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区情怀】越秀区六榕街道:古刹古塔香火盛,美名美景古今扬

六榕街道在越秀,几易变迁有美名

六榕街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中西部,东起解放北路,西至荔湾路,南接中山六路、净慧路、西华路,北至流花路。辖区总面积2.04平方千米。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末,该街道常住人口为71163人。

六榕街道区域,在清朝时期属于南海县西堡。到了民国初期,它划归广州市政厅二区,后来又隶属于宣德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归属于宣德区和北区。1950年,六榕街道正式成立。

自1960年开始,它一直隶属于越秀区。但在1968年,六榕街道的名字被改为朝阳北街道。直到1985年,才重新恢复原名。1999年,六榕街道与解放北街道合并,但仍然保留六榕街道的名称。2013年,东风街道也并入其中。

千年古刹历风霜,文豪题名传四方

六榕街道因辖内有千年古刹六榕寺而得名。

六榕寺位于六榕路,是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佛教寺院,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公元537年,僧人昙裕从柬埔寨带回“舍利”,广州刺史萧裕奉命建宝庄严寺。南汉时期,改名“长寿寺”。北宋初,被火烧毁。端拱二年(989年),重建后,奉六祖慧能,称“净慧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改为“六榕寺”。

六榕寺的名字,来自北宋苏东坡。公元1099年,苏轼被赦免,经过广州,友人在净慧寺设宴。苏轼看到六棵大榕树,心情舒畅,写下“六榕”二字。方丈很高兴,将二字刻在石上,挂在山门。从此,净慧寺就被称为“六榕寺”。

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廷占用净慧寺一半地方建仓库。洪武八年在千佛塔旁建觉皇殿,山门改为东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宗教活动,八十年代初对外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舍利宝塔见古今,文化价值受重视

六榕寺内最有名的是六榕寺塔,又称“六榕寺花塔”。

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是广州最古老的佛塔之一,曾供奉佛牙舍利和千佛像,故又名千佛塔。苏东坡题字“六榕”后,后人不仅以“六榕”为寺名,也为塔名,另称花塔。

花塔与六榕寺一道历经被毁和多次重建重修。如今的花塔以红白两色为主,外观九级内十七层,塔身呈八角形,高57.6米,每层都有回廊围绕,檐角悬挂铜钟,塔心柱为铜柱,上刻千佛像。

六榕寺花塔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受到省级和国家级的保护和重视。

社工机构驻社区,专业服务为群众

六榕街社工服务站是由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政府购买项目,于2019年4月入驻并正式开展服务,服务于六榕街旧南海县、文园巷、稻谷仓、兴隆东、盘福、双井、兰湖里、象岗山8个社区,提供党建、社区发展、青少年、长者、家庭等社工专业服务。

社工站秉承“家庭为本,以爱为先、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党建引领社工服务,创新构建“一核多元”社区基层治理体系,重点帮扶社区兜底人群,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社工服务。

社工站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惠吉东21号2楼

联系电话:020-83561577 020-83561879

社工站分站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周家巷13号4楼

联系电话:020-83514100

微信公众号:广州市六榕街社工服务站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广东省佛教协会微信公众号

六榕寺微信公众号

百度文章

广州市六榕街社工服务站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

新花城-广州日报

广州市六榕街社工服务站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还会喜欢…

Leave your valuable comments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comments about Sunyu Academy. Whether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home services that are relevant to you, want to give your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to Sunyu Academy, or have a passion to be the sunshine that shines for the people at Sunyu Academy,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leave a message!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in the working day,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