: ✅ 飲食調整 改吃糊狀、黏稠食物,避免硬、乾、鬆散或黏滑食物。 食材可先泡水、冷凍或醃製以軟化。 ✅ 正確姿勢 坐直、頭微向前進食,避免仰頭或躺著吃。 ✅ 專業支援 請言語治療師評估吞嚥功能,進行口部肌肉訓練。 ✅ 環境與用具 安靜進食環境,使用小湯匙、粗柄餐具控制進食速度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樂食智友計劃」<按此了解> https://www.cuhkmc.hk/tc/health-programmes/other-programmes/swallowing-well-programme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推出 — 「樂食智友計劃」,由老人科專科醫生、言語治療師、註冊營養師及老人科護士協助受吞嚥困難的長者及照顧者正視吞嚥困難及相關的長者健康問題。 🎯 樂食智友計劃 — 計劃特色 🔹專為懷疑有吞嚥困難嘅長者而設 🔹由 **言語治療師、專科護士、註冊營養師** 靈活配合,提供一站式評估及治療服務 🔹醫院內有跨專科團隊支援,若有需要可轉介至老人科、耳鼻喉科等專科跟進 📋 計劃內容 此計劃由 **「何善衡慈善基金」** 支持,合資格人士可免費接受一次吞嚥評估及治療(價值約港幣 $1,500)。 ✅ 資助對象: 🔹70歲或以上長者 🔹已出現不同程度吞嚥困難 🔹未接受過任何受資助的言語治療服務 🔹需經本院長者門診醫護團隊評估合資格 📌 提供服務包括: 🔹由言語治療師進行吞嚥評估及治療 🔹 查詢病歷與症狀 🔹 以儀器評估吞嚥功能 🔹 評估食物或飲料吞嚥的安全與效率 🔹 制定個人化治療計劃 🧑‍⚕️ 持續治療及支援 * **言語治療**:個人化吞嚥復康訓練(運動、神經性治療、補償方法) * **營養諮詢**:提供飲食建議及餐單設計 * **護士指導**:提供日常生活及照顧建議 若療程期間需要,可轉介至專科醫生;如不符合資助資格,可自費(每次港幣 $1,500)接受服務。 📞 聯絡及預約 📍 中大醫院 11樓 (A11) 長者門診 🕘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9:00–17:00;星期六 9:00–13:00(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 個人查詢及預約: (852) 6823 8018(WhatsApp 可用) 📱 團體預約: (852) 5213 2232(WhatsApp 可用) 📌 條款及細則 1. 服務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指定的醫護團隊(言語治療師、註冊營養師、老人科護士)提供。 2. 資助資格:需經中大醫院長者門診醫護團隊評估,且符合以下條件: 🔹年滿70歲或以上並出現不同程度吞嚥困難; 🔹 評估當時沒有接受任何受資助的言語治療服務。 3. 此計劃不包括任何醫生診斷/藥物/產品(包括吞嚥輔助食品)。 4. 名額有限,用完即止;必須事先預約,並限於中大醫院使用。 5. 服務不得轉讓、兌換現金或其他產品/服務。 6. 中大醫院保留隨時更改條款的權利,如有爭議,以中大醫學院有限公司決定為最終裁定。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新聞:石硤尾爸爸疑食蛋撻鯁喉 兒子大驚報警 送院搶救不治 附5步鯁喉急救法 https://www.nmplus.hk/1576956/?utm_campaign=NM_ContentCopy&utm_source=Web-inventory&utm_medium=Content-Copy_NM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樂食智友計劃」 https://www.cuhkmc.hk/tc/health-programmes/other-programmes/swallowing-well-programme 圖片來源: gpt

留下您寶貴的意見

歡迎留下對舜禹學堂想說的話。不論是對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想了解更多與自身相關的居家服務、或是想給予學堂支持與鼓勵,以及有熱忱想成為學堂中照耀民眾的小太陽,都請不吝嗇的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於工作日內儘快回覆您,謝謝!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