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台灣音樂課】找到三拍子的節奏,走進歌詞的情感

陳老師今天精神奕奕地到來,要迎接我們七月課程的第二堂課,〈阿母的手〉的學習進入了新的層次。陳老師帶著大家不僅唱旋律,更開始感受這首歌的三拍子節奏

「一、二、三;一、二、三。」老師邊拍手邊數拍,提醒大家第一拍要清楚有力,後兩拍則輕盈收尾。有人說這像是心臟的跳動,也有人覺得像阿母穩定的腳步聲。當大家開始跟著拍手、敲腿,慢慢抓到節奏後,旋律也變得更有生命力。

在熟悉了三拍子的律動之後,陳老師帶大家逐句學唱歌詞。他先念出台語原文,解釋其中的意象,然後再搭配旋律。有位阿嬤在陳老師經過時,小聲說以前在遊覽車上面,常常聽到這首歌,弦律也很熟悉,但歌詞常常想不起下一句不敢唱。

有些不識字的長輩,其實對於旋律已經很熟悉,但怕唱錯歌詞會丟臉非常害羞,陳老師慢慢一句一句解釋,也問起大家有沒有聯想到甚麼?隨著大家的分享,課堂裡的氛圍逐漸變得柔和而真誠。每一句歌詞,不只是要唱準,而是邀請大家把自己的故事放進去。

這堂課最特別的地方,是讓音樂成為記憶的觸媒。透過旋律與歌詞的結合,長輩們不只是在學一首歌,而是在重新與過去的自己、與母親的身影對話。

陳老師總結時說:「音樂最美的地方,不是唱得多準,而是能讓你想起重要的人。」在三拍子的節奏裡,〈阿母的手〉帶著大家走進記憶,也讓這首歌成為一種溫柔的陪伴。

No items found.

您可能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