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png)
我們在安家日照中心,有個隔週的溫馨約定,那就是迎接舜禹學堂的陳老師,一起進入充滿活力與歌聲的音樂療育課。
對這裡的阿公阿嬤來說,陳老師的課就像一帖溫暖心房的良藥。老師的教學總是慢條斯理,充滿耐心,讓每位長輩都能跟得上腳步。她說,唱歌不僅是唱歌,它是我們最好的「抗老秘方」!
為什麼唱歌對長輩這麼好呢?
首先,歌唱是最舒服的「肺部SPA」。當我們深吸一口氣,再緩緩、有力量地唱出來時,肺活量在不知不覺中就增強了,呼吸也變得更順暢。這對於維持心肺健康,對抗歲月帶來的疲憊感,真的很有幫助。
其次,唱歌是最有趣的大腦體操!當爺爺奶奶努力回想那句「音階」的唱名,或是下一句歌詞的旋律時,大腦中的記憶迴路就被重新點亮了。特別是在團體中一起開口唱,那種**「我們都在一起」的快樂**,能趕走孤單,讓心情也跟著旋律飛揚起來。
雖然課程是隔週一次,但陳老師會持續帶領大家在音階與音程上「紮馬步」。
您會看到,當老師用手勢像爬樓梯一樣,溫柔地引導長輩們從 Do 唱到 Si時,有些阿公阿嬤的聲音雖然略顯顫抖,但他們眼神卻是專注而認真。他們緊跟著老師的手勢,努力讓自己的聲音對上那個「音高」。
最可愛的是,當某位阿嬤唱出那個較難達到的高音時,轉頭跟陳老師說,從來不知道自己可以唱出來!這份小小的成就感,比什麼營養品都管用,讓長輩們知道:「我還可以學!我還可以做到!」
陳老師的課不是只會練「基本功」,她還會帶領大家玩「音程距離」的音樂遊戲。
她會解釋:「從 Do 到 Sol,是個很開闊的距離,就像我們踏出了一大步!」她會找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比如「小星星」,讓大家感受旋律中音高是如何跳躍或緊密地前進。
雖然一開始,長輩們對「音程」這個概念可能有點陌生,但透過反覆的吟唱與比對,他們開始能「聽出」旋律的結構。當一位阿公經過幾次嘗試,終於唱出那個正確的音距時,他臉上的笑容是那樣的驕傲與滿足。這種緩慢但堅定的進步,正是音樂療育最動人的地方。
陳老師的隔週音樂課,用最溫馨口語的方式,讓阿公阿嬤在音樂中獲得健康與快樂。歌聲不需完美,只要開口,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照顧。
每一次的歌唱,都是對記憶力的滋養,對肺部的鍛鍊,更是對生命熱情的重新點燃。希望這份愛與音樂的陪伴,能繼續為長輩們的每一天,都帶來最美好的樂章。
content01.png)
content02.png)
content03.png)
content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