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香港] 剖析劏房戶的困境 租務制度應完善

在香港基層市民不但愈住愈細,而且愈住愈貴,根據政府委任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最新調查顯示,月租中位數接近5000元。劏房住戶的月入當中,大約三分之一用作繳交房租。

香港基層市民一直面對著住屋問題。香港房屋供應往往是供不應求,根據房委會最新在2021年3月底數據顯示,一般申請者的最新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兩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分別上升0.1年和0.2年。

因此基層市民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租住劏房,根據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報告,全港至少有21萬人口居住於劏房。人均面積只有56.5平方呎。這些居住於劏房的基層家庭收入不多,而且近年劏房租金逐年遞增,扣除租金及水電費等生活開支後已所剩無幾,生活過得非常拮据。不少劏房家庭缺乏經濟能力讓子女參加課外活動或補習,使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結果只會加劇跨代貧窮現象。

本人在小時候亦曾經與家人住過劏房,因此深知劏房戶的痛苦。當時我與家人,一家四口居住在只有80呎的房間,居住環境極度狹窄,缺乏足夠的活動空間,全屋只有一個洗手間及廚房,要與其他住戶共用。生活環境欠佳,房間一個細小的窗戶,採光度嚴重不足,需要長期開燈。而且衞生環境惡劣,老鼠、蟑螂等相當恐怖、厭惡生物老是常出現。

到了炎熱的夏季,房間就會變成一個火壚,當時還是小童的我,在高溫之下學習、做功課。當時只靠我的父親一份微薄的工資來應付日常的開支,而每月的租金開支已佔部分是每月收入的一半,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生活十分艱苦。幸好,輪候10年的公屋單位,終於在2000年才能成功上樓。這個期盼已久的公屋單位是那麼得來不易的。

令我不敢相信的是,經歷20多年時間,香港住屋問題仍未解決,而且日益嚴重。香港劏房的建築及租住現況縱然千瘡百孔,如沒有標準租約、清晰的維修權責,居住環境及公共衞生並不理想,有部份甚至並不符合消防規格。儘管如此,相信房屋短缺情況未解決下,劏房是很難被取締。基層市民的住屋需求迫切,雖然政府有意推行租金管制,其原意本用作保障議價能力低的租客,但只規管租金加幅、沒有標準租金,是無助保障基層租戶,亦不能有效規管業主。期望政府完善及盡早重推劏房的租金管制,但如要長遠解決房屋的問題,持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

數據來源: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

香港房委會(公屋平均輪候時間)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報告(2021年3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