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

🟣[舜禹香港] 年滿60歲即有電費半價優惠?中電港燈都有! 中電、港燈長者電費優惠收費申請指南介紹
香港家庭平均每月$500電費住宅電費佔比近三成!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香港住戶的電費開支在過去幾年有所變化。2019/2020年的統計顯示,香港住戶每月平均電費開支約為$500至$600港元。電費主要由基本電價和燃料調整費組成,其中燃料調整費的波動較大,主要受全球能源價格影響。住宅用電量佔總用電量的約27%,商業用電量佔66%,工業用電量佔7%。這些數據顯示了香港住戶在電費上的支出情況,反映出電費在家庭開支中的重要性。 建議:長者地區中心節能講座:教你如何有效使用電器‍香港長者地區中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教導長者節省電力開支,以下是一些建議: 舉辦節能講座:定期舉辦節能講座,邀請專家講解如何有效使用電器、節約用電的方法以及最新的節能技術。 發放節能手冊:製作簡單易懂的節能手冊,內容包括如何選擇節能電器、正確使用空調和照明設備等。 示範節能技巧:在中心設立節能示範區,展示如何正確使用電器以節省電力。 提供個人化建議:安排專人為長者提供個人化的節能建議,根據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家庭情況,提出具體的節能措施。 推廣政府及電力公司的節能計劃:向長者介紹政府及電力公司提供的各種節能計劃和補貼,幫助他們申請相關優惠。 為減輕有需要人士經濟負擔中電、港燈均推出電費補貼計劃 電費是家庭日常的一大開支,中電及港燈亦已在今年元旦起加電費。為減輕低收入及有需要人士的負擔,中電、港燈均有推出電費補貼計劃。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電燈「長者電費優惠計劃」<按此了解>‍優惠內容:‍每月首200度電費享有四折優惠,並豁免電費按金及最低收費。‍申請資格:‍年滿60歲或以上的香港電燈註冊住宅客戶,且獨居或與合資格長者同住,並領取或有資格領取綜援。‍所需證明文件(包括申請人及同住者):‍1. 身份證明文件2. 經濟證明文件: 領取綜援證明、銀行存摺/月結單3. 居住證明: 屋證(公屋住戶證明)、業主證明信、單位電費單 社區資源介紹|中華電力「長者電費優惠計劃」<按此了解>‍優惠內容:‍每兩個月內,前400度的用電量享有半價優惠,並豁免電費按金及最低基本收費。‍申請資格:‍年滿60歲或以上的中華電力註冊住宅客戶,且獨居或與合資格長者同住,並領取或有資格領取綜援。 所需證明文件(包括申請人及同住者):‍1. 身份證明文件2. 經濟證明文件: 領取綜援證明、銀行存摺/月結單3. 居住證明: 住户證/屋證(公屋住戶證明)、業主簽署證明4. 按金收據正本: (以便退還按金予申請人) 申請方法:‍長者如有意申請上述中電、港燈長者電費優惠,均可向任何一間有關計劃的審核中心查詢及提出申請。‍各區審核中心聯絡名單:‍https://www.hkcss.org.hk/%E9%95%B7%E8%80%85%E5%84%AA%E6%83%A0%E8%A8%88%E5%8A%83/‍‍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 [舜禹香港] 不同機構中醫服務介紹
中醫服務需求持續上升 根據最新的資料,香港的長者中醫求診人數持續上升。在2021年底,求診人次高達128萬,較2015年上升了16%。此外,使用中醫服務的長者所用的醫療券金額及交易宗數也在持續增加。這反映了中醫服務對於香港長者的重要性和需求的增加。 🔹 保信堂中醫保健服務(👈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https://www.poshuntong.org/ 保信堂於2023年成立,服務包括長者日常生活支援、食物支援、地區外展服務及中醫保健服務等,為長者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照顧。 保信堂中醫保健服務由註冊中醫師,為長者及社會大眾提供一站式多元化中醫保健項目,包括:中醫問診、針炙、刮痧、拔罐、穴位推拿等;結合傳統中醫精髓及現代醫學體驗,為社會提供全面、優質、實惠和可信賴的保健服務。 查詢電話 : 3622 3199 / 3622 3198/WhatsApp 9165 3199 🔹 政府資助醫院管理局「中醫診所」(👈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https://cmk.ha.org.hk/services/GovtSubsidisedCMServices# 香港政府提供的資助中醫服務,於全港18區設立了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 這些服務包括中醫內科門診(包括最多五劑中藥)及針灸服務,部分中醫診所亦提供骨傷/推拿服務。每項服務的收費為120港元,而75歲或以上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士可以免費享用這些服務。 市民可以透過「18區中醫診所」流動應用程式預約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並查閱籌額最新狀況及取消預約。若是首次使用政府資助中醫服務,市民需先帶同身份證及相關文件到任何一間政府資助中醫診所登記,之後便可透過應用程式進行預約。 預約電話名單(👈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https://cmk.ha.org.hk/services/GovtSubsidisedCMServices# 動中醫醫療車服務 🔹 仁愛堂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https://yot.org.hk/?r=site/page&id=33 服務地點遍佈全港 30 個地區,設有超過 100 個服務點,為全港各區市民提供中醫服務。此外,為方便市民,部份服務點更開設夜診服務,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7時30分。 查詢電話 : 2655 7757 🔹 九龍樂善堂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https://www.loksintong.org/chinese-medicine-mobile-clinic 設有三個流動中醫診所走遍港九新界,為各區人士提供優質的中醫服務。為方便市民,部份服務點更開設夜診服務,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7時正。停泊地點及時間或會更改,歡迎求診前先致電預約查詢。 流動中醫診所(南區) 電話:9082 6312 流動中醫診所(九龍) 電話:9081 9620 流動中醫診所(屯門) 電話:9082 6581 🔹博愛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https://cms.pokoi.org.hk/clinic_information?page=4 現時,博愛已配備35部醫療車的團隊,服務地點超過150個,深入港九新界不同社區,除普通科外,還有針灸及跌打等服務,星期一至星期六都應診。 查詢電話 :3598 3666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保信堂 https://www.poshuntong.org/ 政府資助醫院管理局「中醫診所」 https://cmk.ha.org.hk/services/GovtSubsidisedCMServices# 仁愛堂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 https://yot.org.hk/?r=site/page&id=33 九龍樂善堂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 https://www.loksintong.org/chinese-medicine-mobile-clinic 博愛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 https://cms.pokoi.org.hk/clinic_information?page=4 圖片來源: Freepik 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historic-peaceful-reflection-china-traditional_1174529.htm#fromView=search&page=2&position=36&uuid=71d3945f-2921-45cc-9e3f-bb290e28cbf6
🟣 [舜禹香港] 七成長者牙齒問題被忽略?牙痛竟變成心臟病導火線!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各項牙科津貼介紹
七成長者牙齒問題被忽略?牙痛竟變成心臟病導火線! 根據香港牙醫學會數據,約70%的65歲以上長者有嚴重牙周病或牙齒鬆脫情況,但大多數人未有定期檢查。許多長者認為「無牙就唔使理」,其實牙周炎可能導致細菌入血,增加患上心臟病、中風風險!此外,牙齒問題會影響咀嚼和營養吸收,導致體重下降、虛弱及跌倒風險提升。牙齒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 長者無牙咀嚼困難?營養失衡恐致虛弱症 香港不少長者因牙齒脫落,只能進食白粥、麵包等軟質食物。營養師指出,長期攝取不足蛋白質、維他命B群,可能導致「肌少症」,提高跌倒與住院風險。 家人在準備食物時,就得要注意長者是否能夠咀嚼與吞嚥食物。有營養師建議,最好是烹調質地較好咀嚼的食物;此外,若是長者已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也可補充流質營養品,因為營養品的營養很均衡,喝一瓶就可以提供一餐足夠的營養。 社評:香港長者牙齒健康問題亟待關注與解決 牙齒健康是整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香港,長者的牙齒問題往往被忽視。隨著年齡增長,牙齒自然磨損、牙齦退縮,加上可能存在的牙周病、蛀牙或缺牙問題,使得許多長者面臨進食困難、社交尷尬,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然而,現行的醫療與福利制度對長者牙齒健康的支持不足,導致許多長者無法獲得適當的牙科治療。 長者牙齒問題的嚴峻性 根據香港衞生署的調查,超過六成的長者患有牙周病,缺牙問題亦相當普遍。由於長者新陳代謝減慢,牙齒修復能力下降,若未能定期獲得牙科護理,口腔健康便會逐漸惡化。許多長者因為經濟困難或資訊不足,未能定期看牙醫,導致輕微的牙病演變為嚴重的問題,例如牙齒脫落或頜骨萎縮,影響咀嚼功能和日常飲食。 長者的牙齒健康問題不僅影響個人,也增加社會醫療負擔。長期牙病與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若口腔衛生不佳,細菌感染可能擴散至全身,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這使得長者在醫療上的開支增加,進一步加重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 現行政策的不足與挑戰 目前香港的牙科服務主要集中於私營市場,政府提供的牙科護理有限。例如,長者可以透過社區中心獲得基本的牙科檢查,但涉及根管治療、假牙安裝等昂貴療程時,便需自行負擔高額費用。香港社會福利署雖然設有「長者醫療券計劃」,允許長者使用醫療券支付牙科服務,但金額有限,難以應付昂貴的牙科治療。 此外,公共牙科診所數量有限,預約困難,導致許多長者因等待時間過長而放棄治療。牙科保險亦並非普及,許多長者退休後失去僱主提供的醫療保險,只能依賴儲蓄或子女支援來支付牙科費用,這使得低收入長者陷入困境。 建議:長者牙齒問題不容忽視!政府應如何出手? 以下是改善長者牙齒健康的建議要改善香港長者的牙齒健康,政府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例如: 🔷 擴大公共牙科服務:增加公立牙科診所數量,縮短長者的輪候時間,提供基本牙科護理服務,如清洗牙齒和早期蛀牙治療。 🔷 提升醫療券補助額度:增加長者醫療券的金額,或設立專門的牙科補助,讓長者能夠負擔基本的牙科治療。 🔷 推廣口腔健康教育:透過社區活動、媒體宣傳,提升長者對口腔健康的認識,鼓勵定期牙科檢查。 🔷 推動牙科保險:鼓勵保險公司推出適合長者的牙科保險計劃,以降低牙科治療費用負擔。 🔷 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支持慈善組織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牙科治療,幫助經濟困難的長者獲得適當護理。 社區資源介紹|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按此了解> https://www.communitydental.gov.hk/tc/cdsp/introduction_of_cdsp.html 因應市民對公營牙科服務需求日益增加,政府於2022年底成立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並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 服務對象: 計劃的申請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 🔷為社會福利署「長者生活津貼」的受惠人; 🔷使用社署「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第二級共同付款級別); 🔷使用社署「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家居支援服務」(第一及第二級別收費/共同付款級別); 🔷醫院管理局「醫療費用減免」的合資格人士; 🔷已登記加入「醫健通」。 資助服務範圍: 合資格人士可在180天內獲得以下服務: 🔷口腔檢查 🔷緩解牙齒疼痛的藥物(如需要) 🔷 X光檢查 🔷補牙或拔牙(每名計劃參加者最多可獲三個「補牙或拔牙配額」) 行政費: 計劃參加者須支付每個「補牙或拔牙配額」的行政費,費用為50元。部分合資格人士可獲全數豁免行政費。 參加方法: 合資格人士可選擇一間已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牙科診所,自行聯絡該牙科診所或透過註冊社工轉介。 詳列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牙科診所名單。<按此了解> https://www.communitydental.gov.hk/tc/cdsp/service_provider_search.html 有興趣和合資格參加計劃的人士,五月十三日起可到該網站瀏覽,並預先選擇和自行聯絡自己選取的診所,預約於五月二十六日或之後接受政府資助的牙科護理服務。 各項牙科津貼申請指南<按此了解>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191 文章介紹了香港的牙科街症服務及多項牙科資助計劃,特別針對長者的牙齒健康需求。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政府新聞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5/13/P2025051300358.htm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 https://www.communitydental.gov.hk/tc/cdsp/introduction_of_cdsp.html 各項牙科津貼申請指南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191 圖片來源: Freepik
🟣 [舜禹香港] 11.8%學童遊戲成癮!父母『機不離手』竟是關鍵?不同機構手機成癮支援服務介紹
11.8%學童遊戲成癮!父母『機不離手』竟是關鍵? 根據最新研究,約有**11.8%**的學童存在網絡遊戲成癮的問題,這一比例在男性中達到女性的兩倍。此數據明顯高於合理範圍(約為3-4%)的三倍,反映出香港學童在數位產品上的過度依賴。 此外,43.3%的小學生表示他們在上課日花費兩小時或以上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包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調查顯示,許多小朋友每天可能花費4至6小時使用電子產品,甚至有例子提及某些兒童一天玩足20小時。這些長時間的使用行為可能會引發多種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和情緒管理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在遭遇困難的情況下。 在家庭中,父母對手機的使用習慣對子女有直接影響。調查顯示,父母平均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與孩子的使用時間成正比,父母若希望減少孩子的屏幕時間,就必須自身帶頭減少使用。有關研究表明,63.4%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有手機成癮的問題,這一現象在青少年中特別普遍。 社評:手機成癮:科技如何拉遠親情的距離 在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它的過度使用卻可能影響家庭關係。調查顯示,香港有63.4%的人承認手機成癮,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減少,親情逐漸淡化,甚至讓家人變得陌生。 手機成癮直接影響家庭互動。過去,飯桌是家人分享生活、交流情感的地方,如今卻常常被手機取代。許多家庭成員即使共處一室,卻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屏幕中,導致親子、夫妻及兄弟姐妹間的關係疏遠,家庭氛圍變得冷淡。 長期沉迷手機不僅減少了與家人的交流,也讓人忽視了情感上的連結。當人們過度依賴社交媒體與短視頻來獲取關注與娛樂時,與親人的真誠對話逐漸減少,彼此之間的了解亦日益減弱。這使得家人之間的距離在無形中拉遠,甚至可能引發誤解與矛盾。 為了改善這種現象,家庭應建立「無手機時段」,如在用餐或休閒時段專注於與親人互動。此外,透過共同參與活動,如散步、運動或桌遊,能有效加強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繫。家長也應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數字習慣,避免過度沉迷網絡世界,並鼓勵面對面的溝通,以維持親密的家庭關係。 手機雖帶來便利,但若使用不當,可能拉遠親情距離。我們應在享受科技的同時,警惕其對家庭關係的影響,努力平衡手機使用與親情維繫,使手機成為促進交流的工具,而非阻礙親情的屏障。 建議:家長與學校應共同努力 讓孩子適當使用手機 家長監控孩子使用手機的建議 🔷 設定使用時間:規範每日使用手機的時段與時長,避免過度沉迷。 🔷創建「無手機時段」:如用餐或家庭活動時,鼓勵親子互動而非使用手機。 🔷 內容過濾與監控:使用家長監控軟件,過濾不適合兒童的內容。例如,Apple的「螢幕使用時間」和Google的Family Link提供了設置時間限制和監控使用情況的功能。 🔷 以身作則:家長應以自身行為示範合理使用手機,減少無意識滑手機的習慣。 🔷鼓勵線下活動:安排戶外運動、閱讀或社交活動,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建立溝通機制:與孩子討論手機使用的影響,培養健康的使用手機習慣。 學校監控學生使用手機的建議 🔷 規定上課禁用手機:在課堂中要求學生將手機收起,專注學習。 🔷 設立手機收納區:在學校內設立手機存放區,減少課堂內的干擾。 🔷 推廣數字素養教育:教授學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機,避免沉迷社交媒體與遊戲。 🔷 監管上網行為:學校可提供網絡安全指導,防止學生接觸不良資訊。 🔷 鼓勵課外活動:透過體育、藝術及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更有益的興趣上。 🔷 家校合作:與家長保持溝通,共同監督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確保學習不受影響。 透過家長與學校的共同努力,孩子能在健康的數字環境中成長,合理使用科技而不影響學習與家庭關係。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按此了解> https://cs.skhwc.org.hk/ 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為不同年齡的人士提供專業評估及心理治療,助你們認清、領會和處理其情緒、心理及行為困擾,並重新踏上豐盛生命之路。 另外。提供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專業心理治療服務,幫助解決手機成癮的問題,並進行個別或家庭輔導。 查詢: 請致電2713 9174與中心職員聯絡。 社區資源介紹|東華三院心瑜軒預防及治療多重成癮綜合服務中心<按此了解> https://icapt.tungwahcsd.org/ 東華三院心瑜軒提供一站式的預防及治療多重成癮服務,包括輔導、治療、社區教育及專業培訓。注於網絡成癮的評估和輔導,並提供家長支援。 查詢: 請致電2827 1000與中心職員聯絡。 社區資源介紹|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絡沉溺輔導中心<按此了解> https://www.hkcs.org/tc/services/online 網絡沉溺輔導中心旨在協助青少年處理網絡沉溺問題,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平衡並健康使用網絡。針對6至24歲青少年及其家長,提供網絡成癮的輔導和支援。 查詢: 請致電3586 2356與中心職員聯絡。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新聞: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手機成癮」?從家庭關係開始的數碼健康攻略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3934196/%E5%A6%82%E4%BD%95%E5%B9%AB%E5%8A%A9%E5%AD%A9%E5%AD%90%E6%93%BA%E8%84%AB%E3%80%8C%E6%89%8B%E6%A9%9F%E6%88%90%E7%99%AE%E3%80%8D%EF%BC%9F%E5%BE%9E%E5%AE%B6%E5%BA%AD%E9%97%9C%E4%BF%82%E9%96%8B%E5%A7%8B%E7%9A%84%E6%95%B8%E7%A2%BC%E5%81%A5%E5%BA%B7%E6%94%BB%E7%95%A5 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https://cs.skhwc.org.hk/ 東華三院心瑜軒預防及治療多重成癮綜合服務中心 https://icapt.tungwahcsd.org/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絡沉溺輔導中心 https://www.hkcs.org/tc/services/online 圖片來源: freepik
🟣 [舜禹香港]父親虐殺女兒判終身 家暴問題及社署支援服務介紹及青少年情緒支援服務介紹
暴躁父親虐殺親女 判囚終身 劉佳坪被控於2020年7月29日在香港謀殺其女兒梁雅思,並承認誤殺罪和虐兒罪,女童母親梁小欣形容被告脾氣暴躁,常懷疑她有外遇,並多次對她施暴。她曾因懷孕而搬離被告,但最終仍與被告和好。梁小欣供稱被告對女兒要求嚴苛,經常罰女兒站立或跪地。她曾因被告對女兒太苛刻而搬離,但最終又與被告同住。被告嫌多番劇裂搖晃女兒,令她腦嚴重出血,女兒在滿3週歲當天死亡。女友曾供稱目睹送貨員搖晃女兒8至10次,包括一次在女兒午睡時突抽起女兒雙腿,把她倒吊搖晃,女兒的頭並曾撞到地下。最終於2025年3月26日被判謀殺罪依例判處終身監禁,另虐兒罪判囚6年5個月。 家長情緒爆煲?近3成出現嚴重倦怠,學童成家暴『沉默受害者』 2023年警方處理了1,236宗涉及刑事的家庭暴力案件,比2019年的1,115宗增加了超過一成。有團體調查發現,超過40%的受訪學童曾目睹或聽到家人吵架,部分甚至見證家人打架。超過45%的幼稚園學童及逾54%的小學生表示自己曾被家人罵;另有超過35%的幼稚園學童及接近40%的小學生表示自己曾被家人打。約28.7%的受訪家長出現中度至嚴重的情緒倦怠情況,影響親子關係。社署收到及處理的保護兒童個案數目由2020年的940宗增加55%至2023年的1,457宗。 社區資源介紹|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介紹<按此了解>‍社會福利署(社署)的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旨在為受家庭暴力、虐待或其他危機影響的家庭及兒童提供全面支援,確保他們的安全與福祉,並協助家庭重建和諧關係。 服務對象: 🔷 受家庭暴力影響的婦女、兒童及男性 🔷受虐待或疏忽照顧的兒童 🔷 面臨家庭危機或關係破裂的家庭 主要服務內容: 🔷**危機介入**:為受家暴或虐待的個案提供即時支援,包括緊急庇護、情緒輔導及安全計劃。 🔷**個案管理**:由專業社工跟進個案,提供長期支援,協助家庭解決問題及重建生活。 🔷**保護兒童服務**:為受虐待或疏忽照顧的兒童提供保護,包括安排暫住服務、心理輔導及法律支援。 🔷 **家庭輔導**:協助家庭改善溝通、處理衝突及建立健康關係。 🔷**社區教育**:透過講座、工作坊及宣傳活動,提升公眾對家庭暴力及兒童保護的意識。 服務申請途徑: 🔷致電社署熱線或親臨各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 透過學校、醫院或非政府機構轉介 🔷 緊急情況下可聯絡警方或社署24小時熱線 聯絡方式: 🔷社署熱線:2343 2255 🔷各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地址及電話可於社署網站查詢 社區資源介紹|青少年情緒支援服務介紹<按此了解>社區資源介紹|青少年情緒支援服務介紹<按此了解> 社評:家暴陰影下的童年:香港兒童的情緒健康危機 家暴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一種深遠的心理創傷,尤其對於兒童而言,影響更為深遠。近年來,香港的家庭暴力案件有上升趨勢,兒童受害者的數量亦不斷增加。在這樣的環境下,兒童的情緒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值得社會各界關注。 根據最新數據,香港警方在2023年共處理1,236宗涉及刑事的家庭暴力案件,較2019年增加超過一成。其中,涉及兒童的個案亦顯著上升,社署在2023年收到1,457宗保護兒童個案,比2020年增加了55%。這些數據顯示,家暴問題日益嚴峻,兒童的安全與心理健康受到極大威脅。 近期,一宗震驚社會的案件中,一名父親因多次虐待親生女兒,最終導致其死亡,被判終身監禁。這類悲劇不僅揭示了家庭暴力的殘酷,也凸顯了社會對兒童保護機制的不足。家暴對兒童的影響不僅限於當下,更可能影響其一生。香港社會必須正視這一問題,透過法律、教育與心理支援,為受害兒童提供安全與希望。唯有共同努力,才能讓這些孩子擁有真正健康的成長環境。 家暴對兒童情緒健康的影響 家暴對兒童的心理影響深遠,可能導致焦慮、抑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問題。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逾半數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而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比例分別達15.3%和12.1%。兒童在家暴環境下成長,極可能成為這些精神疾病的高風險群體。 此外,研究顯示,兒童若長期處於家暴環境,可能會影響其社交能力,導致自尊心低落,甚至在未來形成攻擊性行為,重複家暴模式。這不僅影響個人發展,也可能對社會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建議:如何改善兒童的情緒健康? 面對家暴問題,社會應採取多方面措施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加強法律保護: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兒童保護法例,確保受害兒童能夠迅速獲得庇護與心理支援。🔷提升社會關注:透過宣傳與教育,提高公眾對家暴問題的認識,鼓勵鄰里及學校積極舉報可疑個案。🔷心理支援服務: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應提供更多心理輔導與支援服務,幫助受害兒童走出陰影。🔷學校介入:學校應設立心理健康課程,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並提供心理輔導資源。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現段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 [舜禹香港] 公屋分戶政策及家庭及婚姻輔導服務一文看清
婆媳糾紛最令人頭痛,一名公屋港男在網上發文表示自己跟妻子、兒子和母親同住公屋,母親為單位戶主。妻子和母親最近出現婆媳糾紛,情況嚴重,母親甚至想除去新抱公屋戶籍,但港男擔心影響自己和兒子的居住權。不少網民看到帖文後,均對事主妻子的處境深表同情,批評港男在婆媳糾紛下寧可拋棄妻子,揶揄他是「媽寶」、「嫁著你真陰功」。 公屋分戶條件: 據房屋署資料,公屋租戶如家庭成員之間存在嚴重且根深柢固的不和,或具其他合理而值得體恤的理由,房委會會按其特殊情況作出考慮,並在有需要時轉介予相關政府部門/機構進行評估及推薦。 如部分家庭成員表明無意要求分戶,其他家庭成員的分戶要求將不獲受理。然而,後者可以授權房委會把其個案轉介社署,以便獲得適當援助。自願合住戶和家庭組合住戶如提出分戶要求,有關安排如下: 除有合理而值得體恤的理由外,住戶須符合下列條件: 🔹原住戶及分拆戶均須分別接受入息及資產限額定於公屋申請水平的「全面經濟狀況審查」🔹 原住戶及分拆戶均須符合「住宅物業權審查」的規定 如雙方均通過上述審查,房委會會將個案轉介相關政府部門/機構進行評估。如個案獲推薦,分拆戶將獲編配新界區的翻新公屋單位。他們亦可選擇以綠表資格(有效期1年),申請透過各項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置業,以代替接受公屋編配。 離婚後住屋安排: 至於一旦離婚如何處理?房委會資料指,鑑於離婚問題複雜,會視乎個別情況,依據常理,以靈活方法處理該等個案。一般來說,房署在住戶分居期間,不會主動要求任何一方遷出。當離婚訴訟完結後,承租人及/或其前配偶應與所屬屋邨辦事處聯絡,房署職員會透過面談向離婚人士講解有關的租約事務管理政策。 家庭及婚姻輔導服務 1.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點撃此處了解更多 本著「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理念,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務,包括預防、支援和補救服務等,以加強個人和家庭的抗逆力,以及促進各人預防和應付各種困難和挑戰的能力。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家庭輔導組透過個案輔導、家庭危機處理及治療小組等方法,協助有困難的個人和家庭。家庭支援組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援服務,並鼓勵「同路人」互相扶持。 服務對象:個人及家庭,特別是弱勢社群,包括:單親家庭、少數族裔、新來港及低收入家庭。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hk-knowledge/108news 2. 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家庭衝突輔導)👈點撃此處了解更多 與家庭輔導員面談,可盡早解決困難,防止關係惡化,並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合作與和諧關係。 服務範圍: 🔹 婆媳關係🔹 離異/ 重組家庭🔹 兒童/青少年/成年人情緒行為問題引致的家庭衝突🔹 離異家庭在適應期間意見不同而產生的衝突🔹 再婚家庭在適應上和重組家庭角色和關係上所遇困難🔹 因童年或過往家庭衝突引致的創傷,造成建立人際間互信和寬恕的困難 ​網站:https://www.counselling.caritas.org.hk/family ​ 3.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點撃此處了解更多 家庭輔導服務,改善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並建立更健康的家庭關係與生活。如想預約輔導服務,可以按此(http://www.hksyu.edu/counpsy/crc/contact_c.html#appointment) 填寫google表格或以電話或電郵方式聯絡中心預約。 網站:https://crc.hksyu.edu/services_psycoun_family_c.html 4. 明愛向晴軒👈點撃此處了解更多 中心為正面臨危機處境的個人或家庭提供即時危機支援以及短期住宿服務。居住期間亦會由社工提供危機評估及輔導服務,以提供心理支援及協助服務使用者尋找出路。 網站:https://fcsc.caritas.org.hk/ 5. 香港明愛(個人/ 家庭輔導及評估服務)👈點撃此處了解更多 專業社工、臨床、輔導及教育心理學家提供個人、夫婦及家庭輔導服務、臨床/輔導心理服務、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及兒童評估服務等。 網站:https://family.caritas.org.hk/cht/service04_family01 6.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逆旅同行輔導服務)👈點撃此處了解更多 為受困擾而求助的人士及其家人提供輔導服務,疏導其焦慮、沮喪、抑鬱等負面情緒,紓解緊張的家庭關係,並尋找正面的處理方法。網站:https://www.hkcs.org/tc/services/nacs 如各位想了解相關資訊,或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地區社工或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解答。 
🟣[舜禹香港] 2026年起香港醫療大變革!急症室收費調至400元 醫療費用減免申請指南
長期病患者的心聲:醫療費用增加帶來的壓力 我是一名長期病患者,每隔兩到三個月便需要前往醫院覆診。這些年來,我的醫療開支大約在每年兩千到三千元之間。然而,最近聽說政府將調整收費,未來可能會增加到每年七千到八千元。雖然當局設有每名病人每年住院及門診費用一萬元的上限,但我總覺得這個方案像是在懲罰我們這些多病的市民。 2026年起急症室收費提升至400元 醫療改革新措施 香港的醫療保障措施正迎來一系列重要改革,旨在更公平地分配資源,減輕重症病人的經濟負擔。從2026年1月1日起,急症室收費將提升至400元,但危殆及危急病人仍可免費接受治療。此外,全年收費上限設為每人每年最多1萬元,超出部分由醫管局負擔。普通科門診和專科門診的收費也有所調整,分別增至150元和250元。藥物費用方面,標準藥物每項收費升至20元,每次最多可拿4周藥。 社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引發爭議:基層市民承壓,中產人士憂「返貧」 最近公布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將於明年1月正式施行,急症室費用大幅提高至400元,基層醫療服務多項費用全面上調,特定基礎服務仍保持免費,但民眾對此反應褒貶不一。政府強調調整必要性,試圖減輕醫療系統負擔,卻令基層長者與慢性病患者的經濟壓力進一步加重。 醫務衞生局指出,此次改革旨在降低政府對醫療系統近100%的資助率,未來目標壓縮至90%,並可能陸續進行更多收費調整。然而,加價是否能真正改善急症室輪候時間以及資源分配問題仍存疑。加上其他公共服務費用陸續調漲,基層民眾陷入「百上加斤」的境地。 此外,中產人士亦擔心因高昂的醫療費用可能因疾病導致「返貧」。雖然改革方案為每人每年醫療費用設置1萬元「封頂」上限,但對於長期病患者,累積的年度開支仍可能相當吃力。面對不斷攀升的公共醫療開支、人口老化與財政壓力,公營醫療制度改革既是必要之舉,亦需慎重考量民眾的承受能力。 2026年醫療新措施:住院及專科門診收費詳情 (2026年1月1日起生效)

留下您寶貴的意見

歡迎留下對舜禹學堂想說的話。不論是對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想了解更多與自身相關的居家服務、或是想給予學堂支持與鼓勵,以及有熱忱想成為學堂中照耀民眾的小太陽,都請不吝嗇的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於工作日內儘快回覆您,謝謝!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