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香港專欄】逆按揭值得鼓勵嗎?從蔡瀾晚年談起

著名文化人、美食家蔡瀾先生近日辭世,社會各界紛紛緬懷其風趣灑脫的一生。資深傳媒人高天佑撰文〈有樓有工人養老學蔡瀾〉,以蔡瀾每月花費高達50萬港元安享晚年為引子,引發一場關於「逆按揭」的公共討論:香港中產長者,是否可以透過這項財務工具,安排一場無憂退休?

 

有樓無現金,逆按揭成出路?

香港不少長者擁有已供滿的自住物業,但退休後現金流緊絀。逆按揭由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推出,容許55歲或以上人士(資助房屋業主須60歲)將物業抵押,換取每月固定收入或一筆過金額,直至百年歸老,期間毋須搬離物業或供款。

 

以一位持有市值800萬港元物業的70歲長者為例,若選擇終身年金方案,每月可獲約2.4萬港元,加上長者生活津貼,總收入可達3萬元左右。在不影響居住環境的前提下,維持基本甚至體面的生活水平,對不少中產長者而言,是一種「不求兒女」的尊嚴保障。

 

愈長命愈着數?也可能愈傷感情

逆按揭的最大吸引力,在於「愈長命愈着數」──無論活到幾歲,資金照發。然而,代價是物業最終歸銀行所有,無法留給後人。若申請人無子女,情況單純;但若有家庭,則可能成為家庭衝突的導火線。

 

社交平台曾出現帖文,有年輕人發現父母在未告知下申請逆按揭,結果無法承繼物業,大感被出賣。對部分家庭而言,物業不僅是資產,更是情感寄託與孝道象徵。因此,有人批評逆按揭是「逆向繼承」,甚至形容為「害人三代」。

 

這些指控或許言過其實,但反映出社會在討論老年財務自主時,仍未能完全脫離傳統「財產=孝道」的觀念。

 

財務安排,講清楚才是關鍵

高天佑在文中強調:「財務安排,還是三口六面講清楚。」逆按揭本身並非錯誤,但若刻意隱瞞,破壞信任,甚至令子女覺得多年付出「毫無回報」,則容易釀成家庭裂痕。

 

現實中,不少子女理性上理解父母有財務自主權,但情感上仍難接受「得物業者非我」。若父母能及早坦誠交代,讓子女理解其決定,或可避免誤解與怨懟,維持家庭和諧。

 

政策推廣需審慎,文化轉型更重要

從政策角度看,逆按揭應被視為長者安老的可行選項之一。但推廣方式不應只靠「愈長命愈抵玩」的誘惑式行銷,更需配合社會教育與文化轉型,讓子女尊重長者選擇,也讓長者願意主動溝通。

 

政府亦應加強財務諮詢、家庭溝通支援,以及針對逆按揭申請者的事前教育與家屬輔導,避免一項財務安排演變為親情危機。

 

逆按揭不是萬靈丹,但在人口老化、退休保障不足的香港,或許是值得認真考慮的一條出路。如果想了解如何申請安老按揭,詳情請點擊下方連結:

 👉安老按揭計劃資訊介紹<按此了解>

Source:

信報新聞:逆按揭.何伯.學校債券

Leave your valuable feedback

You are welcome to leave your comments about Sunyu Academy. Whether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ome services that are relevant to you, or want to give your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to Sunyu Academy, as well as your passion to be the sunshine of Sunyu Academy,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leave a message!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in working days,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