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Resources

[舜禹台灣] 不仰賴他人,過上從容自在的獨立老年生活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界定,人類稱為老年的年齡為60歲以上,常見的「橘世代」則是指50歲以上,人生進入如秋季楓紅燦爛、明亮的階段。台灣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人、老屋愈來愈多,在宅安老未必是人人可實現的理想。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超越500萬人,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台灣獨居老人勢必也會愈來愈多,這將成為新一波照顧居住者的趨勢。 近年來關於退休宅的議題又熱絡起來,越來越多人希望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能精彩、有趣。若想在退休後過著安全舒適的生活,不麻煩家人照顧,難道只能在家中老生活嗎,或是可以像國外長者一樣「抱團養老」、「搭伴養老」的養老模式,也就是可以和自己趣味相投的老人結伴,自願生活在一起,有如同居生活。 新型態的養老新選擇 台灣銀髮族退休老了以後,趁著自己可以替自己決定時,可以選擇入住養老院。台灣現在的養老院,已經改變許多,不在是傳統式的養護機構,只提供基本的照顧和飲食,取而代之的是提供更多的服務和活動,是多功能複合式的養生村與酒店式管理飯店,也成為許多人的居住新選擇。 以下彙整介紹台灣目前幾個知名的新型態銀髮住宅居住所:  新光新板傑仕堡 (地點:新北) 飯店提供包括醫療、保全、以及專業的酒店式管理服務等,設有頂級酒店式寓所,以及傑仕堡有氧酒店、健身俱樂部、銀廚餐廳、美容會館、新光健檢與新光音樂廳等多元設施,傾全力打造以共享經濟理念出發的「全齡生活園區」,一次滿足食衣住行育樂醫七大生活需求。 定期房內清潔並結合智慧科技高端設備,如雲端居家照護系統、App智慧防控、語音管家等,浴室廁所空間配備有緊急求救鈴,遇突發狀況時,可呼叫櫃檯人員協助。長者也可依據自身需求自由使用健身房和游泳池等多項設施。 入住資格: 年齡基本無限制,生活可自理者即可。
[舜禹台灣] 解決無人照護的困境——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計畫
住院無人照護困境 台灣的居民在住院期間可能面臨無人照護的困境,特別是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獨居且無子女的老人來說。這些患者無法負擔看護費用,使得在住院期間無法得到適當的照顧,這也可能會產生一系列與隱憂的問題。據新聞報導“40家醫院試辦開辦!養老無帶看護,解決居住困境,滿意度9成5,這篇新聞描述了台灣養老無人照護的困境及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灣推出了“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計畫”。 獨老住院的悲情 讓我們以一位老人的故事來說明養老無人照護的困境。這位老人經濟狀況不好,生活獨居且無子女。某天,他身患疾病需要養老,然而在醫院裡卻沒有人能夠照顧他,同時他也無力負擔看護費用。在這困境中,他遇到了一位“舜禹學堂”的社工”。這位社工向他介紹了“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計劃”,希望能夠幫助解決他的照顧問題。 多間醫院參與試辦計畫! 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計劃介紹 衛福部推動「住院整合照護試辦計畫」上路。目前核定包括6家醫學中心、16家區域醫院、18家地區醫院等,全台共40家醫院,提供2,847床,病患住院時可不用自帶看護人員。 由通過專業訓練的照服員為病人進行基礎照護,包含身體清潔、進食、上下床、翻身拍背等,自付差額從0元到1,050元不等,讓住院家庭大大減輕負擔。入住這幾間醫院的民眾也可自行選擇是否使用此服務。 (住院整合照護試辦計畫核定試辦醫院 :https://reurl.cc/kXeQWn) 一、什麼是住院整合照護服務: 指病人住院期間,由醫院依病房特性及病人及定嚴重程度之照護需求,安排適當護理及照護輔佐人員共同照護,家屬可以不用全時在醫院陪病照護或另外請自聘看護,病人也能獲得連續性及完整性的照護。 二、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內容: 提供病人住院期間伴隨之必要照護服務,如身體清潔與舒適照護、排泄照護、膳食、活動及安全維護等。 三、要如何加入: 住院整合照護試辦病床由醫院規劃,可直接洽詢醫院,如經醫院評估疾病照護狀況是核接受服務,將由醫院主動說明並取得民眾同意後加入。 四、住院整合照護辦理方式: (一)醫院依病房特性及病人疾病嚴重程度,安排適當照護輔佐人力,以病房團隊人員照護工作分級分工提供住院照護,使民眾於住院期間,醫院能讓家屬可以不用全時在醫院照顧病人(或自聘看護),且病人也能獲得連續性及完整性的照護。 (二)提供家屬選擇權,可不參與條件: 1、家屬自行照顧。 2、家中原聘請之外籍看護工連續照顧。 3、自我照顧獨立之病人(日常生活活動ADL滿分者)。 4、病人特殊狀況,需要1對1照顧服務。 五、負擔費用: 採健保給付與民眾分攤機制,醫院會向民眾收取護輔佐服務費用,收費方式依各家試辦醫院標準為主。 更多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的Q&A,可參閱: https://reurl.cc/kXeQWn 「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計劃」對於台灣住院無人照護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利用此計劃,無法負擔看護費用的住院患者即可得到適當的照顧與支持,隨著台灣推進這一計畫,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夠從這項深思熟慮且重要的計劃中受益,確保沒有人在需要醫療時感到孤獨或得不到支持。希望在未來,類似的體現計劃能夠進一步擴大規模,為更多需要的人提供幫助與支持。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https://dep.mohw.gov.tw/DOMA/cp-2713-46865-106.html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https://reurl.cc/kXeQWn
[舜禹台灣] 免除扶養,讓被遺棄的長者有尊嚴的生活
被遺棄的長者,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支持 你是否曾經看過這樣的新聞:一位孤苦老人,因為經濟困難,生活陷入困境,卻沒有子女願意照顧他,甚至還要向他索取金錢,讓他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這種情況,在台灣並不少見。根據內政部統計有超過2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因為子女不履行扶養義務,而申請免除扶養。這些長者,不僅要面對身體和心理的衰老,還要承受親情的缺失和社會的冷漠。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尊嚴和自主的保障。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免除扶養”的服務來實現。 一位老人的故事,見證了”免除扶養”的力量 林伯伯是一位75歲的老人,他住在台北市一個鐵皮屋裡,三餐不繼,還罹患了癌症。他有兩個兒子,但都不願意回家照顧他,也不提供任何經濟支持。林先生每個月只能靠政府發放的老人年金過活,但這些錢遠遠不夠他支付醫療費用和基本生活開支。其中一位兒子更是厚顏無恥地返家跟林伯伯索取金錢,說是要還債。林伯伯感到痛心,但又因為是自己的血親,只能痛苦地忍受。林伯伯不知道該怎麼辦,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舜禹學堂的社工。 舜禹學堂是一個專門提供各類型的社會福利資訊的社福機構,他們的社工定期到訪各地區的老人居所,提供關懷、諮詢和轉介等服務。當社工發現林伯伯的困境時,他們向他介紹了”免除扶養”的服務。這是一項根據台灣法律規定的法律措施,可以讓長者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減輕或免除對子女的扶養義務。這樣做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 可以讓長者享受更多政府或社會福利,例如低收入戶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 身心障礙補助、長期照護等。 - 可以讓長者減少與子女的糾紛和衝突,避免受到精神或物質上的傷害。 - 可以讓長者保有自己的財產權利,不用擔心被子女侵佔或搶奪。 - 可以讓長者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安養方式。 林伯伯聽了社工的介紹,心中有些動搖,但又有些不捨。他說:”他們雖然不是好兒子,但畢竟是我養大的。我怎麼能跟他們斷絕關係呢?我怎麼能放棄我作為父親的身份呢?”社工耐心地聽了林先生的心聲,並且安慰他說:”林伯伯,我們理解您的心情,您是一位很有愛心和責任感的父親。但您也要想想自己的處境,您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懷和幫助,而不是更多的傷害和壓力。您申請免除扶養並不代表您放棄了您作為父親的身份,而是代表您保護了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您也不用擔心您會孤單或無助,我們舜禹學堂會一直陪伴您,為您提供各種服務和活動,讓您感受到溫暖和歡樂。” 社工與林伯伯討論後,幫助他申請了”免除扶養”的服務。在社工的協助下,林伯伯成功地獲得了法院的判決,免除了對兩個兒子的扶養義務。從此,林伯伯有了新的身分 - 低收入戶,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再受到兒子的騷擾和勒索,也不再為了錢而煩惱。他可以享受政府和社會的各種補助和福利,包括醫療、食物、住宿、交通等。他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安養方式,例如入住老人之家或與其他長者共同居住。他感到自己的尊嚴和自主權得到了保障,也感到社會對他的關懷和支持。 如何申請免除扶養,讓長者能享有社會福利 免除扶養是指在一定的情況下,負有扶養義務的子女可以向法院請求減輕或免除對父母的扶養義務。 一、扶養的義務對象: 1、直系血親相互間,例如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等。 2、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 3、兄弟姊妹相互間。 4、家長家屬相互間,家屬是指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一家的人,不一定要有親屬關係。 5、夫妻相互間。 二、如何減輕或免除扶養: 負有扶養義務的子女可以在以下情形下,向法院請求減輕或免除對父母的扶養義務。 1、父母對子女、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 2、父母對子女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例如自離婚後即未善盡扶養義務、對子女之生活不加聞問、亦未給付扶養費等。 三、申請方式: 負有扶養義務的子女須提出「免除扶養義務聲請狀」遞送至法院。聲請狀中應敘明請求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之事由,並提供相關證據,例如父母未盡扶養義務的證明文件、親友證人出庭作證等。 四、申請流程: 申請免除扶養義務屬於家事事件,依家事事件法規定,首先會進行調解。如果雙方於調解時已有共識(父母同意免除子女的扶養義務),則雙方可以合意請求法院裁定,取得裁定書後,即確定免除扶養義務。如果調解不成,則移由法官開庭審理,並根據各方所提出的證據及情況,裁定是否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五、諮詢窗口及聯絡資訊: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免除扶養義務的問題或需要,您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尋求協助。 1、至全國各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詢問窗口,索取相關資料或諮詢法律程序。 2、至全國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或撥打法律服務專線(412-8518),申請法律服務及免費律師,協助您進行後續免除扶養法律服務。 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免受子女的虐待和剝削 在台灣社會中,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父母有義務無條件地供養子女,而子女則可以隨意地索取父母的金錢和財產。這種觀念不僅違反了人性和道德,也嚴重侵害了父母作為人的尊嚴和權利。幸好,我們有法律可以保護自己。根據台灣法律規定,免除扶養義務是一項有利於被遺棄的長者的法律措施,它可以讓長者減少與子女的糾紛,享受更多的社會福利,保有自己的財產權利,並有更多的生活選擇。如果您或您身邊的長者正面臨著子女不履行扶養義務的困境,請不要猶豫,趕快向法院申請免除扶養義務,讓自己能夠重獲尊嚴和自主。
[Sunyu Taiwan] Anti-Lost Personal Satellite Locator for the Demented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失智症長者走失的危機與困境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新聞?一位失智症的老婆婆,從台中搭火車到台北,卻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和住址,幸好遇到一位熱心的警察,幫她找到了家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有約28萬名失智症長者,預估到2026年將超過40萬人,每1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長者走失的風險非常高,不僅會危及自身的安全,也會給家屬帶來極大的壓力和焦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灣推出了一項創新的服務:防走失個人衛星定位器。 「爸爸,你又去哪裡了?」 - 女兒尋找失智父親的心酸 林小姐是一位上班族,她的父親林先生已經退休多年,罹患了輕度失智症。林先生喜歡出門散步,但常常忘記回家的路,有時候甚至會跑到陌生的地方。林小姐每天都要上班和照顧父親,兩頭燒,常常晚上哭著沿路去尋找父親,整日提心吊膽。她試過用手機定位、貼上姓名和電話的貼紙、給父親戴上手鍊等方法,但都不太有效。她和父親也因此常常發生爭執,不管是失智長者或家屬都感到痛苦和困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舜禹學堂的社工王先生,王先生向她介紹了防走失個人衛星定位器的服務。 「我知道你在哪裡」 - 防走失個人衛星定位器服務介紹 防走失個人衛星定位器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裝置,它可以利用GPS技術定位使用者的位置,並透過手機APP或電腦網站讓家屬隨時查看。這項服務主要針對有走失風險的失智症長者或其他特殊族群,例如自閉症兒童、智能障礙者等。 一、補助對象: 年滿65歲,具備身心障礙手冊(新制第一類或舊制失智症),有獨立外出之行動能力,且有走失之虞者,經各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輔具中心)人員訪視評估後,確實有需要者。 二、申辦地點: 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輔具資源中心或鄉鎮市公所。 三、申請流程: 1、填寫申請表,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輔具資源中心)提出申請。 2、申請書會於各地鄉鎮市公所進行審核,發給核准公文(核定補助金額)。 3、帶著公文找尋廠商,購買GPS定位器,再進行補助申請。 四、補助金額: 1、低收入戶最高補助金額10,000元。 2、中低收入戶最高補助7,500元。 3、一般戶最高補助5,000元。 2年可申請一次補助 五、個人衛星定位器功能: 1、提供防走失個人衛星定位器一台,可選擇不同的款式和顏色,例如手錶、項鍊、胸針等。 2、提供手機APP或電腦網站的使用教學和技術支援,讓家屬可以隨時查看使用者的位置、歷史軌跡、電量等資訊。 3、提供24小時的緊急求助服務,如果發生走失或其他危急情況,可以按下定位器上的SOS鍵,即可聯繫專業團隊,協助處理。 「你不孤單」 失智症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疾病,但不代表我們無法幫助失智症長者及其家屬。防走失個人衛星定位器是一種利用科技創新,提供有效且貼心的服務。它不僅可以幫助家屬找回走失的長者,更可以幫助他們找回信任、安全、自由、快樂等重要的價值。 資料來源: Yahoo新聞 https://reurl.cc/ZWLYgV 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 https://reurl.cc/8jxr1j
[Sunyu Taiwan] I'll take you home! The Journey of a Demented Elderly Man to Find His Family
你是否曾經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神情茫然,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你是否曾經聽說過一位老人,因為失智而走失,讓家屬焦急萬分?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有一天你或你的親友也成為失智者,該怎麼辦? 這些問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假設,而是台灣現今面臨的嚴峻現實。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逐年增加,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將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罹病者有年輕化的現象。而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患有輕微認知障礙占18.01%,失智症占7.64%;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能人口高達85.5萬,2025年更將突破百萬。 林阿嬤是一位75歲的失智老人,住在台中市南區。她有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平時很少回家看她。林阿嬤的丈夫在十年前因為心臟病去世,她就一個人住在老舊的公寓裡。她雖然有退休金,但是生活費不多,只能靠政府的長照補助和社區志工的關懷度日。 林阿嬤的失智症是在三年前被診斷出來的,當時她常常忘記自己的名字、住址和家人的臉。她也常常走出家門,到處亂逛,有時候會迷路,有時候會被不良份子欺負。有一天,林阿嬤又想起了她已故的丈夫,她想去拜拜他。她穿上了她最漂亮的衣服,拿了一束花和一些香火錢,就出門了。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她要去哪裡,也沒有帶手機和錢包。她只記得她丈夫的墓地在市郊的一個山坡上,就搭了一輛計程車過去。到了山坡上,林阿嬤下了車,付了司機所有身上的錢。司機看到她神情茫然,問她要不要等他一下,他可以送她回家。林阿嬤卻說不用了,她要去找她丈夫。司機覺得不對勁,就打算跟著她看看。沒想到林阿嬤走進了墓園裡,就不見了蹤影。 失智症不僅影響個人的記憶、語言、判斷和行為等認知功能,也威脅個人的安全和生活品質。其中最常見且最令人憂心的問題就是走失。根據警政署統計資料,所有走失老人中,患有失智症者占4成,可說是老人走失的好發族群。而根據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調查,每位失智者平均每年走失1.7次,每次走失平均花費3.8小時才能找回。 那麼,在這個高風險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保護失智者不走失?或者如果不幸發生了走失事件,我們該如何快速有效地尋找他們?這裡要介紹一個失智老人福利,就是愛心手鍊。 什麼是愛心手鍊? 愛心手鍊是一種專為失智者設計的防走失裝置,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推動,自2015年開始實施。愛心手鍊的原理是在手鍊上嵌入一個RFID晶片,裡面儲存了失智者的基本資料,如姓名、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等。當失智者走失時,只要有人發現並通報,或是遇到配備讀取器的警察、社工、志工等,就可以透過掃描手鍊上的晶片,快速獲得失智者的資料,並聯絡家屬或相關單位,協助失智者安全回家。 愛心手鍊有什麼好處? 愛心手鍊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方便攜帶:愛心手鍊是一種輕巧的飾品,可以隨身佩戴在手腕上,不會造成不適或負擔。也不需要更換電池或充電,可以長期使用。 保護隱私:愛心手鍊上的晶片只能由特定的讀取器讀取,一般人無法看到失智者的資料,避免了個資外洩或不必要的困擾。 提高安全:愛心手鍊可以幫助失智者在走失時被及時發現和救援,減少他們在外面遭遇危險或意外的風險。也可以減輕家屬的憂慮和焦慮,增加他們的信心和安心。 促進友善:愛心手鍊是一種象徵失智友善的標誌,可以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識別出失智者,並給予他們適當的關懷和協助。也可以提高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和關注,創造一個更包容和友善的環境。 如何申請愛心手鍊? 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是失智者,並想要申請愛心手鍊,你可以參考以下資訊 申請資格:有走失之虞者(失智症、智障者及精神病患)及為家人走失做預防者。 申請方式:你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式申請愛心手鍊: 線上申請:你可以登入各縣市政府網站,進行線上申辦作業。 臨櫃申請:你可以攜帶相關文件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衛生局辦理申請。 申請費用:符合資格者免費,自費者,依各縣市規範辦理。 失智老人走失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台灣每年有近半數的失蹤長者是失智者。失智老人走失不僅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危險和困擾,也會增加社會資源的負擔和浪費。因此,預防失智老人走失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預防失智老人走失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避免失智老人獨自在家、給予失智老人生活目標、參與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活動、到警政單位建立「身心障礙者資料庫」、申請失智症手鍊「愛的手鍊」、使用即時定位資訊設備等。 此外,社會福利機構和志工們也可以提供各種形式的協助和資源,例如:提供新型預防走失輔具「緊急連絡卡」、張貼尋找失智長者的海報、提供協尋走失的服務,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失智者和家屬能夠享受到這些服務,讓失智者能夠安心地生活,也讓家屬能夠放心地照顧。
[舜禹台灣] 年長的她獨居在殘破不堪的老宅,危機四伏該如何解決?
老來居,大不易 獨老成居住弱勢 87歲陳婆婆住在沿海地小巷內50多年老屋,長期遭受海風侵襲屋頂漏水、壁癌嚴重,屋梁支架也腐鏽,年初地震將屋簷的屋梁震落,屋瓦破洞,內牆更是嚴重龜裂與壁癌,每逢下雨就要拿盆接水,家裡濕答答,陳婆婆說,年紀大了,生活將就過,起碼有家可遮風避雨。 目前台灣高齡族約380萬,其中「獨居」或「老老照顧」接近百萬。人老了,房子也跟著老了,粗估至2030年,40歲老屋恐占全台房屋三成。 台灣有不少長輩獨居老房,有的老屋漏水、大門與浴室門把或門栓損壞,僅拿繩子拉門、綑綁當鎖,新舊電線外露宛如蜘蛛網,成了居家安全隱憂,何時會面臨危樓、無家可歸的風險,好似只能聽天由命。 沒錢、沒人幫 長者面臨修繕困境 陳婆婆,獨居在老宅已長達50多年,隨著老屋老化,房屋早已殘破不堪,屋頂破洞,屋內因漏水潮濕,多處已遭腐蝕及壁癌入侵,由於無子女,婆婆自己靠著簡易布料及垃圾袋暫時遮蔽破洞,屋內放置水桶接雨水,渡過困境。婆婆也曾想過要請人來修理家中,但不知要求助於誰,而且聽鄰居說要花一大筆錢,經濟困頓、三餐不繼的她,打消了念頭,想說能過一天算一天就好。 透過社工資源轉介 讓陳婆婆有了真正安全的家 某日,社福中心的社工(化名:小庭)來到陳婆婆家中附近的活動中心辦理宣導活動,活動結束後,小庭於回程的路途中發現蓋滿垃圾袋的陳婆婆家,因此下車前往關心,聽著陳婆婆哭訴,娓娓道來獨居生活,因經濟弱勢無力負荷房屋修繕費用,因此只能以垃圾袋遮風避雨,小庭將資料及照片整理後,告訴陳婆婆現在有一個老房屋修繕計劃可以協助,陳婆婆開心的孩子一般,不停表示感謝。 透過小庭的資源轉介下,協助申請「中低收入老人修繕住屋補助」,幫陳婆婆修繕了屋頂防水、排水系統,也將屋內毀損的地面一併進行修補,最後於臥室及浴室安裝扶手,讓陳婆婆有了安全舒適的家。 中低收入老人修繕住屋補助,最高10萬元 ! 類似陳婆婆個案的並非少數,老人加老宅,再加上經濟弱勢,生活品質及安危更是雪上加霜。各縣市政府看到警訊,推出「中低收入老人修繕住屋補助」,改善困居弱勢長者的棲身之所。 一、申請資格: 1、設籍該縣市且年滿65歲以上。 2、該縣市列冊之低收入戶老人或中低收入戶老人(依縣市規定)。 (提醒:要實際居住在該地址) 二、修繕內容: 主要針對現住房屋的給水、防水、廚房、排水、屋頂、臥室、衛浴等設施設備,或是因不堪使用需修繕或改善住宅安全輔助器具、走道改善等等(依各縣市規定)。 三、房子屬於租賃,可以申請嗎? 可以,目前只有宜蘭縣規定要自有住宅才能申請,其他縣市在屋主同意下且符合相關規定可以申請(如:合法建築、居住年限等等,也依各縣市規定)。 四、如何申請? 1、申請單位:戶籍地之鄉(鎮、市)公所。 一定要先到戶籍地之鄉(鎮、市)公所辦理申請,經審核同意後才可以做修繕。 2、申請文件: 2.1申請表。 2.2三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 2.3低收入戶證明或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相關資料。 2.4房屋所有權狀影本。 2.5施工修繕前、後照片與修繕費用收據或發票正本。 2.6申請人郵局存簿封面影本。 2.7其他相關文件,依各縣市規定。 如果房子是租賃的,要多準備下列2項: 1、租賃契約書影本。 2、房屋所有權人修繕同意書。 五、補助金額: 依各縣市規範及預算而有不同,大致上3至5年內最高補助10萬元,若曾補助過但使用年限為到期前也不可重複申請。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鄰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或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解答。 資料來源: 各縣市政府中低收入老人修繕住屋補助辦法 https://reurl.cc/8jye9g

Opinions

Please fill out the form to send us comments or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while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our site.

Submitted!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within 1 business day, thank you!
The information is incorrect, please re-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