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慢性阻塞性肺病 長年被忽視。根據香港哮喘會與港大研究,過去三年間有超過一萬名患者因急性發作入院,醫療開支高達 12億元,當中多數為長者與吸煙人士。專家警告,冬季發作風險比夏季高出1.5倍,提醒患者須格外注意防寒與戒煙保健。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會逐漸惡化的長期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因吸煙或長期接觸空氣污染造成。患者的氣管因發炎及缺乏彈性而變窄,導致呼吸困難、咳嗽、痰多及運動能力下降。
症狀包括:
這些看似「老化現象」,其實是肺功能持續退化的警號。
1️⃣ 吸煙:是COPD最主要風險來源。煙霧中的毒素長期破壞氣管內膜,引起慢性發炎。
2️⃣ 空氣污染:包括汽車廢氣、廚房油煙等,也會令呼吸系統長期受損。
3️⃣ 遺傳因素:少數人缺乏「α-1抗胰蛋白酶」,更易患上肺氣腫。
醫生指出,即使已戒煙多年,肺部損傷仍需時間恢復;因此,「越早戒煙,越早止損」。
💊 藥物治療:吸入劑能擴張氣管、減少氣促;配合糖皮質激素可控制發炎。
💉 疫苗保護:建議每年接種流感及肺炎球菌疫苗,預防冬季感染。
🏃 肺部復康:包括運動訓練、飲食建議與心理輔導,有助改善生活質素。
嚴重患者或需 家庭氧氣治療,部分可考慮「肺容積減少術」以提升呼吸效率。
1️⃣ 保暖第一:冬季氣溫低,氣道收縮易誘發急性發作。外出時務必戴口罩與圍巾。
2️⃣ 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油煙與香煙積聚。
3️⃣ 運動適度:每天散步15–30分鐘,保持肺部活動。
4️⃣ 有病徵即求醫:如呼吸急促或痰色轉黃,應盡快就診。
一旦病情惡化延誤,平均每次住院約6日,費用與風險均高。
提供患者教育、復康訓練及呼吸治療指導。
🔗 https://www.rehabsociety.org.hk/dccs/crn/zh-hant/portfolio-item/慢性阻塞性肺病-單張/
電話:1833 183
🔗 https://www.smokefree.hk/page.php?id=86&lang=tc
🫁 舉辦「呼吸保健工作坊」,教授呼吸訓練與吸入劑使用技巧。
💬 開設「戒煙支援小組」,讓長者互勉同行。
🏡 建立「寒冷天氣關懷網絡」,主動探訪呼吸病患者。
這些行動不僅減少急症入院,更能讓長者安心在社區中康復與生活。
慢阻肺的問題,從來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城市公共健康的寫照。
吸煙、空氣污染、室內通風不足——這些社會結構性因素,正一點一滴侵蝕基層市民的肺部健康。
🔹 加強控煙與社區戒煙支援,將戒煙服務納入長者地區中心與家庭醫生網絡;
🔹 改善空氣質素管理,在交通繁忙區推動低排放運輸方案;
🔹 建立「呼吸健康檢測計劃」,讓高風險長者及工友能早期檢測、早期介入。
呼吸不應是奢侈品。
在這座高樓林立的城市裡,每一口乾淨空氣,都是一種社會公義。
讓我們從關心身邊的長者開始,從一支煙、一次體檢、一次探訪做起,
讓「呼吸得安心」成為香港的集體承諾。
慢阻肺病雖不能根治,但只要早發現、持續治療,就能「帶病生活」。戒煙、保暖、運動與良好情緒管理,正是讓呼吸變回「自由」的起點。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有任何問題,亦可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新聞:慢阻肺病3年間醫療成本逾12.6億 組織籲患者戒煙慎防轉季病發
圖片來源:
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