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市民選擇退休後移居廣東省養老,跨境長者福利措施受到關注。立法會新一份《數據透視》指,截至2024年中有9.96萬65歲或以上香港長者定居廣東省,人數10年間增加40.5%。文件回顧不同跨境長者福利服務使用情況,當中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參與人數最新為417人,而跨境使用醫療券金額僅佔總醫療券申領金額1.2%。此外,供移居廣東省的合資格長者領取高齡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的廣東計劃參與率僅2%,而福建計劃參與率更只有0.2%。
近年,選擇移居廣東退休的香港長者人數持續上升,根據政府數據,已有近十萬名長者「北上養老」,享受生活成本較低、空間更寬敞、醫療配套完善的退休生活。然而,這股北上潮背後,其實亦折射出香港本地長者照顧政策的不足與挑戰。
不少北上長者表示,香港生活昂貴、居住空間狹小,即使有長者津貼與社區服務,日常生活仍感吃力。相比之下,內地城市如深圳、東莞的退休社區不但房價低廉,醫療設施近年亦逐步提升,加上兩地高鐵與地鐵接駁方便,讓不少港人選擇在鄰近城市安享晚年。
然而,長者北上後的醫療支援與福利轉移制度卻未臻完善。目前長者醫療券、長者津貼等在內地使用仍有不少限制,令部分長者「人已北上,福利仍留港」,甚至需長途跋涉返港覆診。此外,與內地醫療體系的協作與認證機制仍存不確定性,影響長者實際受惠程度。
香港政府若真心希望讓長者「安老在所願」,必須積極推動跨境安老政策的制度化,例如擴大醫療券跨境使用範圍、簡化長者津貼續領程序,並加強與粵方在安老配套上的合作。讓選擇留港或北上的長者都能獲得同樣尊重與照顧,是一個公平社會應有的態度。
✅ 醫療保障
🔷擴展醫療券適用至更多內地醫療機構
🔷建立港內外醫療紀錄互通系統
✅ 福利可攜性
🔷長者津貼可遠程續領,無需返港辦手續
🔷優化醫療券與社會保障續領流程
✅ 跨境支援
🔷設「大灣區港人長者支援站」提供協助
🔷資助社福機構於內地設分站,延續港式照顧
✅ 心理與法律保障
🔷推行「跨境法律與福利教育」解答疑慮
🔷鼓勵子女探訪與社區互助,減少孤獨感
政府應以「一地兩照顧」為目標,讓北上長者獲得與本港相近的福利與尊嚴,真正做到「安老在所願」。
而近年,粵港兩地政府亦積極推出一系列跨境福利措施,協助長者在內地同樣享有基本保障與照顧。以下從交通優惠、津貼補助、醫療服務到安老院舍安排,香港長者在廣東省可享有一些實際支援與生活便利。
長者在港可以享有2蚊乘車優惠,而香港長者在內地亦同樣享有交通津貼。深圳市近年推出了長者乘車優惠,無論來自何地,只要年滿60歲的旅客,均可在深圳地鐵免費乘坐。只需選擇專用通道,出示回鄉證,即可直接免費進站乘車。
香港長者在深圳搭乘公交車也可以享受免費待遇,只需在上車時,將深圳頤年卡或港澳居民居住證刷公交車的讀卡機,即可免費乘車。
長者到這9個內地城市免費搭車?即睇乘車優惠、申請教學<按此了解>
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廣東計劃同樣為高齡香港居民設立了高齡津貼。不需經濟狀況審查,只要年滿70歲並符合相關規定,香港居民即可申領。每月津貼金額為1,620港元。長者在每一個付款年度內廣東累計居住滿60天,就可以領取全年的津貼。
除了高齡津貼,還有為 65 歲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香港長者推出了「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需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等相關規定才能獲得資助,每月資助額為4,195 港元。
合資格的長者在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時,可以繼續每月領取現金援助及年度補助金,確保他們的生活資助。
為進一步提升香港退休人士在大灣區內的醫療保障,香港政府於 2024 年 2 月 19 日推出了「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除了過往有2間恆常服務機構外,新增 7 間醫療機構被納入試點範圍,包括 5 家提供綜合服務的醫療機構和 2 家牙科醫療機構。這些機構將接受香港長者使用醫療券支付在深圳的門診醫療和牙科服務費用。
只需出示有效的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並簽署同意書,即可在當日接受的門診或牙科服務中使用醫療券支付費用。該計劃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起在各試點機構陸續啟動。
廣東安老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旨在為香港長者提供更多安老院選擇,並透過政府全額資助長者的住宿費用。計劃已於2025年新增四家認可的安老院,包括江門、佛山和深圳,為參與長者提供更多服務選擇。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