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影片:【公立醫院加價】2026年起香港醫療大變革!急症室收費調至400元,但危殆病人免費! | 舜禹學堂 Shun Yu Academy香港站
我是一名長期病患者,每隔兩到三個月便需要前往醫院覆診。這些年來,我的醫療開支大約在每年兩千到三千元之間。然而,最近聽說政府將調整收費,未來可能會增加到每年七千到八千元。雖然當局設有每名病人每年住院及門診費用一萬元的上限,但我總覺得這個方案像是在懲罰我們這些多病的市民。
香港的醫療保障措施正迎來一系列重要改革,旨在更公平地分配資源,減輕重症病人的經濟負擔。從2026年1月1日起,急症室收費將提升至400元,但危殆及危急病人仍可免費接受治療。此外,全年收費上限設為每人每年最多1萬元,超出部分由醫管局負擔。普通科門診和專科門診的收費也有所調整,分別增至150元和250元。藥物費用方面,標準藥物每項收費升至20元,每次最多可拿4周藥。
最近公布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將於明年1月正式施行,急症室費用大幅提高至400元,基層醫療服務多項費用全面上調,特定基礎服務仍保持免費,但民眾對此反應褒貶不一。政府強調調整必要性,試圖減輕醫療系統負擔,卻令基層長者與慢性病患者的經濟壓力進一步加重。
醫務衞生局指出,此次改革旨在降低政府對醫療系統近100%的資助率,未來目標壓縮至90%,並可能陸續進行更多收費調整。然而,加價是否能真正改善急症室輪候時間以及資源分配問題仍存疑。加上其他公共服務費用陸續調漲,基層民眾陷入「百上加斤」的境地。
此外,部分中產人士亦擔心因高昂的醫療費用可能因疾病導致「返貧」。雖然改革方案為每人每年醫療費用設置1萬元「封頂」上限,但對於長期病患者,累積的年度開支仍可能相當吃力。面對不斷攀升的公共醫療開支、人口老化與財政壓力,公營醫療制度改革既是必要之舉,亦需慎重考量民眾的承受能力。
醫院管理局(HA)提供醫療費用減免計劃,旨在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以下是一些關於申請醫療費用減免的主要資訊:
符合以下條件的市民可以申請醫療費用減免: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CSSA)受助人
🔷 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級別0院舍券持有人
🔷 75歲或以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
🔷 低收入人士、長期病患者及貧困年長病人
公立醫院或診所的醫務社會服務部。
或者到社會福利署各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
申請人需符合以下經濟準則:
1. 每月家庭收入不超過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
2. 家庭資產值低於指定上限(不包括自住的第一間物業)。
醫務社工或社工在評估申請時,還會考慮以下非經濟因素:
🔷 病人的臨床情況
🔷 是否殘疾人士或單親家長
🔷 減免收費是否有助解決家庭問題
🔷 是否需付特別開支
🔷 病人及同住家庭成員的身份證明文件(如香港身份證)。
🔷 同住證明(如租約、公共服務單據等)。
🔷 收入證明(如過去六個月的月結單、僱主發出的入息證明等)。
🔷 資產證明(如過去六個月的銀行戶口結餘紀錄等)。
🔷 主要支出證明(如按揭月結單、租金收據等)。
醫務社工或社工會對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經濟狀況進行評估。
如果申請獲批,會收到醫療費用減免證明書,列明減免範圍及日期。
如果申請未獲批准,會收到拒絕原因的通知。
如需更多詳情或進行申請,請訪問醫院管理局的官方網站或聯絡當地的公立醫院和診所。
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或其他指定服務單位(適用於正由服務課或其他指定服務單位的社工跟進之個案)
If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above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the above organizations.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latest social welfare information in Hong Kong, please remember to follow us closely 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need any assistanc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a message to us,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provide you with appropriate assistance.
Source:
Image Source: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