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化問題加劇,香港未來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推算,到了2043年,平均每三位港人就有一位是60歲或以上的長者。面對如此迅速的高齡化轉變,政府有必要及早規劃,從城市設計入手,打造真正「長者友善」的生活環境,協助長者融入社區、享有豐富社交生活,同時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與整體幸福感,亦為香港銀髮經濟開創新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85歲或以上的超高齡人口比例亦會從目前的3.3%大幅上升至8.6%。這些數據反映出,香港社會即將面對前所未有的老齡挑戰,政府和社會有必要未雨綢繆,積極回應人口結構的劇變。
作為國際城市,香港的進步不應只以經濟數據衡量,更應著眼於對弱勢社群的照顧。可惜現時不少長者仍然面對居住空間狹小、公共交通配套不足、輪候醫療服務時間過長等困境,甚至因缺乏社交支援而感到孤獨,這些都與我們心目中的「宜居城市」仍有一段距離。
🔹設立更多長者專科門診
縮短輪候時間,提供針對長者健康需要的診療服務。
🔹擴大**「家庭醫生計劃」**覆蓋範圍
讓更多地區的長者可就近獲得持續照顧,減少依賴急症室。
🔹推廣**「流動醫療車」**服務
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上門診症或社區支援,解決交通不便問題。
🔹參考新加坡模式,設立**「老年護理基金」
提供階段性護理資助,支援長者及其照顧者,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在年老時無後顧之憂。
因應香港長者可在家養老需求,「老友宅醫」把在宅醫療服務從日本和台灣的經驗引入香港,讓醫護人員上門真切了解居家長者需要,一班信念相似的醫療人仕,包括中西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社工及律師等一起推動在宅醫療在香港的發展。當收到客戶的召喚通知後,我們會馬上評估需要,再作出合適的配對服務,包括︰上門診症、上門疫苗注射、傷口及壓瘡護理、中風復健、紓緩治療(癌症/晚期疾病)、上門體檢和在家離世。
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提供以家居為本的社區照顧服務,為區內60歲或以上,經「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估適合接受社區照顧服務或院舍照顧服務的體弱長者,提供照顧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盡可能繼續居家安老,保持最佳活動能力;同時為護老者提供各類支援和協助。
長者和殘疾人士,有多個機構提供專門的交通和護送服務。這些服務旨在確保這些群體能夠安全且方便地前往醫療機構、參加社交活動或完成日常任務。
可在非政府組織、長者地區中心及私營機構選擇購買或租借輔助工具。這些地點提供多種選擇來滿足長者的需求。
政府與私營機構提供的家居送餐服務,各有優缺點。政府資助的服務通常收費較低,但輪候時間可能較長,且有資格限制;私營機構的服務則收費較高,但通常輪候時間較短,且選擇較多,資格限制也較少。
If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above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the above organizations.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latest social welfare information in Hong Kong, please remember to follow us closely 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need any assistanc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a message to us,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provide you with appropriate assistance.
Source:
Yahoo新聞:團結香港基金倡完善晚期照顧包括支援「在居處離世」料病人可節省九萬元醫療開支
Image Source:
copi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