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人口急速老齡化,2039年預計80歲以上人口將達93萬。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日益普遍,其中「吞嚥困難」成為不少長者面對的重要挑戰。根據衞生署資料,在中風長者中,有二至四成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若未及早處理,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吞嚥困難不只是進食不便,更是長者尊嚴與生活質素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吞嚥困難的成因、影響及社區支援,助長者與照顧者正視問題,尋求合適協助。
根據醫療資料,吞嚥困難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主要分為三大類:
1️⃣ 生理性退化
隨年齡增長,口腔與咽喉肌肉萎縮、唾液分泌減少,神經反應變慢,導致吞嚥效率下降。長者進食時容易嗆到、食物殘留口腔,甚至需多次吞嚥才能吞下食物。
2️⃣ 病理性疾病
中風、帕金森氏症、認知障礙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吞嚥控制。此外,頭頸部腫瘤、食道發炎或手術後疤痕亦可能導致結構性障礙,令吞嚥變得困難。
3️⃣ 其他因素
不當進食習慣、錯誤姿勢、假牙不合適等亦會增加吞嚥風險。部分長者因精神不集中或進食太急,容易誤吸食物,引致肺炎。
吞嚥困難不僅影響進食,更可能導致:
跨專業團隊(老人科、言語治療、營養師、專科護士)支援吞嚥困難長者及照顧者,解釋風險與日常策略。舜禹學堂整理的《吞嚥障礙點解會致命?中大醫院「樂食智友計劃」資訊介紹》
(經註冊西醫轉介):言語治療/職業治療評估與個人化訓練、家居餵食技巧與飲食建議。
提供吞嚥困難人士及其照顧者的綜合資訊,包括各種照護食品、飲食輔助用具及烹調建議。
吞嚥友善餐廳(部分示例)
🔹 ASAP As Simple AsPossible(荃灣海之戀/天后/沙田置富第一城):提供照護食第6級菜式。
🔹 iBakery 金鐘添馬茶座:與社企 CookEasy 合作供應正、碎、軟餐。
🔹鏞記酒家(中環):覆蓋3個級別、8款照護食菜式,適合一家人同枱同食。
🔹美心皇宮(荃灣綠楊坊):經典點心與粵菜的照護食版本。
🔹 Happy Kitchen Café& Bar(銅鑼灣):全港首批覆蓋 IDDSI Level 1–7EC 的餐單之一。
🔹一葉小廚(油塘/沙田)、上海姥姥(多區分店):中式/台式經典菜之照護食改良。
※ 上述店鋪與供應菜式或有更新,出發前建議致電門市確認。
🔹住院/覆診中可向醫務社工求助,連結政府及非牟利服務(上門訓練、家居復康、短期器材)。
🔹因病致經濟壓力者,可評估是否符資格申請緊急援助/院舍券/家居照顧服務等。
要有效應對吞嚥困難,香港社會需從三方面入手:
🔹 政策支持:推動照護食標準化,鼓勵餐飲業參與。
🔹 專業參與:加強言語治療師培訓,提升服務覆蓋率。
🔹 社區教育:透過講座與資訊平台,提升市民對吞嚥困難的認識。
進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享受,也是長者與家人共享時光的重要時刻。透過社區支援、專業介入與政策推動,我們可以讓長者安心進食,重拾生活質素與尊嚴。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有任何問題,亦可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Can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