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與失智症相關的新聞層出不窮,例如某知名藝人因父母失智,財產遭詐騙數百萬,甚至引發家庭糾紛。這些案例不僅讓人心痛,更提醒我們,當家中長輩面臨失智、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時,如何透過法律手段來保障他們的權益,成為每個家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監護宣告」與「輔助宣告」,這兩個聽起來有點拗口的法律名詞,其實是保護失智長輩與家庭的重要工具。別擔心,我們會用簡單好懂的方式,帶你快速掌握這些知識!
簡單來說,這兩個法律程序是為了幫助那些因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無法完全處理自己生活或財務的朋友或長輩。根據情況不同,可以選擇適合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權益。
失智症患者在病程中,常因判斷力下降,容易成為詐騙、侵占財產的目標。若沒有法律上的保護,家屬可能面臨巨大的經濟與心理壓力。監護與輔助宣告的設立,不僅是保障長輩的財產安全,更是避免家庭內部因財產問題引發糾紛的重要措施。
聲請對象包括:
聲請流程:
台灣的監護與輔助宣告制度,旨在平衡當事人的自主權與保護需求。與國外相比,台灣的制度更注重家庭觀念,強調由親屬或熟悉當事人生活的人擔任監護人或輔助人,確保當事人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支持。
此外,法院在選任監護人時,還會要求提供財產清冊,並定期檢視監護人的執行情形,避免濫用職權。
如果你發現家中長輩的認知能力逐漸退化,或是出現無法判斷金錢使用的情況,千萬不要猶豫,儘早與家人討論是否需要聲請「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這不僅是對長輩的保護,也是對整個家庭的安心保障。
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或需要協助聲請,歡迎隨時與我們平台聯繫,我們將提供專業的社工與法律資源,幫助你度過這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