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

[舜禹台灣]中高齡跨域就業補助全攻略:最高領3萬,交通、租屋、搬家通通有!
💡 什麼是跨域就業補助? 跨域就業補助是根據《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辦法》所推出的政策,目的是幫助中高齡及高齡者克服因跨縣市工作而產生的經濟壓力,進一步促進就業穩定性。補助項目包括 求職交通補助金、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租屋補助金 和 搬遷補助金,申請者需符合特定資格並透過 公立就業服務站 完成求職登記。 🌟 中高齡補助範例說明 • 求職交通補助金: 林先生(50歲)因公司裁員失業,透過就業服務站尋找工作,符合條件可申請每月最高3千元的交通補助。 • 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 張女士(60歲)找到跨縣市的工作,每月通勤費用可申請補助,最高3千元。 • 租屋補助金: 王女士(58歲)因工作需求在外租屋,每月可申請租屋補助金,最高5千元。 • 搬遷補助金: 李先生(55歲)因工作需求從台中搬到台北,可申請搬遷補助金,最高補助3萬元。 📝 詳細申請條件與方式 1. 求職交通補助金 • 申請資格: • 年齡:45~65歲中高齡者或65歲以上高齡者。 • 條件:非自願離職滿3個月以上,透過公立就業服務站求職。 • 補助金額:每月最高3千元。 • 申請方式:提供求職登記證明及相關交通費用憑證。 2. 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 • 申請資格: • 年齡:45~65歲中高齡者或65歲以上高齡者。 • 條件:找到跨區域(30公里以上)的工作,並順利就業。 • 補助金額:每月最高3千元。 • 申請方式:提供就業證明及交通費用憑證。 3. 租屋補助金 • 申請資格: • 年齡:45~65歲中高齡者或65歲以上高齡者。 • 條件:因工作需求在外租屋,並符合相關條件。 • 補助金額:每月最高5千元。 • 申請方式:提供租屋契約及相關證明文件。 4. 搬遷補助金 • 申請資格: • 年齡:45~65歲中高齡者或65歲以上高齡者。 • 條件:因工作需求搬家,並符合相關條件。 • 補助金額:最高3萬元。 • 申請方式:提供搬遷相關憑證及文件。 🌍 補助目的 1. 促進就業流動:降低中高齡族群跨區域就業的經濟障礙,提升就業機會。 2. 減輕經濟壓力:針對租屋、通勤、搬遷等實際需求,提供經濟支持。 3. 支持弱勢族群:幫助中高齡及高齡者重返職場,實現勞動市場的多元化與包容性。 📞 想了解更多? 如果您符合補助條件,建議盡快向 公立就業服務站 申請,保障自己的權益!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 舜禹學堂 的專業團隊,我們將為您提供最新資訊與貼心指導,協助您順利完成申請! 快分享本篇文章給需要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知道這項超棒的中高齡就業福利吧!
[舜禹台灣] 人生最後的選擇權!預立醫療決定書讓你不留遺憾
台灣人該知道的「預立醫療決定書」:讓你掌控生命最後一哩路! 近年來,台灣社會對於「善終」與「醫療自主權」的關注逐漸升溫。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過9.3萬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書」的簽署,並註記於健保卡中。而這背後的推動力量,正是2019年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這部亞洲首創的法律,讓更多人能在生前清楚規劃自己的醫療選擇,避免家人在病榻前陷入兩難的抉擇。尤其是近期新聞報導中,不少癌末病患或重症患者未能事先溝通醫療意願,導致家人面對急救時進退兩難,甚至留下深深的遺憾與自責。這些故事再次提醒我們:選擇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其實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書?為什麼你需要它? 你是否曾想過:如果有一天你無法再表達自己的意願,誰來替你做決定?「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Decision, AD)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一份文件。它是一份在你意識清楚時,提前規劃醫療選擇的正式書面文件,適用於以下五種臨床條件: 1. 末期病人 2. 不可逆昏迷 3. 永久植物人 4. 極重度失智症 5. 其他政府公告的難以忍受且無法治癒的疾病 透過這份文件,你可以清楚表達是否接受維生醫療(如心肺復甦術、人工營養、流體餵養等),從而確保自己的醫療自主權不被剝奪。這不僅攸關你的身心尊嚴,更能減輕家人的心理負擔,避免在醫療選擇上產生爭執或遺憾。 如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步驟一次搞懂! 1. 符合資格: • 年滿18歲,具有行為能力 • 持有健保卡(包括成年外籍人士) • 心智清楚,未受法院監護宣告 2. 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 必須攜帶至少一位二等親內親屬,並與醫療團隊進行專業諮商。過程中,醫療人員會詳細解釋維生醫療的選擇及其影響,幫助你和家人取得共識。 3. 簽署與見證: 簽署時需有兩名見證人或公證人參與,並由醫療機構上傳至衛福部系統,最終完成健保卡註記。 4. 費用: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用約2,000至3,500元,另加公證費用500至1,000元不等。特定族群(如安寧病人、輕度失智症患者等)在住院期間可享健保給付。 為什麼「預立醫療決定」如此重要? 台灣的生命教育專家曾說:「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厚度。」這句話道出了「預立醫療決定書」的核心意義。它不僅是保障你醫療選擇的工具,更是一份對生命負責的承諾。透過與家人開啟對話,你不僅能規劃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哩路,也能避免家人因醫療選擇產生的愧疚與爭執。 此外,這份文件還能幫助你實現更多善終願望,例如器官捐贈,將生命的意義延續到他人身上。這些選擇不僅讓你掌控自己的生命,也能啟發更多人正視「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常見疑問解答:你可能還想知道的事! 1. 「預立醫療決定」和「安樂死」有什麼不同? 預立醫療決定書並非安樂死,而是拒絕不必要的維生醫療,讓病人在自然的過程中離世,保有尊嚴。 2. 我可以隨時更改預立醫療決定書嗎? 可以!只要你仍具行為能力,隨時可以透過醫療機構進行修改或撤銷。 3. 如何找到合適的諮商機構? 衛福部官網提供全國諮商機構名單,並附有地圖查詢功能,方便快速找到離你最近的醫療院所。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機構合作名單:https://reurl.cc/yDpRn8) 掌握生命的最後選擇,從現在開始! 每個人都希望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保有尊嚴與選擇權。「預立醫療決定書」不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對自己與家人的承諾。現在就行動,與家人一同討論,為自己的人生最後一哩路做出最好的安排!
[舜禹台灣] 2025 客家幣懶人包|誰能領?怎麼用?合作店家一次看!
一、什麼是「客家幣」? 「客家幣」是由客家委員會攜手一卡通公司推出的數位消費券,每人可領取 1000 元,鼓勵民眾使用客語、參與客庄文化活動並在地消費。2025 年度將發放 28 萬份,使用期限長達 11 個月。 二、誰可以領?(3 大領取管道) 1. 通過 114 年度客語認證者 - 不限年齡 - 通過任一腔調認證即可 - 免登記,自動寄發 QR Code(紙本) 2. 曾獲表揚的客語家庭成員 - 97 年至 114 年曾被表揚為「客語家庭」成員 - 免登記,7 月寄發紙本 QR Code 3. 一般民眾登記抽籤(限量 25 萬份) - 年齡 18–49 歲(民國 65.1.1 至 96.12.31) - 持中華民國身分證 - 7/1 上午 9 點至 7/30 中午 12 點開放登記 三、怎麼登記與抽籤?(分流制度) 登記平台: - iPASS MONEY App - 台灣 Pay(多家銀行支援) - 行動銀行 App(如中信、玉山、台新等) 分流登記(7/1~7/5): 7/1(二):0、1 7/2(三):2、3 7/3(四):4、5 7/4(五):6、7 7/5(六):8、9 全面登記(7/6~7/30):所有人都可自由登記 抽籤公告:若登記超過 25 萬份,將於 7/30 下午 14:00 抽出中籤尾數,客家幣於 8/1 前匯入 App 帳戶 四、怎麼用?(使用方式與範圍) 使用時間:2025/8/1 至 2026/6/30 使用方式: - 出示 App 內 QR Code 給合作店家掃描 - 或掃店家 QR Code(TWQR) - 可與現金/其他支付並用,不限次數,直到用完為止 使用範圍: - 覆蓋 11 個縣市、70 個客庄 - 店家超過 1000 間,計畫擴展至 3000 間 - 包含:超市、早餐店、餐廳、文創店、住宿、租車等 五、合作店家有哪些?(合作示例與查詢) 部分代表店家: 花蓮瑞穗|公主咖啡、蜜香紅茶坊:餐飲、茶藝體驗 桃園中壢|青塘小橡:複合文創空間 新竹香山|千喜釣蝦場:特色餐飲與釣蝦 查詢完整店家名單:請至官方網站 hakkacoin.com.tw/store,可依地區、類別篩選合作店家 六、銀行加碼優惠(限早鳥) 限時加碼券(每人最多再拿 100 元): - 僅限於 7/1–7/5 分流登記者 - 採每日平均+先搶先得 名額分配(共 45,000 份): - 中信、台新、土銀:各 6000–7000 份 - 郵局、合庫、彰銀:各 4000 份 - 台銀、華銀、一銀:各 3000 份 - 兆豐、農金資、上海商銀等:各 1000–2000 份 懶人總結 每人最高領取:1000 元客家幣 + 100 元加碼券 誰能領?114 年度認證者、表揚家庭成員、18–49 歲民眾登記抽籤 怎麼用?App 出示 QR Code 消費,超過千家客庄店家可用 登記關鍵日:7/1~7/30,7/1–7/5 有早鳥加碼優惠 想要參與就要記得準時登記,善用優惠券讓旅遊與文化體驗更有價值! 如需區域推薦、店家路線建議,也可以再告訴我幫你查!
[舜禹台灣] 單親爸媽別錯過!這些補助幫你減輕生活壓力
台灣單親家庭數量攀升,補助需求倍增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單親家庭的數量逐年增加,成為台灣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隨著經濟壓力與育兒挑戰加劇,越來越多單親家庭亟需政府的支持。2025年,社會福利部門強化「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的執行,針對單親家庭提供更全面的補助方案,涵蓋生活、教育、醫療等多方面,讓每個家庭都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一、什麼是單親補助?誰可以申請? 1. 單親補助的定義與必要條件 單親補助是針對單親家庭的經濟援助,旨在減輕家庭的生活負擔,提供子女更好的成長環境。補助主要依據「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以下是申請的三大基本條件: 收入限制: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收入低於當年最低生活費2.5倍(2023年為14,230元)。 消費限制: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不超過全國平均的1.5倍(2023年為23,513元)。 財產限制:家庭財產不得超過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金額。 2. 7種情況可申請單親補助 符合以下任何一種情況者,即可申請: 配偶死亡或失蹤超過6個月。 因被遺棄或遭受虐待而離婚。 家暴受害者。 未婚懷孕(3個月以上至分娩2個月內)。 獨自扶養未成年子女或祖父母扶養孫子女。 配偶服刑1年以上。 重大變故導致經濟困難(如失業、傷病等)。 二、單親補助有哪些項目?一次看懂你的權益 單親家庭可申請的補助項目多達7種,以下為重點介紹: 1. 緊急生活扶助 適用於因重大事故無法維持基本生活者。 補助金額:依當年度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核發,原則上補助3個月,同一事由僅能申請一次。 2. 子女相關補助 子女生活津貼:15歲以下子女,每名每月補助當年度最低工資10%。 子女教育補助:高中職、大專院校學雜費減免60%。 托育津貼:6歲以下子女每月補助1,500元。 3. 醫療與法律補助 醫療補助:近3個月醫療費超過3萬元者,可申請補助70%,每人每年最高12萬元。 法律訴訟補助:家暴受害者訴訟費用最高補助5萬元。 4. 創業貸款補助 年滿20歲的申請人可申請創業貸款補助,具體金額依勞動部公告為主。 三、如何申請單親補助?流程與注意事項 1. 申請流程 準備文件:包括申請表、戶籍謄本、所得清單、存摺影本及其他相關證明文件。 現場申辦:至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遞交申請。 審核與訪視:社會局將進行審核,必要時安排社工訪視。 補助發放:審核通過後,補助金額將直接匯入申請人帳戶。 2. 注意事項 文件不齊全可能延誤審核時間,建議提前確認所需資料。 若申請未通過,可嘗試其他補助,如急難救助或民間基金會資源。 四、原住民與新住民的單親補助特別方案 1. 原住民單親補助 依據原住民族委員會規定,原住民單親家庭可享以下補助: 死亡救助:負擔家計者最高補助2萬元。 重大災害救助:最高補助5萬元。 生活扶助:因失業、服刑等原因陷入困境者,最高補助1萬元。 2. 新住民單親補助 新住民單親家庭可依據特殊境遇條例申請補助,並享有以下福利: 返鄉機票補助:亞洲地區最高補助2萬元,非亞洲地區最高補助3萬元。 社會救助:涵蓋生活、醫療、急難救助等項目,具體內容依縣市規定為主。 五、單親家庭補助的社會意義 單親補助不僅是經濟上的援助,更是社會對弱勢家庭的支持與關懷。以下為補助的三大社會意義: 減輕經濟壓力:補助金額雖有限,但能有效緩解家庭的生活負擔,讓單親父母專注於子女的成長。 促進子女教育:教育補助減輕學費壓力,讓單親家庭的孩子有更公平的受教機會。 強化社會安全網:透過補助與訪視,政府能更了解單親家庭的需求,進一步完善社會福利政策。 讓每個家庭都能感受到支持與溫暖 單親家庭雖面臨諸多挑戰,但透過政府的補助與支持,生活可以變得更有希望。如果您或身邊的親友符合條件,請務必把握機會申請補助,讓生活更有保障。如果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協助,歡迎聯繫當地社會局,或撥打1957福利諮詢專線,讓我們一同為每個家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舜禹台灣] 「三年十萬」補助來了!工作進修不再是奢侈品,快來抓住這波機會!
台灣勞工的福音來了!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與數位化浪潮席捲全球,台灣勞工面臨的職場挑戰越來越多。根據統計,許多在職人士希望進修提升技能,但卻因學費高昂或課程選擇有限而卻步。好消息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推出的「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不僅幫助勞工解決經濟負擔,還提供多元實務導向的課程,讓你在職場中更具競爭力!而且,從2025年1月1日起,補助額度從每人三年7萬元提升至10萬元,這可是你進修的絕佳機會! 什麼是「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為什麼你一定要知道?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是勞動部為在職勞工量身打造的一項補助計畫,目的是幫助大家提升專業技能或學習第二專長。無論你是想精進目前的專業,還是想跨足新領域,這項方案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更棒的是,政府會補助80%到100%的訓練費用,讓你用幾乎零成本的方式學習像是大數據分析、AI科技、數位行銷、語言學習等熱門技能!這些課程不僅能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還能為你的未來鋪路。 台灣勞工的進修困境,這項補助如何解套? 許多勞工朋友可能都有以下困擾: 🔸想進修卻擔心學費太高? 🔸下班後沒時間參加課程? 🔸不知道有哪些課程適合自己? 別擔心!「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全方位解決這些問題: 1.學費補助超有感:平均一堂課只需0元至2,000元,甚至有機會全額補助! 2.課程選擇多元:從AI、大數據到語言學習,還有手工藝、餐飲、精密機械等,多元類別課程任你挑選! 3.時間彈性:平日下班後或假日都有課程,讓你輕鬆安排時間進修! 為什麼進修對勞工這麼重要? 根據調查,台灣近年來的職場環境快速變化,尤其是在數位化與科技化的浪潮下,許多傳統職位正逐漸被取代。進修不僅是提升自我價值的方式,更是應對未來職場挑戰的必要手段。 研究顯示,持續學習的勞工在職場中的晉升機會比其他人高出40%,且薪資成長幅度也更顯著。透過「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你不僅能學到實用技能,還能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真正做到「學一技之長,保一生飯碗」。 誰可以申請?資格簡單,人人都有機會! 只要你符合以下條件,就能申請這項補助: 1.年滿15歲,且具就業保險、勞工保險或農民保險身分。 2. 符合以下身份之一: 🔸本國國籍 🔸與台灣公民結婚並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士 🔸特定條件下的無戶籍國民或外籍人士 注意! 如果你正在參加職前訓練,或因職業傷害而暫停工作,則無法申請補助。 補助怎麼申請?流程超簡單! 1.選擇課程並完成報名。 (課程查詢:https://ojt.wda.gov.tw/ClassSearch) 2. 上課期間填寫補助申請書,結訓後由訓練單位代為申請。 3.補助款項將直接匯入你的帳戶,輕鬆又方便! 補助費用怎麼算?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補助分為兩種: 1.部分補助:一般民眾可享課程費用80%的補助。 2.全額補助:若你符合以下身份之一,則可申請課程全額補助: 🔸中低收入戶 🔸65歲以上者 🔸獨力負擔家計者 🔸身心障礙者 🔸原住民 🔸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因犯罪行為被害死亡或重傷者及其家屬 🔸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需要者 三年十萬,怎麼用最划算? 補助金額以三年為一個週期計算,期滿後還能再次申請!舉例來說,如果你在2025年1月1日申請,補助期間就是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月1日。三年內不怕用不完,就怕你不上課! 別錯過這次機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不僅是政府給勞工的福利,更是幫助你提升自我、開創職涯新局面的最佳工具。現在就上「台灣就業通在職訓練網」,查看適合你的課程,讓三年十萬補助為你的未來加分吧! (台灣就業通在職訓練網:https://ojt.wda.gov.tw/ClassSearch) 想了解更多? 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我們將為你解答所有疑問!
[舜禹台灣]未來的重量:台灣2025少子化危機的成因、衝擊與解方—— 生機何在?——重建信任、尋找台灣永續發展的解方之路
經過前三篇的探討,我們深刻認識到台灣面臨的低生育率危機,不僅根源於複雜的經濟社會壓力,更因近期托育安全事件蒙上了信任破產的陰影;而其對未來的衝擊,更是涵蓋經濟、社會到國安的全面挑戰。面對這道迫在眉睫的人口懸崖,悲觀無濟於事,怨懟也無法改變未來。現在,我們必須務實地問:生機何在?如何才能為台灣的下一代,乃至我們自身的永續未來,尋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答案絕非單一特效藥,而是一場需要政府、社會、企業乃至個人共同參與,且以重建信任為核心的系統性工程。 一、政策領航:打造安心生養的堅實後盾 政府的政策引導,是扭轉局勢、重建信心的關鍵。但政策必須精準、有力,且真正回應人民的需求與恐懼。 1. 重建信任的基石——強化兒童安全網 (回應信任危機): 制度性改革刻不容緩: 針對「剴剴案」等事件暴露的漏洞,必須進行徹底改革。包括:大幅增加社工人力與資源,改善勞動條件,落實專業督導與培訓,建立更有效的風險評估與訪視機制。 嚴格機構監督與課責: 對於如兒福聯盟等承接政府委託服務的兒少福利機構,建立強制性的、由外部專家參與的獨立稽核與評鑑制度,確保其內部管理、人員訓練、危機處理流程符合最高標準,並對失職者追究責任。資訊必須公開透明,接受公眾監督。 暢通跨體系通報與合作: 打破社政、警政、衛政、教育體系間的壁壘,建立具強制力且即時有效的資訊共享與個案研討平台,確保高風險個案能被及早發現、及時介入。這是重建「體系能保護我」信心的基礎。 2. 可負擔、優質且「安心」的托育體系: 擴增公共化托育資源: 持續、大量地增設公共托嬰中心、非營利幼兒園、準公共托育服務,降低家長負擔。但擴增的同時,必須將「安全」與「品質」置於絕對優先,建立完善的師資培訓、評鑑、不適任人員淘汰機制,並加強無預警的稽查。 提升托育人員專業與待遇: 唯有提供合理的薪資待遇、完善的職涯發展與專業支持,才能留住並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托育工作,從根本上提升照護品質。 發展多元互補模式: 鼓勵社區、部落、企業發展符合在地需求的托育模式(如社區保姆、職場托兒所),並納入有效管理與輔導。 3. 經濟支持與友善職場的雙引擎: 整合性經濟支持: 檢討現行碎片化的津貼補助,研擬更系統性的支持,例如:與家庭收入連動的育兒稅務優惠、針對育兒家庭的住房(購房、租屋)特殊支持方案、減免多孩家庭的教育費用等。 強制落實友善職場: 光有法律保障不夠,必須強化勞動檢查與罰則,確保產假、陪產檢假、育嬰留職停薪(男女共享、提高給付替代率)看得到也吃得到。大力推動彈性工時、在家工作模式,讓工作與家庭照顧不再是零和遊戲。政府可考慮提供企業稅務減免或補助,鼓勵其推動家庭友善措施。 二、社會齊力:塑造擁抱下一代的文化土壤 政策之外,社會文化與價值觀的潛移默化,更是營造友善育兒環境的長遠之計。 深化性別平等實踐: 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大眾傳媒,持續破除「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倡導家務與育兒是所有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鼓勵並支持男性更積極地參與育兒。 營造「兒童友善」氛圍: 在公共空間設置更多親子友善設施,推動社區鄰里間的育兒支持網絡(如臨托交換、家長喘息服務、經驗分享團體),減少對育兒家庭的歧視與不友善眼光。 企業的社會責任升級: 企業應將「員工家庭福祉」視為永續經營(ESG)的重要指標,而非僅是成本或額外福利。主動創造支持性的工作環境,這不僅有利於留才,也是對社會未來的投資。 三、開放的選項與永續的未來 理性探討移民政策: 在確保社會融合與文化調適的前提下,適度、有規劃地引進外來移民,或許是緩解部分勞動力短缺、優化人口結構的選項之一,值得社會公開、理性地討論其利弊得失。 滾動修正與長期投入: 人口問題的改善絕非一蹴可幾,需要跨黨派、跨世代的長期承諾與投入,並根據社會變遷與政策效果,持續檢討、修正策略。 結語:共築未來——從我到我們的集體行動 台灣的生機,繫於我們是否能正視危機、彌補裂痕、重建信任。這需要政府拿出破釜沉舟的改革決心,落實能讓人民安心的兒童保護與托育政策;需要企業跳脫短視近利,承擔起支持員工家庭的社會責任;需要社會放下冷漠與偏見,共同營造一個溫暖、包容、支持育兒的友善環境;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觀念到行動上做出改變。 這不僅是為了挽救生育率,更是為了投資一個更公平、更有韌性、更有活力的台灣未來。這條路或許漫長,但唯有從「我」的關心,擴展到「我們」的集體行動,才能真正承接起未來的重量,讓希望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重新發芽、茁壯。

意見

請填寫表格,向我們反映意見或任何你在我們網站搜尋資訊時所發現的問題。

已提交!我們將會在1個工作天內回覆閣下,謝謝!
資料有誤,請重新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