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香港] 租管難阻加租 劏房戶如何解困?

香港房屋供應緊絀,昂貴住屋開支使不少基層家庭陷於窘境,約20萬人居於俗稱「劏房」的小型分間單位。儘管港府年初實施劏房租務管制,但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劏房租戶在經濟不景氣下仍慘被逆市加租。

 

香港社會工作協會在今年1月至5月,用網上問卷訪問291位不適切居所住戶,其中95%受訪者住在劏房,其餘住在板間房、床位房及天台屋等。 調查結果顯示,55%受訪者在疫情期間被業主加租,加幅中位數為200港元。而自劏房租務管制生效後,12%劏房戶遭加租或迫遷,16%人被拒簽新租約。

 

受訪住戶中,3人家庭月入中位數為12,000港元,與2年前同類調查相同,但租金佔比入比例卻由40.9%增至42%,反映基層面臨更沉重租金壓力。

 

《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在今年1月22日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2+2」合共4年租住權保障,租約期內不可加租;完成首兩年租約後,租金加幅上限為10%。不過,58%人認為業主不會履行條例責任,63%人認為條例不能保障其租住權益。

 

公屋平均輪候6.1年  過渡性房屋或助紓困

 

劏房戶要改善居住環境,申請公屋看似理所當然,惟香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6.1年,可謂是遠水難救近火。合資格劏房戶可考慮申請由社福機構、政府及私人機構聯手籌建及營運的過渡性房屋。儘管過渡性房屋供應仍十分有限,但聊勝於無,或能為部分劏房戶帶來希望。

 

以下是部分現正接受申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

 

救世軍:「齊+」@三聖過渡性房屋項目

 

「齊+」由前救世軍三聖邨劉伍英學校的空置校舍改建,提供123個單位,設1至2人、3至4人及無障礙單位,預計容納約400人居住。申請者須為輪候公屋不少於3年,或是有迫切需要改善居住環境的人士或家庭,並要符合申請公屋入息資格。

 

聖公會福利協會:「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

 

住於元朗東頭的「同心村」由聖公會福利協會與新鴻基地產合作籌建,提供約 1,8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設1人、2人、3人、4-5人及無障礙單位。申請者同樣須為輪候公屋不少於3年或有迫切需要的人士或家庭。

 

 

設於酒店/賓館的過渡性房屋

 

嶺南藥業慈善基金會及聖雅各福群會等社福機構,都有營運設置於酒店或賓館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酒店或賓館過渡性房屋不少設於市區,交通比其他過渡性房屋方便。對象一般亦為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或有迫切需要者。

 

If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above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the above organizations.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latest social welfare information in Hong Kong, please remember to follow us closely 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need any assistanc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a message to us and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provide you with appropriate assistance.

 

Source:

獨立媒體(劏房租管生效半年社協指成效有限 租金佔中位數反升)

香港01(調查揭新租管立法後成效不彰 劏房租金佔入息比例較去年反升)

經濟日報(劏房租務管制條例本月22日起生效 業主首兩年不得加租)

救世軍(「齊+」@三聖過渡性房屋項目)

聖公會福利協會(「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

嶺南藥業慈善基金會(租賃賓館作過渡房屋計劃2021-2023)

聖雅各福群會(「雅居」社會房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