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Resources

[Sunyu Taiwan] Lung Cancer Threats: The Hidden Health Concerns of Taiwan's Population
Data Alert: Lung Cancer Kills 10,000 People Every Year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MOHW), lung cancer has been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Taiwan for many years. in 2022, there will be more than 16,000 new cases of lung cancer in Taiwan and nearly 10,000 deaths. These figures not only reflect the serious threat that lung cancer poses to people's health, but als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prevention and diagnosis. Lung cancer patients face many challenges, including physical discomfort, side effects of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ut also place a heavy burden on their families. For example, chemotherapy can cause severe nausea and fatigue; radiation therapy can cause localized skin burns and swallowing difficulties. In addition, lung cancer patients often suffer from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chronic coughing, which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ir daily lives. Celebrity Cases: Wang Jianmin's Fight Against Cancer Recently, the news of well-known artist Wang Jianmin suffering from stage 4 lung cancer has shocked the performing arts circle and the public. According to reports, Wang's cancer has spread to his brain, and his health is deteriorating to the point that he once thought of losing his life. In an interview, Wang said that he had lost so much weight that he was "so thin that he couldn't see anyone".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serious impac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on a patient's body,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Wang Jianmin's case has sparked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lung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any people have begu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r health checkups, and mo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link between bad lifestyle habits such as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Early Detection Program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hreat of lung cancer,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MOHW) has launched the Lung Cancer Early Detection Program. The program aims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through early screening, which in turn improves treatment outcomes and survival rates. I. Program Content 1. Screening Targets People with any of the following risk factors for lung cancer and who have health insurance status should undergo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examination of the chest once every two years. (a) People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lung cancer: males aged 50-74 or females aged 45-74 whose parents, children or siblings are related by blood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lung cancer. If they are smokers, they should agree to receive smoking cessation services. (b) Heavy smokers: Heavy smokers between the ages of 50 and 74 with a smoking history of 30 pack-years or more who are still smoking or have not quit smoking for 15 years. If they are smokers, they should agree to receive smoking cessation services. 2. Screening method: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Screening is conducted once a year. 3. Screening locations: A number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throughout Taiwan participate in this program, covering the northern, central, southern, and eastern regions. List of participating hospitals: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619&pid=15785 Application process The public can make an appointment for screening with the participating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ake a questionnaire to confirm whether they are eligible for the screening. The public can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the participating hospitals for a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to confirm whether they meet the screening criteria. Those who meet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can receive LDCT examin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ill be read by a professional doctor and communicated to the public. Subsidized content Eligible citizens will receive a full subsidy, including the cost of the LDCT examination and the doctor's consultation fee. The launch of this program not only reflects the government's emphasis on national health, but also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in high-risk groups. Through regular screening, we can expect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ate of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which will in turn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s and survival rates. 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ung Cancer Early Detection Program marks an important step in Taiwan's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orts. However, the prevention of lung cancer requires not only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but also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everyone. High-risk group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screening program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for early detection. Healthy lifestyle habits, especially smoking cessation, are the key to preventing lung cancer. Regular health checkup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keep an eye on one's health status. Only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ublic can we truly reduce the threat of lung cancer and break new ground for public health in Taiwan. Let's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healthy and happy Taiwan! Source: Hush News https://reurl.cc/2jkNX4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9&pid=15552
[舜禹台灣] 免費心理諮商方案上路:對抗創傷後症候群
免費心理諮商方案上路:對抗創傷後症候群 台灣網路霸凌現象加劇 在台灣,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霸凌的現象日益嚴重。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約有30%的年輕族群曾經遭受過網路霸凌,其中不少人因而承受了長期的心理壓力與創傷。這些網路霸凌行為,雖然看似輕微的言語攻擊,但對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在生理方面,受害者可能出現焦慮、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和其他身體疾病。經濟上,因為心理健康受損,許多人無法專心工作或學習,進而影響其職業發展和學業成就,間接造成經濟損失。社會上,網路霸凌還可能引發人際關係的疏離,讓受害者變得孤僻、封閉,不敢與人交流,進一步加劇了其心理困境。 青少年至中壯年無一倖免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遭受網路霸凌的人數已超過百萬。這些受害者遍布各行各業,年齡層涵蓋了青少年到中壯年。網路霸凌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公開羞辱、謾罵、造謠中傷、散佈隱私等,這些行為不僅侵犯了個人的隱私權,更嚴重損害了其自尊心和心理健康。許多受害者因為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選擇了極端的解決方式,如自殘或自殺,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社會問題。 創傷後症候群(PTSD) 最近,台灣藝人王思佳因為假包風波而陷入創傷後症候群,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起事件讓我們看到了網路言論對個人的巨大影響。王思佳在面對大量的網路謾罵和攻擊後,身心俱疲,最終罹患了創傷後症候群。 創傷後症候群(PTSD)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通常發生在個人經歷或目睹了創傷事件之後。症狀包括重複回想創傷事件、情緒低落、易怒、失眠、過度警覺等。對於罹患者來說,這些症狀不僅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導致長期的心理健康問題。 面對創傷後症候群,首先需要自我檢查和自我覺察。如果發現自己有持續性的情緒低落、無法控制的恐懼或焦慮、頻繁回想創傷事件等症狀,應該立即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和幫助。自我救助方面,可以通過日常運動、正念冥想、與親友傾訴等方式,來緩解壓力和情緒。王思佳的案例提醒我們,網路言論的力量不可小覷,無論是發言者還是受害者,都需要對言論的影響力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介紹 為了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網路霸凌導致憂鬱、情緒困擾等問題,台灣衛生福利部推出了「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旨在提供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幫助受害者走出困境,重拾自信與健康。 青壯世代心理風暴來襲,30至45歲族群每4人就有1人有憂鬱、焦慮,盛行率最高。衛福部今年擴大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方案至45歲,113年8月1日起正式上路。 3次免費心理諮商申請方式、資格條件一次看 Q:誰能申請免費心理諮商? A:滿15歲至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者,攜帶身分證明文件,都可以申請。 Q:需要支付其他費用嗎? A:本方案補助3次心理諮商費,不含掛號費等其他行政規費,建議民眾於預約時,先向機構確認須另支付之其他項目費用及金額。 Q:如何預約? A:先查詢合作機構,再直接聯繫機構預約,當天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就可以諮商。透過電子系統,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民眾上網即可查詢附近合作機構及預約名額狀況。 Q:哪些機構有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 A:今年合作機構可望增至500家,單一院所由每週服務8人次,上升至12人次。衛福部也建置「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民眾8/1起可以上官網查詢附近合作機構及預約名額狀況。 Q:如何使用本方案的心理諮商? A:掌握4個口訣,查詢、預約、準備及諮商。 查詢:查詢本方案合作機構(網址:https://sps.mohw.gov.tw/mhs)。 預約:聯繫合作機構,預約使用服務。 準備:攜帶身分證明文件以供查驗。 諮商:至合作機構接受諮商。 Q:可以選擇居住地以外的合作機構進行心理諮商嗎? A:可以。本方案無戶籍或居住地縣市之限制。 Q:可以使用通訊方式進行心理諮商嗎? A:可以。可查詢本方案合作機構名單中,有執行通訊心理諮商之機構,進行預約。 Q:如之前已使用過「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3次心理諮商服務,還可以參加「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嗎? A:可以。本方案補助次數(3次)自本方案辦理期程內(113年8月1日至114年12月31日)獨立計算。 這個方案主要針對18至45歲的族群,申請流程簡單且便捷。整個過程完全免費,旨在減輕年輕人的經濟負擔,讓更多人能夠獲得專業的心理支持。 方案提供了一對一的心理諮商服務,參與者不僅可以在專業的心理師引導下探討自身的心理問題,還可以通過團體活動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年輕族群的希望之光 網路霸凌對受害者的影響深遠且嚴重,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創傷,更可能影響到其生理健康和社會生活。王思佳的案例再一次提醒我們,言論自由不應以傷害他人為代價。面對創傷後症候群,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專業支持。「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正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支持系統,為受害者提供了寶貴的心理諮商和幫助。通過這項方案,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走出陰霾,重新擁抱生活的美好。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尊重的網路環境,讓每一個人都能在網路世界中感受到安全與支持。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心靈健康與和諧的發展。 資料來源: ETtoday https://reurl.cc/Wxpjmk 衛生福利部 https://www.mohw.gov.tw/cp-16-75401-1.html
[Sunyu Taiwan] A Shield to Support Cancer Patients: Nutritional Supplement Service
全民挑戰 - 癌症 癌症,這個名詞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再陌生,它是一種細胞失去正常生長控制機制,異常繁殖形成惡性腫瘤的疾病。癌症對患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生理上,它侵蝕身體,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和生活品質;經濟上,治療費用高昂,常常使家庭負擔沉重;社會上,它可能導致患者面臨工作障礙與社交活動的限制。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台灣每年有約數十萬人被診斷出癌症,癌症已成為台灣民眾的主要死因之一。這不僅是個體的健康危機,也是全社會必須面對的挑戰。 昂貴的治療與營養品的經濟負擔 近期台灣社會廣泛討論的一則新聞“癌症治療花費高!”反映了廣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癌症的治療不僅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高昂的醫療費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伴隨身體虛弱,需要高品質營養品以支持身體功能和加速恢復。然而,這些營養品的費用往往不菲,對於已經負擔巨大醫療開支的家庭來說,額外的營養品支出無疑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癌友營養品補助服務 為了減輕癌症患者的經濟負擔,台灣政府提供了營養品補助服務。這項補助旨在幫助因癌症治療導致身體虛弱的患者獲得必要的營養支持。申請對象主要是低收入、中低收入及陷入生活困境的癌症患者。申請流程涵蓋了從填寫申請表到提供相關醫療證明文件等步驟。經過審核後,符合條件的患者可以每月獲得營養品補助。 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滿分療程加分-癌症病友營養支持服務專案 台灣癌症基金會關心癌友在治療期間因副作用造成攝食量不足、體重下降等問題,透過定期關懷及免費提供營養品,幫助癌友提升體力穩定體重,對抗癌症。 一、服務對象 1、家境清寒、中/低收入戶之癌症病友。 2、正處於癌症治療期間,出現腸胃道副作用(吸收不佳、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導致體重下降,需營養品補充者。 二、申請方式 1、癌友本人或家屬向本會提出申請 2、或由志工填寫轉介單轉介至本會 三、服務方式 1、本會接到醫院轉介單後,由本會社工師會談評估家庭經濟狀況、營養師面訪評估營養狀況後,由營養師評估提供營養品補助每位個案1-2個月,每天6-8罐。 2、本會將依據癌友需要提供衛教諮詢及關懷訪視,並評估是否需提供其他資源協助。 四、洽詢電話 北區聯絡窗口:(02)87879907分機208 游懿群 護理師 南區聯絡窗口:(07)311-9137分機208 何文心 社工師  癌症希望基金會:營養品補助 一、適用對象 1、18歲以上,罹患癌症且正進行積極性治療(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等治療)者。 2、因罹癌使生活陷入困境者。 3、經醫院營養師或本會營養師評估確實有營養品需求者。 二、申請方式 1、單位轉介:轉介單位評估後,填妥附件之「補助申請單」,並備妥應附文件,以傳真、e-mail或郵寄至本會。 2、自行求助:填妥附件之「補助申請單」及備妥應附文件,以親洽、傳真、e-mail或郵寄本會。 三、應附文件 1、近三個月內之罹癌「診斷證明書」。 2、近三個月內之同住全戶人口戶籍謄本詳盡版。 3、近一年同住全戶人口完稅之綜合所得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財產歸屬資料。(具低收/中低收證明者免付)。 4、相關特殊身份證明文件,無則免付。 5、補助申請單、個人資料同意書、營養評估單。 四、補助內容 提供48(罐或包)/月之營養品,最多連續三個月。 ❋營養品之品項:按本會認可符合癌症病友使用之營養補充品;有特殊配方需求者,將依營養師評估建議之品項為主。 ❋領取方式:親領或寄送(自付運費)。 透過營養品補助計劃,顯示了對癌症患者全面照護的承諾。這不僅是對患者健康的直接支持,也是對他們經濟和社會生活品質的一種保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php?IDno=2860 癌症希望基金會 https://www.ecancer.org.tw/service/resource_grant/oral_nutritional_supplements
[舜禹台灣] 台灣癌症防治:「五癌篩檢」服務
十大死因之首-癌症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5.2萬人死亡。 癌症是細胞異常分裂與生長的疾病,其形成原因可能涉及遺傳、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癌症不僅帶來嚴重的生理困擾,如疼痛、疲勞,以及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副作用,同時也對患者和家庭造成重大的經濟壓力。社會層面上,癌症患者可能面臨就業困難、社會孤立等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已多年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每年新診斷個案數十萬計,顯示癌症問題的嚴重性與持續性。 癌症年輕化 近期台灣媒體報導"不菸不酒竟罹癌!醫曝「大腸癌年輕化」"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這一趨勢表明,即使健康的生活方式亦可能無法完全避免癌症。為降低罹癌風險,公眾應採取以下幾項措施:定期進行癌症篩檢;維持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避免過度曝露於有害化學物質與輻射;保持適度運動;戒菸限酒。這些方法有助於提早發現癌症並降低其發生機率。 「五癌篩檢」服務介紹 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 台灣的「五癌篩檢」計劃是政府推動的重要公共衛生服務,針對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及肺癌五種高發癌症。這項篩檢服務主要對象包括特定年齡層的男女。透過這些篩檢,可以大幅提升早期發現與治療的可能性,從而增加治癒率。 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就能免費篩檢喔。 一、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二、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三、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四、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五、肺癌: (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二)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民眾若不確定自己是否符合免費五癌篩檢資格,或不知道要去哪裡篩檢,可攜帶健保卡就近到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洽詢,若想進一步查詢篩檢地點,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 「五癌篩檢」是台灣對抗癌症的一項重要策略,其目的是透過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來降低癌症的致死率。透過這些篩檢,不僅可以減少癌症帶來的生理與經濟負擔,更能在社會層面減輕由癌症引起的各種衝擊和壓力。 癌症的防治是一項複雜且長期的挑戰,涉及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各層面的共同努力。台灣的「五癌篩檢」服務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預防措施,使得早期發現和治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reurl.cc/jW7LW2 三立新聞網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454628
[Sunyu Taiwan] Supporting Silver-Haired Cancer Patients in Remote Areas: Taiwan's Transportation Subsidy Program for Medical Care
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 根據新聞報導“每4分19秒一人罹癌”突顯了癌症在台灣的嚴峻現狀。為了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台灣推行多項預防策略,包括增進國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知,如定期運動、健康飲食,以及避免接觸已知的致癌物質。同時,政府積極推動癌症篩檢計畫,旨在早期發現和治療,以提高治療成功率。 70%的偏鄉癌症病友因交通不便考慮過放棄治療 癌症,一種當細胞異常生長形成惡性腫瘤的疾病,不僅威脅生命,更帶來多重影響。從生理上的痛苦、長期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到經濟壓力的增加及家庭負擔,社會層面上也因失能工作和增加醫療支出影響整體經濟。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超過數十萬人,顯示癌症已成為民眾健康的主要威脅。 癌症治療通常需要長期且持續的療程,如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病患需頻繁往返醫院,每週甚至每天一次。這些治療方式伴隨著嚴重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疼痛和極度疲勞,使得長距離旅行更加艱辛。缺乏適當的交通支援會顯著增加旅途中的風險和不適。 在偏遠地區,交通設施稀缺,許多癌症病患常需獨自前往醫院,從南部和東部地區的家中跋涉至醫院,治療完畢後又要趕回家,無論是搭乘長途巴士或騎乘機車穿越崎嶇的山路,都極度消耗體力。這樣高頻率的往返對偏鄉的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大障礙,讓許多人選擇放棄持續治療。 城市居民可能難以想像偏鄉看病的不便。調查顯示,超過70%的偏鄉癌症病友因交通不便考慮過放棄治療,就醫的艱辛甚至超過了治療的副作用。在東部和南部等地區,病友前往醫院可能需要超過四小時的車程,交通和醫療設施的不足使得治療之路變得更加困難,對時間和金錢的需求增加。 偏鄉就醫交通補助介紹 面對偏鄉銀髮癌友就醫的交通困難,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富邦人壽合作推出“銀髮偏鄉就醫交通補助”計劃。這項補助不僅提供金錢上的支援,還包括交通工具媒合服務,以實質行動減輕癌友就醫途中的身體與心理負擔。此補助特別針對經濟弱勢、居住於偏遠地區的60歲以上癌症病人,旨在確保他們能持續接受必要的治療。 一、補助地區: 全台各地,中南部、東部地區為主。 二、補助方式: 補助8,000元現金或交通工具媒合服務12,000元額度。 (註:交通媒合服務將視服務地區提供,並由基金會評估安排) 三、申請資格: 1、60歲以上癌友 2、住家距離醫療院所10公里以上 3、積極治療中,且每月至少回診治療一次 4、經濟弱勢(由本會審核評估) 四、需檢附資料: (填表前須先準備) 1、申請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2、全戶戶籍謄本(申請日期3個月內)或戶口名簿影本 3、中低收入戶證明/清寒證明資料 4、診斷證明書 5、收款帳戶封面影本 (限本人) 五、諮詢電話:(07)311-9137#208 六、線上申請網址:https://reurl.cc/Wxd5Wy 台灣社會對於癌症的關注持續高漲,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措施以應對這一挑戰。從提升癌症預防意識到實施銀髮偏鄉就醫交通補助,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降低罹癌率,更是對偏鄉癌症病友的重要支持,確保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都能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和支援。这是我們共同責任,也是向前邁進的基石。 資料來源: 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421/7902303 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countrysidecare.canceraway.org.tw/
[Sunyu Taiwan] Womb Removal Disability Benefit for Women to Regain Confidence and Hope
女性面對失能後的挑戰 切除子宮和兩側卵巢,對於女性來說,是一個極具衝擊的醫療決定。不僅會影響女性的生理機能,如月經、荷爾蒙、性功能等,也會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不安,如自我價值、身份認同、生育能力等。此外,切除子宮和兩側卵巢的手術,也會影響女性的經濟和社會角色造成影響,如工作、收入、家庭、人際關係等。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每年有約2萬名女性因為各種原因而接受切除子宮和兩側卵巢的手術。這些原因包括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此外,術後的恢復期也是一個考驗,需要休息和調養,可能影響工作和收入。為了幫助這些女性減輕手術後的困境,勞工保險局提供「勞保失能給付」,這個給付補助的目的是讓這些女性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調適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並重建自信和希望。 遇見「勞保失能給付」 小安是一位28歲的記者,因為工作關係,常常日夜顛倒,疏忽自我照顧。去年底,她發現自己有異常出血的情況,就醫診斷後發現是子宮肌瘤。醫生建議她盡快接受切除子宮和兩側卵巢的手術,以免肌瘤惡化或轉變成惡性腫瘤。 這對於一位年輕女性來說,是一個艱難而重要的決定。小安不僅擔心手術後可能影響她的生理機能,如更年期提前、骨質流失、乳房萎縮等,也擔心自己的心理狀況,如是否還能保持女性特質、是否還能找到愛情、是否還能生育等。更何況,手術後也必須休息一段時間,不知道何時可以康復,害怕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出了問題。 在這個困惑和無助的時候,小安幸運的遇到了舜禹學堂的社工。舜禹學堂的社工在得知小安的情況後,立刻給予她溫暖和關懷,並耐心地陪伴她走過手術前後的各種困難。在過程中,社工也向小安介紹了「勞保失能給付」,並協助她申請和領取給付補助。 「勞保失能給付」介紹 「勞保失能給付」主要內容是,對於因為疾病或意外而接受切除子宮和兩側卵巢手術的女性,可依據失能診斷申請不同等級的理賠,這項補助不受其他收入或財產的限制,也不影響其他社會保險或福利的領取。 一、申請資格: 1、失能診斷永久失能日是2022年4月1日或之後。 2、失能是在加保生效期間發生的。 3、失能是因為傷病而割除子宮和兩側卵巢,而不是因為其他原因,例如避孕或個人意願。 二、失能理賠等級與日數: 1、切除子宮被列為第12級失能,給付天數為100天。 2、切除兩側卵巢被列為第11級失能,給付天數為160天。 3、同時切除子宮和卵巢的,只能擇高理賠,所以申請第11級,給付天數則是160天。 三、申請給付金額: 簡單舉例說明,申請人如果投保薪資是級距43,900元,換算即可領取以下金額: - 切除子宮:14萬6千333元 - 切除兩側卵巢:23萬4千133元 - 同時切除子宮和卵巢:23萬4千133元 四、申請流程: 1、請醫生開失能診斷書逕寄勞工保險局。 2、然後再檢具勞工保險失能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等文件,經由投保單位向本局申請。 (勞工保險局各地辦事聯絡資訊:https://www.bli.gov.tw/0009139.html) (勞工保險失能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下載:https://www.bli.gov.tw/0103236.html) 而且好消息是,自2022年4月1日起,勞保取消了女性切除子宮的45歲給付門檻,以避免歧視女性。 切除子宮和兩側卵巢,不是女性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勞保失能給付」,不僅是一項經濟上的援助,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支持。透過這項給付,許多因為子宮切除手術而面臨困境的女性,可以得到適切的協助和關懷,讓她們能夠重新找回自信和希望。 資料來源: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https://www.bli.gov.tw/0014571.html https://www.bli.gov.tw/0004766.html

Opinions

Please fill out the form to send us comments or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while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our site.

Submitted!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within 1 business day, thank you!
The information is incorrect, please re-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