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

🟣[舜禹香港] 幼兒中心家長津貼增至$1000 點申請?無需經濟審查?幼兒中心家長津貼申請指南
羅氏夫婦育兒開支大 壓力倍增 羅太太和羅先生是一對典型的中產階級夫婦,他們有兩名子女一個四歲,一個三歲,他們都希望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但這也意味著不斷上升的開支。 教育費用是他們最大的負擔之一。香港的幼稚園收費並不便宜,尤其是那些所謂的精英學校。李太太和李先生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不惜支付高額的學費。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課外活動和興趣班,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們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生活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香港的房屋租金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食品、衣物和日常用品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這對於有兩個年幼孩子的家庭來說,壓力更是倍增。 家長平均每年需花費28.4萬養育孩子 家長較著重子女哪方面? 在香港,養育孩子的成本確實不低。有團體最新調查顯示受訪家長平均每年需花費28.4萬養育孩子。 如果要養育一名小孩至22歲,計及通脹後的總開支為600萬,升幅較16年前的400萬高55%。 調查亦問及家長培育孩子時最重視的價值,大部分家長最著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價值觀(82%),其次為學業成績(43%)以及財務安排(42%)。比16年前的400萬港元上升了超過50%。這些費用包括日常生活開支、教育費用、興趣班和補習班等。 香港養育一個孩子一定要6百幾萬?其實豐儉由人 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昂,特別是教育和住屋開支,這使得養育孩子成為一項重大的經濟負擔。根據最新的報告,養育一個孩子至22歲可能需要超過620萬港元。這包括了基礎的生活費用、教育費、醫療保健以及其他可能的開支,如興趣班和海外升學等。另一方面,也有家庭通過精打細算和尋找各種資源,例如公立學校、社區活動和政府補助,來降低這些成本。此外,家庭價值觀和育兒方式的差異,也會導致在孩子教育和成長過程中的投入有所不同。有些家庭可能更注重物質條件和學術成就,而另一些則可能更重視情感交流和個人興趣的培養。這些選擇將直接影響到養育孩子的總成本。總的來說,每個家庭的育兒支出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正所謂「平有平養,貴有貴養」。養育孩子在香港既可以是一項昂貴的投資,也可以是一個經濟上相對可控的過程,這取決於家庭的經濟狀況、價值觀和對孩子未來的期望。 育兒開支壓力大?這些方法幫你減輕負擔 育兒開支確實可以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減輕這些負擔: 🔹 **制定預算**:詳細列出每月的育兒開支,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支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 **尋找優惠和折扣**:購買嬰兒用品時,可以多留意各大商場和網店的促銷活動,利用優惠券和折扣碼來節省開支。 🔹 **二手物品**:考慮購買二手的嬰兒用品,如嬰兒車、嬰兒床等。這些物品通常使用時間不長,質量還是很好的。 🔹 **自製嬰兒食品**:自己動手製作嬰兒食品,不僅健康,還能節省不少錢。 🔹 **社區資源**:利用社區提供的免費或低成本的育兒資源,如圖書館的親子活動、社區中心的育兒講座等。 🔹**家庭支援**:尋求家人和朋友的幫助,分擔育兒的部分責任,減輕經濟和心理壓力。 🔹 **靈活工作安排**:如果可能,與雇主協商靈活的工作時間或在家辦公,以減少托兒費用。 🔹 **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的支援**:了解並申請政府提供的育兒補助和福利,或尋求非政府機構的幫助。 社區資源介紹 |「幼兒中心家長津貼」申請詳情 會福利署由2020年2月起推出「幼兒中心家長津貼」(「家長津貼」),直接津貼家長繳付資助幼兒中心部分的服務費用,相關津貼不設經濟審查。2024年4月起,「家長津貼」由每月最多600元提高至1000元,適用於所有受政府資助的獨立幼兒中心及附設於幼稚園的幼兒中心。欲申請「家長津貼」的家長,可向其子女受託的幼兒中心索取申請表、指引及有關申請文件,填妥同意書後經由所屬的幼兒中心交回社署辦事處。 申請資格: 對象為現正接受全日制資助幼兒中心服務的幼兒的家長。家長可經所屬全日制資助幼兒中心提交「幼兒中心家長津貼」申請,無需入息審查。 備註: 另外以下人士無需額外申請津貼: 🔹正領取綜援計劃下的照顧兒童津貼,幼兒中心月費已全數由綜援支付 🔹已獲其他政府資助而無須支付幼兒中心月費的家長,例如已獲「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全數月費減免 津貼金額: 從2024年4月起,津貼金額將從每月最多600元增加至1000元。 申請方法: 家長需填妥申請表並經所屬幼兒中心提交給社會福利署。 可供申請「家長津貼」的幼兒中心名單 >>按此查看<<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family/cat_childcareservice/daychildcares/cccs/ 發放方式: 津貼金額將直接發放至子女所在的幼兒中心,直到幼兒離開全日制資助幼兒中心為止。 若幼兒中途轉至另一所幼兒中心入讀,「家長津貼」亦會隨子女轉至向新的服務中心發放。但如幼兒在同一個月內先後入託不同幼兒中心,該月的「家長津貼」只會發放到第一間幼兒中心。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新聞信報教育:幼兒中心家長津貼增至$1000 https://edu.hkej.com/php/article.detail.php?aid=60279 港生活「幼兒中心家長津貼」(「家長津貼」)申請詳情 https://hk.ulifestyle.com.hk/topic/detail/20021018 社署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family/cat_childcareservice/daychildcares/cccs/ 圖片來源: ac photo freepik
🟣[舜禹香港] 家長應如何減低子女網路成癮方法?有咩機構會提供網路成癮支援服務
中三學生傑仔因網絡成隱問題 與家人起衝突 在這個數碼時代,網絡成癮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傑仔,是一名中學生,就是這個問題的一個典型例子。:「佢返到屋企,第一時間就係打開電腦,同朋友一齊打機同上網。」這種行為模式逐漸引起了他家人的擔憂和不滿。 傑仔的父母覺得他花在網絡上的時間過多,影響了他的學業和家庭生活。他們嘗試與他溝通,希望他能夠減少上網時間,但這卻引發了衝突。傑仔覺得他的父母不理解他,而他的父母則覺得傑仔不願意聽取他們的建議。 香港愈1成學童網絡遊戲成癮 有學童連續觀看視頻90小時 根據機構調查發現,大約11.8%的香港學童存在網絡遊戲成癮問題,男性比例是女性的兩倍,這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合理範圍(約3-4%)相比超出約三倍。超過3成受訪者曾連續進行網絡遊戲達5小時或以上,最嚴重個案連續玩60小時,另有四成受訪者曾連續觀看視頻5小時以上,最嚴重個案更連續看90小時。這導致他們無法專注於學業和其他興趣,對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網絡遊戲成癮的學童中 高達七成出現抑鬱情緒 香港兒童網絡成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交壓力、學業壓力、家庭環境以及個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顯示,有超過一成的香港學童存在網絡成癮問題,其中男性比例是女性的兩倍。此外,網絡遊戲成癮的學童中,有高達70%表現出抑鬱情緒,這些數據凸顯了網絡成癮對兒童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因此,家庭、學校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提供適當的教育和支援,以幫助兒童建立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 家長應如何減低子女網路成癮方法 為了幫助家長減少子女的網路成癮,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方法: 🔹 設定明確的上網時間限制,並與孩子共同商定這些規則。 🔹 鼓勵孩子參與其他興趣和活動,以減少對網路的依賴。 🔹 使用過濾軟體和螢幕時間管理工具,幫助孩子提升網路安全意識。 🔹 與孩子討論網路使用的後果,並教導他們負責任地使用網路。 🔹 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限制自己的網路使用,特別是在家庭時間。 🔹 為孩子提供正面的獎勵,以鼓勵他們達成減少上網時間的目標。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並減少網路成癮的風險。 社區資源介紹 |家福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 https://www.hkfws.org.hk/how-we-help/integrated-children-and-youth-services/net- education-and-counselling-service 家福會的「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專注於青少年在互聯網使用中的諸多問題,例如沉迷上網、網絡欺凌及不良資訊等。 社區資源介紹 |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 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cindex.html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亦提供一系列的支援服務和資訊,以協助兒童及青少年健康地使用網絡。這些服務包括個案諮詢、家長工作坊、青年活動等。 社區資源介紹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 網絡沉溺輔導中心 https://www.hkcs.org/tc/services/online 「網開新一面」旨在幫助青少年重拾生活平衡,健康使用網絡,以對抗網絡沉溺行為。 社區資源介紹 |東華三院照顧有「家」 - 為網絡成癮青少年及其照顧者而設的精神健康支援計劃 https://icapt.tungwahcsd.org/articles/ef 東華三院的「照顧有家」計劃針對6-24歲的網絡成癮青少年及其照顧者,提供免費的輔導與小組服務。 如各位想了解更多上述社區資訊,歡迎聯繫上述機構。如想知道香港最新社福資訊記得緊貼我們「舜禹學堂」或有任何問題需協助,歡迎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解答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資料來源: 香港01:研究揭12.6%學生網絡遊戲成癮 有人連續打機60小時 逾半感抑鬱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772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香港經濟日報:網絡遊戲成癮|香港超過1成學童網絡遊戲成癮 社工分享解決衝突三部曲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755377/ 家福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 https://www.hkfws.org.hk/how-we-help/integrated-children-and-youth-services/net-education-and-counselling-service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 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cindex.html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 網絡沉溺輔導中心 https://www.hkcs.org/tc/services/online 東華三院照顧有「家」 - 為網絡成癮青少年及其照顧者而設的精神健康支援計劃 https://icapt.tungwahcsd.org/articles/ef 圖片來源: ac photo freepik
🟣[舜禹香港] 父母應該把子女送到寄宿學校嗎?父母應如何與子女保持親密關係?🤔各機構改善家庭關係資源
孩子成長的十字路口 寄宿學校的新趨勢 寄宿學校一直是教育選擇中的一個熱門話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學甚至小學開始提供宿舍服務,家長們面臨著是否應該讓孩子離家的艱難決定。這個選擇不僅涉及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還涉及到家庭的價值觀和期望。 黃太女兒欠缺生活技能 為了女兒提升自理能力轉到寄宿學校 黃太育有一個現年17歲女兒。女兒自小便由外傭照顧,生活無憂無慮,這樣令她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微波爐都唔識用、食完水果會問:「係咩生果嚟?」”這些小插曲讓黃太育意識到,女兒需要學會獨立。為了女兒提升自理能力兩年前轉到寄宿學校。 香港目前有14所寄宿學校 培養學生獨立自理能力 本地寄宿學校不多,但有些家長會選擇提供寄宿服務的學校,香港目前擁有14所寄宿學校,其中包括4所官津學校、7所直資學校及3所私立/國際學校。這些學校提供各種宿舍設施及教學模式,寄宿過程培養學生獨立自理能力,讓學生與同齡協作,學習互相包容及尊重,在寄宿生活的團隊合作中處理人際關係,對他們日後待人處事亦有幫助,也為他們升學或海外留學前作準備。 家長與孩子應坦誠溝通 不能做直升機父母 現在的家長普遍只生育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成績較緊張,往往忽略他們其他方面的發展。有時家長為做得太多,反而令他們失去一些機會。家長如果事事緊張,何時才學會放手?為了幫助家長減輕對子女寄宿生活的擔憂,建議家長與孩子進行開放且坦誠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期望和擔憂。即使孩子在寄宿學校,雖然距離增加,但父母的關心和陪伴仍然是子女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把子女寄宿學校家長的考慮因素 其實很難界定甚麼時候把孩子送往寄宿學校方算最適當,因為當中還存在很多考慮因素: 🔹 學校選擇的重要性: 家長在為子女選擇寄宿學校時,需要考量學校的學術水平、學生的個性和自理能力等因素。 🔹 孩子的成熟度:子女的心智是否成熟,是否懂得照顧自己和跟別人相處等,這跟實際年齡未必掛勾。 🔹 尊重子女意願:若子女本身對於寄宿學校的形式抗拒,家長一廂情願為孩子安排了一切。強逼子女入讀也只會本末倒置,入讀前,家長亦應仔細瞭解學校的運作模式和辦學方針,決定是否適合孩子。 父母應如何與子女保持親密關係? 當子女在寄宿學校度過大部分時間時,父母仍然可以保持親密關係。以下是一些建議: 1. **保持聯繫**:每天利用電話或互聯網與子女保持溝通,瞭解他們在校的情況。 2. **信任與支持**:建立與子女之間的信任,讓他們知道你支持他們的選擇。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但也表達你的關心和關注。 3. **共讀時間**:如果有機會,進行親子共讀。閱讀是一個良好的交流方式,也有助於加深親子關係。 社區資源介紹 |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家庭生活教育、親子活動、輔導)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family/cat_family/ifs/ 為有需要的個人及家庭提供諮詢服務、服務資源及資訊、家庭生活教育、親子活動、小組工作服務、活動計劃、義工培訓及服務、外展服務、輔導服務和轉介服務等。 香港小童群益會(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均衡發展) https://www.bgca.org.hk/ 旨在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均衡發展,促進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家庭支援網絡隊(九龍城、深水埗及油尖旺區)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comm/ngofsnt/ 為居於九龍城、深水埗及油尖旺區的弱勢家庭提供外展及社區網絡服務,並在有需要時提供適時介入服務。 社區中心親子活動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comm/commcenter/ 許多社區中心提供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包括中秋DIY燈籠製作、桌遊等,這些活動有助於親子關係及孩子成長發展。 資料來源: 晴報:小學生寄宿培養自理 校長︰父母要學會放手https://skypost.hk/article/3232894/%E5%B0%8F%E5%AD%B8%E7%94%9F%E5%AF%84%E5%AE%BF%E5%9F%B9%E9%A4%8A%E8%87%AA%E7%90%86-%E6%A0%A1%E9%95%B7-%E7%88%B6%E6%AF%8D%E8%A6%81%E5%AD%B8%E6%9C%83%E6%94%BE%E6%89%8B 橙新聞:想孩子學會自理真要出國?13間香港寄宿學校一樣做到! https://www.orangenews.hk/promotion/1125369/?utm_source=newscopy&utm_medium=referral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family/cat_family/ifs/ 香港小童群益會 https://www.bgca.org.hk/ 家庭支援網絡隊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comm/ngofsnt/ 社區中心親子活動 https://www.swd.gov.hk/tc/pubsvc/comm/commcenter/ 圖片來源: ac photo freepik
[舜禹香港] 家暴議題及認知障礙症資訊懶人包
啃老族即指不進修、不工作,依靠父母養活的人。近年「啃老族」的社會問題遂漸浮現。一名60歲的事主多年前大學輟學後僅在父母經營的酒舖短暫幫手,其後一直沒有正式工作,足足35年終日游手好閒在家,興趣嗜好是看電視及動漫畫,並依靠父母給予的零用錢及父母二人退休金過活。 期後,88歲父親患上認知障礙症,在某一天,其父親如廁時多次呼喚事主要求協助;正享受動畫的事主被打擾2次,到第3次時心生不滿,遂用電熱水壺的電線將父親勒斃;至於87歲的母親因目睹事件,亦同樣被兒子殺害。最終事主被判30年有期徒刑。 父母過份疼愛子女,縱容孩子一些過失或錯誤行為變本加厲,容易造成子女日後嬌生慣養、無法獨立、依賴別人、抗壓能力低、沒有同理心及同情心、目中無人等性格。反而會害了他們。有調查發現,約千名的受訪成年港人中,有67%認為「養兒防老」不合時宜,26%的「60後」及「70後」父母,更曾經或持續為成年的非在學子女每月提供生活費;9%會為子女支付置業首期。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全面的專業家庭服務,協助家庭處理各類問題,中心社工積極協助各家庭成員溝通,緩和家庭氣氛,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尊重及諒解。也能為有需要的家提供相關服務資料或作出轉介。 事主的父親不幸患上認知障礙症,而且因過份縱容事主令他犯下滔天大罪,舜禹學堂為大家整理了以下一系列家暴議題及認知障礙症資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