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資源

[舜禹台灣] 別讓孤獨扼殺長者的生命

秦先生是一位 70 歲的退休老人,退休後不想打擾子女的生活,又想降低通貨膨脹之後日益高昂的生活費負擔,於是便搬離原本生活的都市,在鄉下小鎮上買了房子打算安度晚年。告別老鄰居來到陌生的環境,秦老先生頓時少了能講話的朋友,鄉下生活步調不只是慢,日常也很單純,整天裡他往往就是悶在家裡看電視,有時候對著新聞發脾氣,「罵來罵去又覺得自己很孤單,沒人跟我一起罵,跟空氣講一講自己都尷尬。」

 

秦太太本來是他日常最依賴的人,除了是唯一能講講話的對象,隨著年齡增長,他也是滿身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關節炎等等,每天不同時候都需要服用大量的藥物,身體的不聽使喚讓身心備受煎熬之外,光是按時服藥就夠麻煩了,時常是太太叮嚀了他才會吃藥。然而,太太在五年前去世後,秦先生的生活狀態開始每況愈下。

 

少了另一半的無望生活

 

只有一個人,他懶得做三餐,於是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吃飯,「反正也沒食慾不想吃,還要做飯太麻煩了。」飲食內容也時常是簡單的白麵條、肉鬆配飯,自然而然地,身體狀況變得愈來愈糟糕。子女很少能夠回來看望他,心態愈來愈封閉的秦先生變得更沒有意願與鄰居往來,每一天都是蒼白的孤獨和無助,加上身體的疾病讓他無法從生活中感受到任何樂趣與期待。「每天都一樣,時間過得很慢,每分鐘都很痛苦。我常常在想:到底為什麼還活著。」他感到非常疲憊,無法與人交流,對生活感到厭煩。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他腦海裡有了一個可怕的想法:自殺。「這樣活著不如死了,活著一點盼望都沒有,昨天今天明天有什麼不一樣。」滿腦子都在想著用什麼方式離世,也會想像自己過世後的情景,整天想這些反而讓他覺得時間過得比較快,卻也讓他愈來愈渴望解脫。

 

自殺死亡率最高、通報率卻低的高危險族群

 

在衛福部公布的 110 年(2021)國人死因統計,65 歲以上高齡族群的自殺死亡率為每 10 萬人口死亡率 37.6%,較 2020 年上升 3.5%。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曾在報導中指出:老人家最需要的就是陪伴,綜觀全球,高齡族群的自殺率是其它年齡層的 2 倍以上。「年紀大最害怕的就是孤獨!」諶立中表示,在疫情前,衛福部推動的長照 1.0、2.0 均有對高齡族群的支持性方案,舉凡共餐、共遊等,都會增加人際互動因子,消弭孤獨感。

  

台灣的自殺通報機制行之有年,也就是在知道有人自殺,或者發現他人有自殺意圖時,通知警消來處理。不過,65 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通報人次始終很低,這代表的是:身旁的親友不易察覺或發現老年人有自殺的傾向與相關動機,同時可能也顯現出老年人的自殺意念較強,致命性也相對較高。年長族群除了需要面對生離死別、身體病痛之外,在接收知識上造成的資訊落差,也會使其過度恐懼而不敢出門,加上自尊心與擔憂子女,使他們更怯於求助,因此使得自我封閉的情況日益嚴重同時罕為人知,對心理健康容易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持續與社會交流互動,帶來生活的希望

隨著新冠疫情退燒,秦先生住的小鎮鄰里之間又開始活絡了起來。這天,里長上門邀請秦先生參加活動,隨行還有舉辦活動的社福人員宜君,她立刻注意到秦先生的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態都不是很理想,便主動留下聯絡方式。之後,宜君開始主動聯繫秦先生,幫忙採買日常用品、打掃清潔,也會做頓簡單的熱飯熱菜,陪秦先生聊上幾句之外,也鼓勵他出門走動,參與鄰里活動。日子漸漸變得熱鬧了起來,秦先生現在有了幾個固定抬槓的新朋友,在宜君的協助下也申請了陪同就醫的服務,脫序的日子漸漸有了新軌道。

 

除了疾病的照顧與預防之外,包括尊重長者的權利與尊嚴、提供安全保障和適當照護、保持社交與社會參與進而促進心理健康等,都是維護長者福利的重要面向。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對於長者身心的照顧不僅是現在進行式,也是每一個人都需要了解的未來。舜禹學堂亦透過「愛維修服務計畫」為獨居長者提供居家修繕,提升生活安全與品質;另外,我們亦為長者規劃了專門的音樂課、繪畫療癒課,豐富長者的日常生活,利用活動為他們提供有益的感官刺激,並且找到舒服的管道互動交流。

 

 

相關資料:

社家署全球資訊網老人福利專區

衛福部長期照顧司

舜禹課程

社區關懷服務據點查詢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