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輩來說,一個老物件或許就可以勾起屬於他們時代的回憶!今天在舜禹學堂音樂課上,投影幕閃爍著一首懷舊歌曲的MV,畫面中竟出現一間木材行。原本輕鬆的課堂氣氛,隨著影像轉場,悄悄流轉出深深的情感漣漪。
南機場樂活園地的蘭奶奶眼神一亮,嘴角微微上揚。她抬起手,指著畫面中的一堆木頭,跟安老師說:「這在我們那個年代很常見。」原來,蘭奶奶年輕時家中就是經營木材行的。她娓娓道來,當時家家戶戶都用傳統窯爐燒柴煮飯,瓦斯爐還是個奢侈的名詞。木頭的每一塊邊角料,雖然形狀不齊,卻是生火的寶貝──全都不捨得丟,就這麼堆成了一座山。
「那些木材邊料可以留著慢慢用,尤其下雨天沒辦法劈柴時,就靠這些堆起來的存貨,也會有不方便撿柴劈柴的人專門購買這個回家生火。」蘭奶奶一邊說,一邊輕輕笑著,像是回到那個柴火升起、白煙裊裊的廚房角落。其他長輩聽了也紛紛點頭,有的補充自家也曾這麼做,有的則開始分享自己記憶中那些老時光。
原本只是一段MV,卻成了共同回憶的鑰匙。長輩們像被喚醒似的,在旋律與影像中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片段。那座木頭小山,不只是燃料,更是一段段時光的痕跡,是生活的智慧,是一代人的堅韌與細膩。
這堂音樂課,不只唱出了歌聲,也讓長輩們說出了時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