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影片:【健康生活】如何預防減低患有肌少症?🤔各機構長者康樂活動一文看清|舜禹學堂 Shun Yu Academy香港站
今年68歲的張婆婆懷疑自己患上肌少症,感到恐懼無助:「當我發現自己嘅肌肉日漸消瘦,力量不如以往,我開始擔心起來。我問自己,係咪我真係老咗,定係有啲咩病症?我上網搜尋,發現有一種叫做「肌少症」嘅病。肌少症,即係肌肉量明顯減少,影響到日常生活嘅病症。我讀到呢啲資訊後,心裏頭唔免感到一陣陣嘅恐慌。
我記得以前,我可以輕鬆地提起重物,行長途都唔覺得攰。但而家,就連行去街市買餸都覺得氣喘吁吁。我開始擔心,如果情況繼續惡化,我會唔會連自己日常嘅小事都做唔到?我會唔會變成家人嘅負擔?」
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組」的定義,「肌少症」乃指長者的「骨骼肌」隨年齡增長而減少,肌力減弱,以及體能表現變差。 人體從40 歲起,骨骼肌 每十年減少約8%;而70 歲後,每十年肌肉的流失率增至15%,年齡越大患肌少症的風險愈高。65歲或以上人士中,每100人就有9人患上肌少症。
為了預防長者患上肌少症,建議採取綜合性的策略,包括適當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以及定期的健康檢查。高質量的蛋白質攝取對於維持肌肉質量至關重要,建議長者在日常飲食中包含瘦肉、魚類、蛋、乳製品和豆類。此外,每週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並配合兩天的肌肉力量訓練,可以有效促進肌肉生長和提高肌肉功能。這些運動包括快走、游泳或瑜伽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也能早期發現並處理可能加速肌肉流失的疾病和狀況,如慢性炎症、荷爾蒙失衡或營養吸收不良。同時,建議長者進行漸進式阻力訓練,例如使用彈力帶、水樽當作啞鈴,或可調校阻力的健身單車等,這些都非常適合長者。
各區的長者中心服務目標為地區內的長者及護老者提供多元化及一系列的社區支援服務,幫助長者在社區過著健康、受尊重及有尊嚴的生活,積極參與。會舉辦各種社交活動,包括主題小組、互助小組和參觀活動,以擴展社交網絡和促進互助精神。
此計劃由康文署推行,鼓勵年滿60歲的長者參加康樂及體育活動,活動包括太極、社交舞、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康體活動,幫助長者保持活力,並提升社交互動與身心健康。
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的健體運動班旨在訓練必要的體適能元素,特別適合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會員,通過不同輔助工具來強化效果,改善身心健康,並培養健康的生活模式。
If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above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the above organizations.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latest social welfare information in Hong Kong, please remember to follow us closely 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need any assistanc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a message to us and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provide you with appropriate assistance.
Source:
Image Source:
ac photo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