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台灣音樂課】聲音爬山趣

陳老師帶長輩「爬」出好記性與喉嚨彈性

在安家日照中心的音樂療育課,舜禹學堂的陳老師總有辦法把看似枯燥的練習,變成一場又一場有趣的遊戲。這一次,她帶著爺爺奶奶們的聲音,展開了一場充滿挑戰與歡笑的「登山之旅」。

歌唱:持續溫暖身心的發電機

即使是隔週或每週重複的歌唱練習,對長輩們來說,其健康效益也是持續累積、不可或缺的。

唱歌不僅是心肺功能的「持續充電」,透過規律的深呼吸,讓身體充滿氧氣,對抗日常的疲倦感。它更是記憶力的「溫柔按摩」,每次回想音階、旋律、甚至陳老師的口令時,都是在活化我們的大腦。而團體歌唱帶來的歡樂與歸屬感,是穩定情緒、保持心情愉悅的最佳良藥。

「聲音爬山」:鍛鍊喉嚨的絕佳運動

陳老師這次的課程重點,是引導長輩們將音型的上下變化,想像成爬山。他用生動的比喻,讓抽象的音高變得具體而有趣:

·       小山:聲音輕輕地往上走一點點(如Do 到 Re)。

·       矮山:聲音稍微高一點,但很快下來。

·       中山:需要稍微拉開嗓子,聲音上到一個中等高度。

·       大山與高山:則需要穩住氣息,讓聲音有力地向上衝,但一到「山頂」就要平穩地下滑,不能「跌下來」!

這個「聲音爬山」的練習,其實是在訓練長輩們喉嚨的彈性與控制力。長輩的聲帶肌肉會逐漸僵硬,聲音容易變得單一且平坦。透過這種高低起伏的音型練習,可以幫助喉嚨肌肉慢慢拉開,保持靈活彈性,這對唱歌好聽至關重要,也能間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有力地發聲和咳嗽。

「倒帶」挑戰:短期記憶的甜蜜負擔

在音型訓練中,陳老師還會加入一個對長輩來說有點難度的「記憶挑戰」。

當長輩們成功地從「小山」(Do、Re、Mi)往上爬時,老師會要求他們立刻「倒帶」,也就是將音名反向唱回來(Mi、Re、Do)。

這個看似簡單的「反向回憶」,對有些年紀較大的長輩來說,確實是個甜蜜的負擔。他們需要先記住上行的順序,然後在短時間內立刻切換到倒敘的音名,這考驗著他們的短期記憶與專注力

您會看到,有些奶奶會皺著眉頭,嘴裡輕聲唸唸有詞地提醒自己:「Mi... Re... 喔,對!」這份專注的過程,有效地幫助他們活化短期記憶,並對抗年齡帶來的認知困境。

結語:在音樂中留下快樂的足跡

陳老師的音樂療育課,讓長輩們知道,學習與挑戰是不分年齡的。透過「聲音爬山」和「記憶倒帶」,他們不僅鍛鍊了喉嚨肌肉和聲音彈性,更是在每一次的成功與嘗試中,為自己的大腦留下快樂且清晰的足跡

您覺得下次可以試試,請阿公阿嬤們挑戰「超級高山」嗎?

No items found.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