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

[舜禹台灣] 每月280元計程車補助,嘉義市讓身心障礙者生活更便利!
台灣推動身心障礙者平權! 近年來,台灣在推動身心障礙者平權與生活便利化方面,持續展現進步。例如,近年以來政府推出的「無障礙計程車補助計畫」便獲得廣泛好評,幫助許多行動不便的民眾解決交通難題。而在2024年,一系列針對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支持與社會參與政策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如今,嘉義市也不落人後,推出了「114年促進身心障礙者自立及社會參與計畫」,透過補助計程車乘車券,讓身心障礙者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且無憂。 計畫亮點搶先看 這項計畫主要針對設籍嘉義市的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提供每月最高280元的計程車乘車券補助,幫助他們更輕鬆地外出辦事、就醫或參與社會活動。每張乘車券面額為70元,當月有效,不能累計至次月使用。參與此計畫的計程車隊包含大都會、台灣大車隊等,服務範圍涵蓋嘉義市以及跨縣市的部分地點,讓使用者享有彈性與便利! 如何申請?簡單四步搞定! 1. 準備文件:申請表、身心障礙證明影本、身分證影本與印章。如果是委託代領,還需代領人的身分證及印章。 2. 前往指定地點:根據每月的申領時間,前往嘉義市的指定服務據點遞交文件。 3. 資格審核:專案人員將現場審核資格,確保符合補助標準。 4. 領取乘車券:審核通過後,現場即可領取乘車券,開始安心使用! 為什麼這樣的計畫如此重要? 根據統計,台灣身心障礙者人口逐年攀升,其中有高比例的人因交通不便而無法順利參與社會活動。交通障礙不僅影響就業、教育,更阻礙了他們融入社會的機會。嘉義市的這項計畫,正是透過實際行動,消除身心障礙者的交通限制,進而提升他們的自立能力與生活品質。 此外,這樣的補助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更是一種心理上的肯定。它讓身心障礙者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重視,進而更有信心融入社會、參與公共事務。 申請注意事項與使用規範 1. 使用範圍:乘車券僅限本人使用,不得轉借或販售,違規者將面臨停止補助的處罰。 2. 適用計程車隊:需搭乘與計畫簽約的計程車隊,包含大都會、台灣大車隊等。 3. 服務時間限制:部分車行晚上8點後無法提供服務,建議提前規劃行程。 想了解更多?快來與我們聯繫!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符合資格,千萬別錯過這項超棒的補助計畫!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承辦單位「王李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專案人員柯先生或李小姐將為您解答。聯絡電話:05-2356175。
[舜禹台灣] 偏鄉家庭的守護者:10萬元補助如何改變生活?
庭因經濟困難無法進行必要的修繕,導致居家安全隱患不斷增加。許多研究針對偏鄉修繕需求進行調查,發現極多的偏鄉家庭居住環境不符合安全標準,尤其是獨居老人與身心障礙者面臨更大的居住風險。為此,政府與相關社福機構積極推動「偏鄉弱勢家庭修繕補助計畫」,希望透過補助資源,讓更多家庭享有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一、誰能申請?補助對象全面解析 「偏鄉弱勢家庭修繕補助計畫」專為經濟困難或特殊需求的家庭設計,以下是符合資格的三大類別: 1. 經濟弱勢者: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家庭年收入低於60萬元者。 2. 特殊需求者:家中有身心障礙者或年滿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 3. 偏鄉居民:設籍於行政院公告的偏鄉地區,且實際居住於當地的居民。 這些資格條件的設立,旨在確保資源能夠精準提供給最需要的家庭。 二、補助標準與項目:一次了解清楚 補助計畫不僅提供經濟援助,還針對居家安全進行多方面的支持: 1. 補助金額:每戶三年內最高可獲得10萬元補助。 2. 補助項目:側重居家安全修繕與生活輔具設置,包括: • 無障礙設施安裝(如室內扶手、衛浴輔具)。 • 室內防滑設施與照明改善。 • 水電管線的修繕與更新。 • 其他提升居住安全的必要工程。 這些補助項目涵蓋了居家安全的各個層面,特別適合有長者或身心障礙者的家庭,讓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 三、申請流程簡單透明,專業團隊全程協助 申請補助不再是繁瑣的過程,計畫提供一站式服務,讓申請者輕鬆完成: 1. 轉介申請:透過長照服務單位、學校、醫院或社福機構提出申請。 2. 資格審核:專業人員與施工廠商到宅評估需求與經濟狀況。 3. 審核與簽約:確認補助項目後,三方簽約,確保修繕內容透明化。 4. 施工與驗收:專業施工團隊到宅完成修繕,並進行驗收確認。 5. 結案核銷:修繕完成後進行核銷作業,正式結案。 這樣的流程設計,不僅提高了效率,也讓每個步驟都能被清楚追蹤,確保資源使用的透明與有效性。 四、居家安全的重要性 根據研究指出,老舊房屋中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地板滑倒、電線老化與照明不足,而這些問題往往是造成意外傷害的主因。尤其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與身心障礙者來說,無障礙設施的缺乏可能導致行動受限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進行必要的修繕與設施升級,不僅能提升居住品質,更能顯著降低意外風險,保障家庭成員的健康與安全。 五、聯絡我們,讓家更安心 如果您或您身邊的親友符合補助資格,請立即與我們聯繫,讓我們幫助您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居家環境! • 地址:116076 台北市文山區辛亥路四段128之2號4樓 • 單位:無障礙住宅發展中心 • 聯絡電話:(02)8935-2700 #124 別再猶豫,現在就行動,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偏鄉弱勢家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此外,若您想了解更多有關「愛維修計畫」的資訊,也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我們希望透過「偏鄉弱勢家庭修繕補助計畫」與舜禹慈善基金會推動的「愛維修計畫」,讓更多人了解這些重要的社會資源,並進一步促進社會大眾的參與與關注,共同為改善台灣的居住安全努力。如果您對這些計畫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期待與您攜手,為偏鄉弱勢家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舜禹台灣] 輔具補助:提升身心障礙者生活品質的關鍵
身心障礙者已破百萬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最新資料,截至2023年,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的人數已超過120萬人。這個數字不僅反映了台灣社會中有相當比例的人口需要特別關注,也凸顯了提供適當支援的迫切性。 身心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行動不便、溝通障礙、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的困難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也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和社會孤立。例如,行動不便可能使他們難以外出購物或就醫;溝通障礙則可能影響他們與他人的互動和工作機會。這些困境不僅對身心障礙者個人造成影響,也為其家庭帶來額外的負擔。 從車站事件看輔具爭議 最近,一則發生在嘉義的新聞引發了社會對身心障礙者權益的廣泛討論。事件中,一名男子在台鐵站內騎乘腳踏車被勸阻後,竟毆打站務員。隨後,有人在網上錯誤地聲稱腳踏車等同於助行器,引發了更多爭議。 這起事件突顯了幾個重要問題:首先,公眾對身心障礙輔具的認知仍有不足;其次,輔具使用的規範和權利需要更清晰的界定;最後,我們社會還需要加強對身心障礙者需求的理解和包容。 這個案例也凸顯了正確使用輔具的重要性。輔具不僅是幫助身心障礙者克服生理限制的工具,更是保障他們權益、促進社會融合的重要媒介。因此,提供適當的輔具和相關支援,對於提升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參與度至關重要。 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計畫 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獲得所需的輔具,台灣政府推出了「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計畫。這項計畫的主要目的是減輕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確保他們能獲得適當的輔具支援。 一、申請資格: 1、依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最近一年居住國內超過一百八十三日,且符合附表規定者。 2、經評估人員評估,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認有使用輔具之必要,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其障別及程度不受附表規定之限制: 2.1、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罕見疾病。 2.2、經醫師診斷為染色體異常、具先天代謝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疾病。 二、申請方式 申請輔具費用補助,應填具申請表,並檢附下列文件、資料,向戶籍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 1、國民身分證正本,驗畢後發還。 2、依表所定各補助項目三個月內有效之診斷證明書或輔具評估報告書。 3、其他必要證明文件、資料。 三、補助內容 輔具費用補助主要為10大類,分別為個人行動輔具、溝通及資訊輔具、身體生理及生化試驗設備及材料、身體肌力及平衡訓練輔具…等,每個輔具的補助金額不同,也會依是否為低收入而有差異。 1、個人行動輔具。 2、溝通及資訊輔具。 3、身體、生理與生化試驗設備及材料。 4、身體、肌力及平衡訓練輔具。 5、預防壓瘡輔具。 6、住家家具及改裝組件。 7、個人照顧及保護輔具。 8、居家生活相關輔具。 9、矯具及義具。 10、其他輔具。 詳細可至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進行查詢: 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 https://reurl.cc/g6jRyV 四、輔具之費用補助,其比率如下: 1、低收入戶:最高補助金額之全額。 2、中低收入戶:最高補助金額之百分之七十五。 3、前二款以外之一般戶:最高補助金額之百分之五十。 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特定輔具補助項目,得不受上述第2款、第3款補助比率之限制。補助金額視輔具類型和申請人的經濟狀況而定。一般而言,政府會提供一定比例的補助,但仍可能需要申請人負擔部分費用。低收入戶可能享有更高的補助比例。 五、補助流程 1、評估資格:由醫院/輔具中心開立診斷書、輔具專業評估書。 2、提出申請:向戶籍地公所或輔具資源中心,提出輔具費用補助申請。 3、審核過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將在三天內完成審核,並寄發核定結果通知書給申請人。 4、購買輔具:申請人在收到核定結果通知書後,可以自行購買所需輔具或至簽約廠商處購買。 5、辦理請款:購買後,持核定結果通知書和收據(發票)等應備文件,回到戶籍地區的公所辦理請款,或由簽約廠商協助處理核銷手續。 6、補助款項撥付:。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核無誤後,將補助款項撥付給申請人。 邁向更包容的社會 「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計畫不僅是一項社會福利政策,更是推動社會平等和包容的重要舉措。通過提供適當的輔具支援,我們能夠幫助身心障礙者更好地融入社會,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獨立性。 然而,僅有硬體支援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持續提升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議題的認知和理解。通過教育和宣導,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更友善、更包容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無論是否有障礙,都能夠充分發揮潛能,享有平等的機會和尊嚴。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建立一個真正平等、包容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料來源: Yahoo新聞 https://reurl.cc/34bRjV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media=print&pcode=D0050060
[舜禹台灣] 台灣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的新曙光
雙重挑戰:老化身心障礙者與高齡照顧者的困境 那些我們聽過的自閉兒、腦麻兒、唐氏兒…也都老了,身體機能的快速老化,加上醫療帶來的高齡,台灣愈來愈多「老父母照顧將老身心障礙者」的雙老家庭,他們該何去何從? 雙老家庭是家庭中有年長的照顧者和年長的心智障礙者同住,這樣的家庭面臨著獨特的生理、經濟和社會挑戰。隨著照顧者年紀增長,他們自身的照護需求也隨之增加,這加劇了心智障礙者的照顧難題。在台灣,這類家庭的比例逐年上升,不僅帶來了經濟負擔,也導致了心理壓力和社會隔離。照顧者的極度壓力有時甚至導致悲劇,如照顧殺人事件的發生。 雙老家庭的增長 台灣目前的雙老家庭情況反映了人口老化和身心障礙者照顧的雙重壓力。預計到2030年,台灣將有高達125萬戶獨老或雙老家庭;約20%的身障家庭目前面臨雙老問題,這一比例在未來10年內有增加的趨勢;目前有42%的35歲以上智障者與60歲以上的家庭照顧者共同生活。這些數據突顯了台灣社會對於雙老家庭提供適切支援和服務的迫切需求。 針對台灣日益嚴重的雙老家庭問題,社會上需採取多元策略來降低和預防悲劇發生。這包括提供全面性的長照服務、加強社區支援和資源連結,並提高公眾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此外,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需合作開發針對性的援助計劃,如設立專線、緊急援助和心理諮詢服務。 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服務:光明的道路 「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服務計劃」旨在提供這些家庭必要的支援和資源。此服務計劃的主要目標是降低照顧者的負擔,提高心智障礙者的生活品質,以應對雙老家庭所面臨的特殊挑戰。 一、服務目的和對象: 這項服務專為居住在社區中的年齡3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60歲以上的主要照顧者而設計。特別優先考慮智能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腦性麻痺等長期障礙歷程的個案。 二、服務內容: 1、社工到宅照顧需求評估:由專業社工人員到宅訪視,瞭解家庭對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需求,並提供家庭所需要的照顧資訊。 2、減輕家庭的照顧壓力:瞭解家庭的照顧現況,依據家庭的照顧需求連結相關的照顧資源,減輕年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 3、討論身心障礙者未來生活規劃:協助照顧者及身心障礙者開始安排規劃身心障礙者未來的生活照顧或支持,讓照顧者不再對身心障礙者的未來充滿擔心。 三、服務申請流程 1、聯絡方式:家庭可透過相關社會福利機構或當地政府社會處申請此服務。 2、個案評估:會有專業人員對家庭的具體需求進行評估,以確保提供最合適的支持。 3、服務規劃: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別化的服務計劃。 每一個照顧悲歌的背後,都有道不盡的辛酸及壓力,台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雙老家庭問題,但透過實施有效的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服務計劃,我們可以為這些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資源。這不僅有助於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也為心智障礙者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社會應共同努力,攜手面對這一挑戰,為所有家庭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環境。 資料來源: Yahoo新聞 https://reurl.cc/13qA0W 康健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071
[舜禹台灣] 失明的他,畢業後該如何找尋工作方向?
前幾年轟動一時的電影《逆光飛翔》以視障音樂家黃裕翔的真實故事為題材,講述著全盲鋼琴家的青春歲月,首次離家北上念書的他琴彈得好,卻堅持不參加任何比賽,因為不想被同情,他只想跟大家過得一樣。「想跟大家過得一樣」,這是所有身心障礙者最平凡卻也最不可及的期望。身心障礙者無論是先天或後天的條件限制,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充滿了不同,尤其是一些不方便所帶來的歧視,更使他們在社會中備受挫折。生活已經不容易了,想要順利就業就更是困難重重了。 從黃裕翔這個美好的例子說起,視障者在台灣社會中最大宗的就業機會其實相當單一,也就是「按摩」。這個就業選項與其說是保障,更像是一張撕不去的標籤,限制住視障者和其家庭,以及社會大眾的認知和接受度。然而,身心障礙者並不等於「失能」,他們真的只能做某些特定的行業嗎?以視障者來說,儘管缺乏了重要的視力,但其他聽覺和觸覺也因此變得更為敏銳,許多視障者往往具有高超的音樂天賦,他們的臨場表演也充滿大將之風,沈著而精湛,但卻往往沒有管道和機會,讓他們一展長才。 身心障礙者也有獨立生活、發揮所長的能力 子義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在學齡前不到 6 歲時就因病導致雙眼視力全部喪失,然而,除了「看不見」之外,子義品學兼優,在學業表現上大放異彩,父母親從小就讓他自理所有的生活技能,過著幾乎與常人無異、甚至可以說是更為優秀的生活。子義的父母都是「明眼人」,媽媽在子義失去視力後便辭去工作,全心照顧這個孩子,除了認真地和專業老師學習怎麼幫助孩子之外,也很積極參與各種課程或療程,甚至自己製作適合子義的聲光道具等。這樣的投入,無非是想讓子義長大後不但是能獨立生活,更能夠有所選擇、發揮所長。 然而,當子義一路順利地念到了大學之後,卻開始面臨想像不到未來出路的擔憂。「難道除了按摩,我沒有別的工作機會了嗎?」「我明明好手好腳,還學有所長,為什麼只能去做按摩呢?」不曾被視力障礙給打敗過的子義,卻被未來的徬徨與沒有機會給嚴重衝擊。而向來以子義為榮的媽媽看到灰心喪志的孩子,心疼之餘,也不免感嘆難道一家人過去多年來的努力,竟然還是敲不開機會之門嗎? 以全方位課程與輔導銜接多元職缺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身心障礙者就業專區」裡,規劃了一系列職業訓練,這正是著眼於幫助不同屬性、程度的身心障礙者沒和、銜接至更多元的職業選擇。由勞動部統籌,開設專班式的免費職業訓練及多元管道職業訓練等,為個別身心障礙者提升其職業技術能力,同時,在養成訓練期間,為了保障學員的生活品質,政府亦提供職訓生活津貼補助。在後疫情時代,這個計畫也與時俱進地另外設置起數位學習網站,提供網路研習課程。 身心障礙者職業專班課程可以在「無礙e網」上查詢,在「基礎概念與數位生活」、「辦公室應用的好幫手」、「創新網站設計」、「進階應用與證照考試」和「職場核心能力」等大架構下,幫助身心障礙者打下就業基礎。 而像子義這樣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能力的身障者,更可以直接透過「台灣就業通」來查詢職缺,甚至可以直接依照身心障礙類別預作篩選,快速且清楚地掌握自己的選項。民間有許多針對個別身心障礙的就業組織和計畫,但礙於資源,並非都能提供完整的職業訓練與相關保障,且也無法串聯更多企業,提供更多元的可能性。勞動部的專區可以是一個絕佳的起點,引導身心障礙者瞭解工作的 幫助每一個人做好就職的準備 雖然還沒畢業,但子義忍不住搜尋起對視障者友善的職缺,馬上列出了一些相當專業的機會,諸如財務人員甚至是區塊鏈架構師等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職缺。本來心灰意冷、失去學習動力的他,再次深刻明白到: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視力的缺憾是可以靠專業技能彌補的。他重新燃起鬥志,更有信心地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資料來源: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就業專區:https://www.wda.gov.tw/Content_List.aspx?n=B7DDBFCACE3EB8F9 無礙e網 https://openstudy.wda.gov.tw/mooc/index.php 台灣就業通 https://www.taiwanjobs.gov.tw/internet/index/index.aspx
[舜禹台灣] 遭遇家暴隱忍釀死亡 安置庇護服務提供受暴者安全保護
桃園市一對夫妻發生爭吵動手,妻子抱在懷裡的3個月大長子遭波及致死,夫婦倆擔心東窗事發,恐牽連2歲大的長女被安置,涉嫌用垃圾袋打包遺體帶到台北市陽明山拋屍滅證,妻子產下次子後,見丈夫又動手打嬰兒,擔心悲劇重演、向警方自首。如此暴力憾事不斷上演,小白就曾是受暴者之一,處於長期暴力下,差點走上絕路。 為了家庭及孩子,深陷暴力循環枷鎖 小白(化名)與丈夫經友人介紹結婚近2多年,育有2子女,因家境及生活習慣差距,婚後一直不被丈夫尊重,常用言語辱罵及貶抑,也會在子女面前責備羞辱小白,尤其在酒後常對其隨意發脾氣,甚至拳腳相向,小白曾想過離婚,然為了家庭完整長期隱忍。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每年超過10萬人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與家庭暴力的傷害。調查資料顯示,在台灣,女性一生中,每 4 名女性有 1 名曾遭受親密伴侶的暴力,受暴婦女為了家庭與小孩而選擇隱忍施暴者暴力行為,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某日,丈夫酗酒後,小白又遭受丈夫拳腳相向,哭著跑出家門,漫無目的走在街頭,不斷的想著,丈夫往日相遇時,對於她的好,回憶起甜蜜時光,又開始同情丈夫工作的辛苦,想起孩子尚年幼,於是擦乾眼淚又返家。 有些受虐婦女之所以無法離開暴力環境的原因是習得的無助感結果,甚至認為自己是親密關係中的「拯救者情結」,即對於親密關係中的施暴者的處境、過往故事,過度地認同和同情,導致無法聚焦於自身的痛苦經驗和危險。 求助無門 遇社工協助 開啟新人生 每次遭遇家暴時,小白除了承受身體苦痛,心裡的痛更是難以抹滅,總是以為忍過去就沒事了。但因為照顧、保護孩子的原因,也沒有工作,沒有經濟能力,除了這個家之外,她沒有任何能力可以逃離這個充滿恐懼的家。 在一次的暴力事件中,由於丈夫爭吵聲引起鄰居注意,恰巧鄰居是負責家庭暴力相關業務之社工,於是透過某日垃圾清運時,社工主動與小白聊起那天家中爭吵事件,並發現小白身上有許多瘀青傷痕,在社工循序漸進的陪伴、鼓勵下,小白哭著娓娓道來這幾年遭遇家暴的慘痛過程。社工評估完小白狀況,發現事態嚴重,隨即進行通報,啟動緊急庇護服務,讓小白及兩位年幼子女進入庇護所,有個安全的居住環境。 透過社工的陪伴協助下,提供緊急庇護、法律協助、聲請保護令、就業協助及心理諮商等服務,讓小白可以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安頓身心,並且好好思考下一步。庇護期間,社工提供就業訓練及工作機會,提升工作技能、增加收入維持生計,讓小白離開庇護所後生活可以自立。歷經半年多輔導,為了自己往後人生,小白最終決定離開丈夫展開嶄新的生活,讓人看到小白堅韌的力量,使人動容。 受暴者的棲身所- 家庭暴力被害人安置庇護服務 離家,是許多婦女為了脫離暴力循環,不得不的選擇。為了儘快隔離家庭暴力的威脅,政府於全國設置了家暴被害人庇護所提供安置服務,包含有短期庇護、中長期庇護,讓受暴者及其子女能有一處確保人身安全、獲得生活支持的處所,依據婦女的危機程度與需求,提供不同型態的安置服務。 服務工作涵蓋「人身安全」、「住宅服務」、「法律援助」、「生活重建」、「經濟協助」、「子女照顧」等六大面向,即時提供專業的社工輔導、醫療處遇、司法協助、緊急庇護等,協助求助者基本的保護。 庇護安置社工,透過電訪、面談,討論人身安全、自我照顧、生活能力、親密關係、親子互動及就業等議題,並從中提供情緒支持,藉由教育性、輔導性及生活性團體活動,讓婦女們建立抒發情緒與互動討論的支持管道及網絡。若有司法、醫療及經濟的需求,社工則會進一步資源連結與轉介。 「家庭暴被害人緊急短期庇護服務」,提供受暴婦女全天候24小時轉介,給予短期庇護服務,讓她們得到適當保護與輔導服務,保障受暴婦女之人身安全,經社工專業服務,以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最終能夠回歸正常生活。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鄰近各縣市社會處或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解答。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https://reurl.cc/2WWYWv 衛生福利部保護司 https://dep.mohw.gov.tw/DOPS/cp-1287-14944-105.html

意見

請填寫表格,向我們反映意見或任何你在我們網站搜尋資訊時所發現的問題。

已提交!我們將會在1個工作天內回覆閣下,謝謝!
資料有誤,請重新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