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

[舜禹台灣]銀髮運動新風潮:從壯年運動會到社區健身
健力取代頹廢?「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彰顯銀髮新姿態! 2025 年「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在歡笑與感動中圓滿落幕,台北、新北市共同打造一場適合 35 至 70 歲銀髮族甚至中壯年參與的運動盛會。台北市長蔣萬安在閉幕式上說:「我運動,故我在」— 這一句話,道出中高齡活動對健康、自信與生活品質的深遠影響。 台灣銀髮族運動現況與影響力 目前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約 450 萬,佔總人口近 19%,若再加上中壯年族群(35–64 歲),參與健身運動者有高度潛力。 個人與家庭效益:增強肌力、降低慢性疾病風險(如糖尿、高血壓),培養社交機會,減少孤獨感,提升生活品質與自理能力。 社會影響:建構健康城鄉,活躍長者減少醫療與照護成本,提升社區凝聚力與世代交流。 現有社會福利措施與資源 1. 社區健身據點補助:地方政府支持設立銀髮健身房、韻律課程與健走團體運動。 2. 長青學苑與銀髮學習中心:提供健康講座、營養課程與群體活動,促進全人照顧。 3. 醫療預防與健康管理補助:提供免費血壓檢測、身體組成分析與運動處方服務等。 推薦資源:銀髮健身俱樂部 申請資格:年齡 50–70 歲健康者,部分社區開放 65 歲以上長者。 設施內容:低衝擊健身器材(穩定踏步機、拉力帶)、團體課程(瑜伽、太極、韻律)。 教練協助:專業運動教練陪訓,提供個別與團體運動指導。 費用方式:社區會員月費約 NT$200–500;低收入戶與持老人福利手冊者多享優惠或免費。 加值服務:健康講座、社交聚會、健康評估與追蹤報告。 運動,是中高齡人的最強保護傘 從「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到「銀髮健身俱樂部」,我們看到運動不只是活動,更是健康、自信與生活品質的延伸。 政府與社區應持續建構可近、可及、可持續的運動資源。 家庭支持與伴同行動至關重要。 若您關心長輩或自己想開始運動,歡迎私訊舜禹學堂,我們提供運動資源諮詢與社福轉介服務。 請分享這篇文章並標記你身邊想開始運動的朋友或長輩,讓更多人看見運動帶來的美好蛻變! 歡迎留言討論:你最喜歡什麼運動?有哪些運動場域你覺得還需要改進?
[舜禹台灣]失智長輩走失事件背後,我們能做的事
最近看到一則讓人心疼的新聞:一位失智阿嬤獨自出門後迷路,在街頭無助徘徊。這讓我想起隔壁王奶奶家的狀況,她去年也常常忘記回家的路,還好鄰居們都會特別留意。其實這樣的狀況在台灣越來越常見,今天就想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跟大家聊聊這個議題。 台灣失智長輩的日常困境 想像一下:  全台灣現在有超過35萬的失智長輩,相當於整個嘉義市的人口  每當你走進一個社區活動中心,大概會有1-2位長輩正面臨記憶力衰退的問題  這些長輩可能昨天還記得怎麼煮你最愛的滷肉飯,今天卻連瓦斯爐怎麼開都忘了 我服務的社區裡,陳伯伯就是這樣。他以前是國文老師,現在卻常常站在巷口發呆,忘記自己要去哪裡。他的女兒阿美跟我說:「爸爸有時候會突然問我媽媽去哪了...可是媽媽已經過世十年了。」這種狀況真的讓家人很心疼。 家裡有失智長輩怎麼辦?3個實用技巧 第一招:建立生活小幫手  在門口貼大字報寫「記得帶鑰匙」  用不同顏色貼紙區分藥盒(早上綠色/晚上紅色)  把重要電話寫在冰箱磁鐵上 第二招:打造安全環境  像防小孩一樣收好危險物品  裝個簡易監視器,手機就能看長輩狀況  跟附近店家打聲招呼,請他們多留意 第三招:善用政府資源  打1966長照專線,就像訂外送一樣簡單  申請「喘息服務」,讓照顧的家人能休息  參加社區的「記憶保養班」,帶長輩去交朋友 我們每個人都能當守護天使 上次去買早餐時,看到老闆娘很耐心地跟一位一直重複問價格的阿公說話。她後來跟我說:「我知道他是失智啦,就多講幾次沒關係。」這種溫暖的小舉動真的很有幫助! 平常可以這樣做:  看到神情困惑的長輩,主動問「需要幫忙嗎?」  記住社區裡容易迷路的長輩特徵  加入Line的社區守望相助群組 政府有哪些「神隊友」服務? 最近幫李阿姨申請了「愛心手鍊」,上面有QR Code,掃一下就能聯絡家人。還有這些好用的資源:  個人衛星定位器:精準掌握長輩位置,即使在山區或收訊不良處也能追蹤  到宅照顧服務:有人來家裡幫忙洗澡、陪聊天  日間照顧中心:像長輩的幼兒園,白天送去晚上接回 從今天開始,我們可以這樣行動  跟家裡長輩玩記憶遊戲,像記菜價、回憶老照片  把這篇文分享給親友,讓更多人了解  下次看到迷路長輩,停下來多關心一下 記得我社工朋友常說:「照顧失智長輩就像照顧老小孩,需要更多耐心和創意。」台灣正在變老,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多。但好消息是,只要我們多一點準備、多一點關心,就能讓這些長輩和他們的家人生活得更有品質。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私訊我~也可以直接打1966問專業的專業人員喔!
[舜禹台灣] 獨居長者租屋困境與崔媽媽基金會支援服務
「租不進去」的獨居長者!租屋市場的隱形高牆 最近媒體報導強調,許多獨居長者租屋難度高:房東擔心長者生病、雜物堆積,甚至憂慮「孤獨死」後難處理,桃園列冊獨居長者達約4,300人,但租屋門檻仍然高。房東拒租或開價過高,讓長者租屋成為看得見的問題與壓力。 台灣獨居長者租屋困境的現況與影響 人口規模:截至2023年6月,全台獨居人口約97.7萬人,約佔老年人口四分之一。 對個人/家庭的影響:長者租屋受限,造成生活圈縮小、身心焦慮;子女需協調照護,家庭負擔加重。 對社會的影響:孤老租屋困境可能導致公共安全事件、孤獨死問題;房東避險心態與政策不足加劇社會資源壓力。 現行社會福利與解方有哪些? 1. 政府推動社宅與租金補貼:社宅設置長者保留戶、租金補貼方案等。 2. 地方創新方案如「安居×愛心房東」:社工媒合房東,提供租金保證與定期訪視。 3. 青銀共居模式:長者與年輕人互補入住,共築互助居住環境。 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打破租屋高牆的重要力量 崔媽媽基金會自1989年成立,致力於弱勢居住扶助,目前是台灣推動租屋權益的重要組織。 服務與功能: - 弱勢租屋媒合:提供租屋資訊、陪同看屋、簽約支援。 - 友善二房東計畫:與房東合作募屋,再轉租給長者,提供租金保障與緊急救援系統。 - 租賃法律諮詢:免費法律服務、租約審查、糾紛調解。 - 搬遷支援:補助搬家費用、協助裝拆與搬遷流程。 基金會成功協調社工與房東,創造長者可入住的機會,讓居住不再是弱勢的壓力來源。 居住是人生第一要件,讓長者「住得安心」 住房困難不是小問題,對獨居長者而言,安心租屋關係到自立與尊嚴。 建議: - 政府強化社宅與風險保障制度; - 社福機構推動友善二房東與青銀共居模式; - 社區與公私協力,是解方的關鍵。 如您或家中長輩有租屋困難,可透過舜禹學堂諮詢轉介服務,協助申請崔媽媽基金會資源與法律協助。 分享你看到的居住困境,或告訴我們:你的家鄉是否該設立「友善老屋源」?留言一起討論吧!
[舜禹台灣] 偏鄉老人頻走失?「智慧型穿戴救援器」助找回安全感!
偏鄉老人頻走失?「智慧型穿戴救援器」助找回安全感! 今年初台東縣偏鄉有宗走失事件:一位 70 歲老奶奶清晨在路上徬徨,幸虧被巡邏警車發現送回家。這類事件頻繁,縣府自 110 年起推廣「智慧型穿戴式緊急救援系統」,2025年更開放「老老照顧」或子女無力協助的長者申請。弱勢長者每月只需 450 元,中低收入戶更可申請全額補助。 台灣偏鄉獨居/高齡人口現況分析 目前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已突破 400 萬;偏鄉地區獨居與失智長者不少,走失、跌倒或緊急事故機率高。 個人/家庭層面:走失不僅可能失去自主安全感,家屬也承受巨大焦慮與照護壓力;突發跌倒可能造成長期後遺。 社會影響:警方與社福資源被迫無預警調度、偏鄉救援後送成本高、社會質疑公共安全與照護是否到位。 台灣目前的社會福利與預防措施 1. 地區救援系統推廣 全台各縣市陸續引入穿戴裝置、電子圍籬、VR 健康監測等,並與里長、警方、志工系統合作建立「預警—通報—救援」脈絡。 2. 補助與分級補貼制度 中低收入與偏鄉長者可零費用取得穿戴器與通報服務;一般長者則採分級收費方式,補貼後負擔減低。 3. 社區預防與教育 透過里辦公處、銀髮關懷據點宣導走失風險、地圖片避走訓練,以及設置臨時避難站點與資訊公告板,提高社區聯防力。 智慧型穿戴式緊急救援系統介紹 申請對象:65 歲以上偏鄉、獨居、失智或子女無力照顧者 申請方式:向地方社會處、區公所或衛生所說明需求評估後申請 功能內容:GPS 定位、SOS 緊急通話、跌倒偵測、自動定位求助功能 通報機制:即時將訊息送至 24 小時照護中心及家屬 (有警消資源介入) 收費狀況:一般 450 元/月/人、中低收戶免費 維護支持:裝置升級與維修、定期系統測試與操作教育由社福單位提供 從「走失報案」到「智慧守護」 偏鄉與獨居長者走失事件層出不窮,但透過穿戴救援器、GPS 定位與社區聯絡網絡,我們可及時通報、快速救援,大幅減低意外與後果。 政府與社福機構需加強推廣、提高辨識率與接受度; 社區與家庭可協助長者申請裝置,一同建立安全生活網;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幫家中長輩申請、或想了解自己家鄉是否已有試辦,歡迎在留言或私訊與舜禹學堂聯繫,我們提供免費線上諮詢與轉介協助。 請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偏鄉長者獲得及時的安全保障,也歡迎留言交流:你最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加強長者的走失預防與緊急應變?
[舜禹台灣] 避免失智長輩被詐騙!監護宣告與輔助宣告一次搞懂
台灣失智家庭的法律救星!監護宣告 vs. 輔助宣告,你該知道的事 近年來,與失智症相關的新聞層出不窮,例如某知名藝人因父母失智,財產遭詐騙數百萬,甚至引發家庭糾紛。這些案例不僅讓人心痛,更提醒我們,當家中長輩面臨失智、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時,如何透過法律手段來保障他們的權益,成為每個家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監護宣告」與「輔助宣告」,這兩個聽起來有點拗口的法律名詞,其實是保護失智長輩與家庭的重要工具。別擔心,我們會用簡單好懂的方式,帶你快速掌握這些知識! 什麼是監護宣告與輔助宣告? 簡單來說,這兩個法律程序是為了幫助那些因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無法完全處理自己生活或財務的朋友或長輩。根據情況不同,可以選擇適合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權益。 1. 監護宣告 適用於完全喪失判斷能力的情況,例如中重度失智或嚴重精神障礙。經法院裁定後,當事人會被視為「無行為能力」,並由法院選任的監護人代為處理所有法律行為。 2. 輔助宣告 適用於部分喪失判斷能力的情況,例如輕度失智或輕度智能障礙。當事人仍有部分自理能力,但在涉及重大財務或法律行為時,需要輔助人的協助與同意。 為什麼監護與輔助宣告這麼重要? 失智症患者在病程中,常因判斷力下降,容易成為詐騙、侵占財產的目標。若沒有法律上的保護,家屬可能面臨巨大的經濟與心理壓力。監護與輔助宣告的設立,不僅是保障長輩的財產安全,更是避免家庭內部因財產問題引發糾紛的重要措施。 誰可以聲請?流程怎麼走? 聲請對象包括: • 本人 • 配偶 • 四等親以內的親屬 • 同住一年以上的家人 • 社福單位或主管機關 聲請流程: 1. 準備文件:診斷證明書、戶籍謄本及聲請狀,並繳交裁判費(1000元)。 2. 接受鑑定:依法院指示,前往指定機構進行精神或心智狀況鑑定(需自費)。 3. 法院裁定:根據鑑定結果,法院會決定是否核准監護或輔助宣告。 4. 辦理登記:裁定通過後,到戶政事務所完成登記,正式生效。 監護人與輔助人的責任,你了解嗎? • 監護人:負責全面代理當事人的法律行為,例如處分不動產、進行財務管理等。但需經法院許可,並不得挪用當事人財產。 • 輔助人:協助當事人在特定法律行為中作出決定,例如遺產分割、房屋買賣或借貸等。若未經輔助人同意,當事人所作出的行為將不具法律效力。 台灣的監護與輔助制度特色 台灣的監護與輔助宣告制度,旨在平衡當事人的自主權與保護需求。與國外相比,台灣的制度更注重家庭觀念,強調由親屬或熟悉當事人生活的人擔任監護人或輔助人,確保當事人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支持。 此外,法院在選任監護人時,還會要求提供財產清冊,並定期檢視監護人的執行情形,避免濫用職權。 如何為家人提供最好的法律保護? 如果你發現家中長輩的認知能力逐漸退化,或是出現無法判斷金錢使用的情況,千萬不要猶豫,儘早與家人討論是否需要聲請「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這不僅是對長輩的保護,也是對整個家庭的安心保障。 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或需要協助聲請,歡迎隨時與我們平台聯繫,我們將提供專業的社工與法律資源,幫助你度過這段挑戰!

意見

請填寫表格,向我們反映意見或任何你在我們網站搜尋資訊時所發現的問題。

已提交!我們將會在1個工作天內回覆閣下,謝謝!
資料有誤,請重新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