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舜禹台灣] 保障長者基本生活,緩解台灣老人貧窮問題
老人貧窮現象攀升 貧窮老人在台灣指的是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缺乏足夠經濟資源應對基本生活需求的長者。生理上,這些老人由於經濟限制,可能無法獲得必要的醫療照護和健康管理;經濟上,他們可能因沒有足夠的退休金或儲蓄而持續面臨生活困難;社會上,貧窮可能導致孤立無援,缺乏社交活動,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根據統計,台灣的老年貧窮率逐年攀升,導致越來越多老人生活在貧困之中。這種現象的持續,主要是由於退休金制度不足、長期照護支出增加以及老年人口比例提高等因素。 防範與減少老人貧窮 數年前“74歲父親為身障子女撿回收、賣菜”的事件,驚動社會,也讓政府及社會思考可以採取多種措施來防範與減少發生機會。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基本收入保障的投入,提供足夠的社會福利和緊急援助,特別是對於無法工作的高齡者。其次,擴展社區基礎的支持系統,如社區照護中心和志工服務,以提供日常生活支持和情感慰藉。再次,加強公眾對老年貧窮問題的認識和教育,提高社會對此議題的關注和參與。 捍衛老人基本生存 -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 其中對於老人收入的基本保障,就屬「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最為重要。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是台灣政府為了提供經濟上的基本保障給貧困老人而設立的福利制度。此津貼旨在幫助那些收入低於一定標準的老人,改善其基本生活條件。申請對象通常是那些收入和資產低於政府設定的標準線的長者。申請流程包括提供相關財務證明和個人資料,通過當地的社會福利辦公室進行審核。津貼金額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旨在覆蓋基本生活費用,如食物、住宿和醫療支出。這一政策有助於減輕老人的經濟壓力,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一、申請條件 (一)年滿65歲,實際居住於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且最近一年居住國內超過183日。 (二)未接受政府公費收容安置。 (三)未入獄服刑、因案羈押或依法拘禁。 (四)家庭總收入及財產符合下列基準: 1、家庭總收入:按全家人口平均分配之金額,每人每月未超過中央主管機關或直轄市主管機關當年公布最低生活費標準之2.5倍,且未超過臺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之1.5倍。但有特殊情形,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報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不在此限。 2、全家人口存款本金、投資及有價證券價值計算之合計金額:全家人口僅申請人一人時,未超過新臺幣250萬元;每增加一人,以增加新臺幣25萬元為限。 3、全家人口所有之土地或房屋:未超過合理之價值。 (1)、土地價值:以公告土地現值計算。 (2)、房屋價值:依主管稽徵機關核計之房屋現值計算。 二、全家人口計算範圍 (一)新制:111年度1月1日起,家庭總收入及財產,其應計算人口範圍及計算方式,準用社會救助法第五條、第五條之一、第五條之三相關規定。 1、申請人 2、配偶 3、一親等直系血親 4、同戶或同住之直系親屬 5、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人 (二)舊制:本辦法111年1月1日修正生效前已領取本津貼,且資格未曾中斷者,全家人口應列入及不列入應計算人口之範圍,修正施行前之規定較有利者,依原規定辦理。 1、申請人及其配偶。 2、負有扶養義務之子女及其配偶。 3、前款之人所扶養之無工作能力子女。 4、無第二款之人,以實際負擔扶養義務之孫子女。 5、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人。 三、不列入全家人口應計算範圍(下列為舊制內容) (一)無共同生活事實之出嫁女兒或子為他人贅夫者及其配偶、子女。 (二)無共同生活事實之已喪偶之媳、贅婿及其子女。 (三)不得在臺灣地區工作之非本國籍配偶或大陸地區配偶。 (四)應徵(召)集入營服兵役或替代役現役。 (五)在學領有公費。 (六)入獄服刑、因案羈押或依法拘禁。 (七)失蹤,經向警察機關報案協尋未獲,達6個月以上。 ※111年1月起,新制準用社會救助法第5條第三項認定。 四、申請方式 (一)應檢附申請書、證明文件、資料,向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以書面提出申請。 (二)文件、資料未備齊者,鄉(鎮、市區)公所應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屆期未補正者,不予受理。 (三)公所於申請人備齊申請文件、資料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調查及初審後,須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 (四)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委任或委辦鄉(鎮、市、區)公所核定及撥付。 五、申請文件 (一)申請人身分證影本、戶口名簿影本或電子戶籍謄本、印章 (二)申請人郵局存簿封面影本 (三)其他證明文件,如身心障礙證明、學生證明、失蹤證明等 (四)申請書 (請至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網站下載) 六、補助金額 (一)未達最低生活費1.5倍,且未超過臺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之1.5倍者:每月發給8,329元。 (二)達最低生活費1.5倍以上,未超過2.5倍,且未超過臺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之1.5倍者:每月發給4,164元。 七、備註 (一)補助競合:同時符合領取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國民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國民年金身心障礙基本保證年金、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費之資格者,僅得擇一領取。具申請其他政府津貼資格者,其領取本津貼之資格及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召集直轄市、縣(市)政府會商訂定。 (二)停止發放:經審核發給本津貼者,申請人未符合第二條規定之請領資格或死亡時,本人或其法定繼承人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通知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依規定辦理,並自事實發生之次月起停止發給本津貼。 解決老人貧窮問題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挑戰,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台灣的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但我們需要更全面的政策和措施來確保所有老人都能有尊嚴和安全的晚年。展望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如何有效實施和調整這些福利政策,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的變化,將是台灣面臨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reurl.cc/Aj4dZp
[舜禹台灣] 義乳胸衣補助:支持乳癌康復者的重要福利
年增千例的乳癌 乳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之一,其形成通常與遺傳、生活習慣、環境因素及荷爾蒙水平有關。乳癌不僅對個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更會在生理、心理、家庭、經濟及社會各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生理上,乳癌可能導致身體形象及功能的改變;心理上,則可能引起焦慮和抑鬱;家庭關係可能因病情而緊張;經濟負擔包括治療費用和可能的工作喪失;社會層面上,患者可能面臨歧視或隔離。 乳癌術後的挑戰 根據最近的報導,台灣年輕乳癌患者年增五千例,其中17%為晚期病例,這一數據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恐慌。乳癌的治療方式通常涉及多個層面,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等,每種治療方式的選擇取決於癌症的階段、類型、患者的健康狀況及個人偏好。乳癌手術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單側或雙側乳房的切除,這不僅影響患者的外觀,也可能對身體結構造成長期的影響,如脊椎受力不平衡導致的側彎和肩頸痠痛。義乳胸衣不僅在心理和外觀上提供支持,更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健康。台灣為了支持乳癌患者,提供了義乳胸衣的補助,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並改善生活品質。 癌症希望基金會 - 義乳胸衣補助計畫 台灣的義乳胸衣補助計畫旨在幫助乳癌康復者改善生活品質,該補助包括專為切除手術後的患者設計的胸衣和義乳。申請對象通常是已經接受過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申請流程包括向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出申請,提交醫生證明和相關醫療資料。補助的具體內容包括義乳胸衣及義乳的部分費用,以降低患者的經濟壓力。透過這一補助計畫,希望能夠更好地支持乳癌患者的身心康復。 一、適用對象 18歲以上,乳癌經全乳房切除且具有政府核定之低收入戶資格者。 二、申請方式 1、單位轉介:轉介單位評估後,填妥附件之「補助申請單」,並備妥應附文件,以傳真、e-mail或郵寄至癌症希望基金會。 2、自行求助:填妥附件之「補助申請單」及備妥應附文件,以親洽、傳真、e-mail或郵寄癌症希望基金會。 三、檢附文件 1、三個月內之罹癌診斷證明書且醫師囑言欄位須有「乳癌經全乳房切除」字樣。 2、近三個月內之同住全戶人口戶籍謄本詳盡版。 3、低收入戶證明書。 4、補助申請單、個人資料同意書。 四、補助內容 補助費用上限為5,000元之購物金,限定癌症希望基金會指定合作廠商,補助範圍「活動式義乳一顆及胸衣一件」或「固定式胸衣一套」,選購商品之數量金額超過補助額度時,請自行負擔餘款。 乳癌是一個需要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的重要健康議題。透過義乳胸衣補助計畫,不僅可以幫助乳癌康復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復原,也是社會對於乳癌患者展現關懷與支持的一種方式。此補助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她們能夠以更加積極和健康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康復之路。政府和社會應繼續推廣這類支持措施,鼓勵更多患者在治療與康復過程中獲得必要的幫助和支援。 資料來源: TVBS https://news.tvbs.com.tw/life/2458223
[舜禹台灣] 助攻戰勝酒癮:酒癮治療補助計畫
酒癮的蔓延與禍害 酒癮,作為一種成癮性疾病,其形成原因多元。個體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交互作用,常引發酗酒行為。酒癮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深遠。生理上,長期濫用酒精導致器官功能受損,例如肝臟、心臟、腦部等,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在家庭中,酗酒者常引發家庭暴力、婚姻破裂、子女教養問題等,對家庭和親子關係造成嚴重破壞。經濟上,酒癮導致的酗酒行為可能消耗家庭財產,增加經濟負擔。在社會層面,酗酒行為容易引發交通事故、暴力事件等社會問題。目前,台灣酒癮人數不斷攀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酗酒造成家庭悲劇 目前全台至少超過100萬人有嚴重性酗酒,呼籲飲酒過量,會造成自己、家人或社會危險,不可輕忽,需全國動員防範酒精帶來的危害。最近一則新聞的內容再次突顯了酒癮對家庭的破壞力。父親因酗酒而對孩子進行家暴,且因暴力行為導致孩子聽力受損,此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和譴責。戒治酒癮是一項艱難的過程,需要酗酒者付出艱苦努力,但專業人士的介入和支持對戒治的成功至關重要。衛生福利部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提供了酒癮戒治補助服務,以幫助酗酒者戒除惡習,重建健康生活。 酒癮戒治補助 -每人每年最高補助4萬元 酒癮治療補助服務旨在協助酒癮患者戒除酒癮,重返健康生活軌道。申請對象主要為有酒癮問題的個人。申請流程相對簡單,申請者需填寫相關申請表格,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並通過評估後即可獲得補助。補助的費用視個案情況而定,一般涵蓋門診診察、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家庭治療等多項醫療處置費用,旨在全方位協助酒癮患者從身心上重拾健康。 一、補助對象:本方案補助內容為酒精使用障礙症之評估及治療(下稱酒癮治療),依補助經費來源為公務預算或家防基金,補助對象如下: (一) 家防基金補助對象: 法院裁定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之戒酒治療個案(屬法院裁定執行戒酒治療之家暴個案不論是否屬經濟弱勢,均由家防基金補助及核銷)。 (二) 公務預算補助對象: 1、自願接受酒癮治療者(含經各網絡單位轉介者,但不含轉介執行法律規定之酒癮治療)。 2、家防基金補助對象以外,執行法律規定之酒癮治療(如緩刑附帶條件、禁戒處分、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受酒駕吊銷駕駛執照重新申請考照要求之酒癮治療等),且領有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其他經地方政府單位開立之經濟困難相關證明(不含清寒證明)之經濟弱勢者;惟非屬經濟弱勢者,治療機構亦得申報個案管理服務費。 二、補助額度、補助項目及標準 (一) 補助額度:公務預算與家防基金合併計算,每人每年度累計補助額度以4萬元整為限。其中酒癮治療藥物之藥品費及其藥事服務費累計補助額度以2萬元整為限。 (二) 補助項目及標準: 1、限補助非健保給付之自費酒癮治療費用,並採「部分」補助方式,未由本方案補助之處置項目,或本方案補助之處置項目,其單次補助額度不及治療機構該處置項目所訂之自費收費標準之差額,由個案自行負擔。惟已向本方案申請補助之金額,不得重複向個案收取,或向其他方案、經費申請補助或報支,反之亦然。 2、個案就醫當次屬健保醫療之處置項目及其部分負擔,不得以本方案申請補助。 3、各項處置項目之補助,每日限補助1次。 衛生福利部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補助項目及費用表: https://glacat.com/uHoI5ib 三、申請流程: 可至以下合作機構進行申請或透過相關醫療院所轉介。 地方衛生局指定酒癮治療機構(執行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機構及執行酒駕酒癮評估機構)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382-46834-107.html 酒癮治療補助服務的提供,對於台灣社會的健康穩定至關重要。酒癮問題不僅傷害個體身心健康,還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關注都是必不可少的。希望通過酒癮治療補助服務,能夠幫助更多的酗酒者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的人生。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設置有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歡迎有戒酒需求的民眾,於專線服務時間多加利用。 資料來源: 中時新聞網 https://reurl.cc/XGkkEE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509-73302-107.html
[Sunyu Taiwan] A Shield to Support Cancer Patients: Nutritional Supplement Service
全民挑戰 - 癌症 癌症,這個名詞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再陌生,它是一種細胞失去正常生長控制機制,異常繁殖形成惡性腫瘤的疾病。癌症對患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生理上,它侵蝕身體,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和生活品質;經濟上,治療費用高昂,常常使家庭負擔沉重;社會上,它可能導致患者面臨工作障礙與社交活動的限制。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台灣每年有約數十萬人被診斷出癌症,癌症已成為台灣民眾的主要死因之一。這不僅是個體的健康危機,也是全社會必須面對的挑戰。 昂貴的治療與營養品的經濟負擔 近期台灣社會廣泛討論的一則新聞“癌症治療花費高!”反映了廣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癌症的治療不僅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高昂的醫療費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伴隨身體虛弱,需要高品質營養品以支持身體功能和加速恢復。然而,這些營養品的費用往往不菲,對於已經負擔巨大醫療開支的家庭來說,額外的營養品支出無疑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癌友營養品補助服務 為了減輕癌症患者的經濟負擔,台灣政府提供了營養品補助服務。這項補助旨在幫助因癌症治療導致身體虛弱的患者獲得必要的營養支持。申請對象主要是低收入、中低收入及陷入生活困境的癌症患者。申請流程涵蓋了從填寫申請表到提供相關醫療證明文件等步驟。經過審核後,符合條件的患者可以每月獲得營養品補助。 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滿分療程加分-癌症病友營養支持服務專案 台灣癌症基金會關心癌友在治療期間因副作用造成攝食量不足、體重下降等問題,透過定期關懷及免費提供營養品,幫助癌友提升體力穩定體重,對抗癌症。 一、服務對象 1、家境清寒、中/低收入戶之癌症病友。 2、正處於癌症治療期間,出現腸胃道副作用(吸收不佳、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導致體重下降,需營養品補充者。 二、申請方式 1、癌友本人或家屬向本會提出申請 2、或由志工填寫轉介單轉介至本會 三、服務方式 1、本會接到醫院轉介單後,由本會社工師會談評估家庭經濟狀況、營養師面訪評估營養狀況後,由營養師評估提供營養品補助每位個案1-2個月,每天6-8罐。 2、本會將依據癌友需要提供衛教諮詢及關懷訪視,並評估是否需提供其他資源協助。 四、洽詢電話 北區聯絡窗口:(02)87879907分機208 游懿群 護理師 南區聯絡窗口:(07)311-9137分機208 何文心 社工師  癌症希望基金會:營養品補助 一、適用對象 1、18歲以上,罹患癌症且正進行積極性治療(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等治療)者。 2、因罹癌使生活陷入困境者。 3、經醫院營養師或本會營養師評估確實有營養品需求者。 二、申請方式 1、單位轉介:轉介單位評估後,填妥附件之「補助申請單」,並備妥應附文件,以傳真、e-mail或郵寄至本會。 2、自行求助:填妥附件之「補助申請單」及備妥應附文件,以親洽、傳真、e-mail或郵寄本會。 三、應附文件 1、近三個月內之罹癌「診斷證明書」。 2、近三個月內之同住全戶人口戶籍謄本詳盡版。 3、近一年同住全戶人口完稅之綜合所得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財產歸屬資料。(具低收/中低收證明者免付)。 4、相關特殊身份證明文件,無則免付。 5、補助申請單、個人資料同意書、營養評估單。 四、補助內容 提供48(罐或包)/月之營養品,最多連續三個月。 ❋營養品之品項:按本會認可符合癌症病友使用之營養補充品;有特殊配方需求者,將依營養師評估建議之品項為主。 ❋領取方式:親領或寄送(自付運費)。 透過營養品補助計劃,顯示了對癌症患者全面照護的承諾。這不僅是對患者健康的直接支持,也是對他們經濟和社會生活品質的一種保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php?IDno=2860 癌症希望基金會 https://www.ecancer.org.tw/service/resource_grant/oral_nutritional_supplements
[舜禹台灣] 台灣癌症防治:「五癌篩檢」服務
十大死因之首-癌症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5.2萬人死亡。 癌症是細胞異常分裂與生長的疾病,其形成原因可能涉及遺傳、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癌症不僅帶來嚴重的生理困擾,如疼痛、疲勞,以及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副作用,同時也對患者和家庭造成重大的經濟壓力。社會層面上,癌症患者可能面臨就業困難、社會孤立等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已多年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每年新診斷個案數十萬計,顯示癌症問題的嚴重性與持續性。 癌症年輕化 近期台灣媒體報導"不菸不酒竟罹癌!醫曝「大腸癌年輕化」"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這一趨勢表明,即使健康的生活方式亦可能無法完全避免癌症。為降低罹癌風險,公眾應採取以下幾項措施:定期進行癌症篩檢;維持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避免過度曝露於有害化學物質與輻射;保持適度運動;戒菸限酒。這些方法有助於提早發現癌症並降低其發生機率。 「五癌篩檢」服務介紹 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 台灣的「五癌篩檢」計劃是政府推動的重要公共衛生服務,針對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及肺癌五種高發癌症。這項篩檢服務主要對象包括特定年齡層的男女。透過這些篩檢,可以大幅提升早期發現與治療的可能性,從而增加治癒率。 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就能免費篩檢喔。 一、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二、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三、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四、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五、肺癌: (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二)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民眾若不確定自己是否符合免費五癌篩檢資格,或不知道要去哪裡篩檢,可攜帶健保卡就近到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洽詢,若想進一步查詢篩檢地點,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 「五癌篩檢」是台灣對抗癌症的一項重要策略,其目的是透過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來降低癌症的致死率。透過這些篩檢,不僅可以減少癌症帶來的生理與經濟負擔,更能在社會層面減輕由癌症引起的各種衝擊和壓力。 癌症的防治是一項複雜且長期的挑戰,涉及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各層面的共同努力。台灣的「五癌篩檢」服務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預防措施,使得早期發現和治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reurl.cc/jW7LW2 三立新聞網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454628
[Sunyu Taiwan] Supporting Silver-Haired Cancer Patients in Remote Areas: Taiwan's Transportation Subsidy Program for Medical Care
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 根據新聞報導“每4分19秒一人罹癌”突顯了癌症在台灣的嚴峻現狀。為了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台灣推行多項預防策略,包括增進國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知,如定期運動、健康飲食,以及避免接觸已知的致癌物質。同時,政府積極推動癌症篩檢計畫,旨在早期發現和治療,以提高治療成功率。 70%的偏鄉癌症病友因交通不便考慮過放棄治療 癌症,一種當細胞異常生長形成惡性腫瘤的疾病,不僅威脅生命,更帶來多重影響。從生理上的痛苦、長期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到經濟壓力的增加及家庭負擔,社會層面上也因失能工作和增加醫療支出影響整體經濟。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超過數十萬人,顯示癌症已成為民眾健康的主要威脅。 癌症治療通常需要長期且持續的療程,如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病患需頻繁往返醫院,每週甚至每天一次。這些治療方式伴隨著嚴重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疼痛和極度疲勞,使得長距離旅行更加艱辛。缺乏適當的交通支援會顯著增加旅途中的風險和不適。 在偏遠地區,交通設施稀缺,許多癌症病患常需獨自前往醫院,從南部和東部地區的家中跋涉至醫院,治療完畢後又要趕回家,無論是搭乘長途巴士或騎乘機車穿越崎嶇的山路,都極度消耗體力。這樣高頻率的往返對偏鄉的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大障礙,讓許多人選擇放棄持續治療。 城市居民可能難以想像偏鄉看病的不便。調查顯示,超過70%的偏鄉癌症病友因交通不便考慮過放棄治療,就醫的艱辛甚至超過了治療的副作用。在東部和南部等地區,病友前往醫院可能需要超過四小時的車程,交通和醫療設施的不足使得治療之路變得更加困難,對時間和金錢的需求增加。 偏鄉就醫交通補助介紹 面對偏鄉銀髮癌友就醫的交通困難,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富邦人壽合作推出“銀髮偏鄉就醫交通補助”計劃。這項補助不僅提供金錢上的支援,還包括交通工具媒合服務,以實質行動減輕癌友就醫途中的身體與心理負擔。此補助特別針對經濟弱勢、居住於偏遠地區的60歲以上癌症病人,旨在確保他們能持續接受必要的治療。 一、補助地區: 全台各地,中南部、東部地區為主。 二、補助方式: 補助8,000元現金或交通工具媒合服務12,000元額度。 (註:交通媒合服務將視服務地區提供,並由基金會評估安排) 三、申請資格: 1、60歲以上癌友 2、住家距離醫療院所10公里以上 3、積極治療中,且每月至少回診治療一次 4、經濟弱勢(由本會審核評估) 四、需檢附資料: (填表前須先準備) 1、申請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2、全戶戶籍謄本(申請日期3個月內)或戶口名簿影本 3、中低收入戶證明/清寒證明資料 4、診斷證明書 5、收款帳戶封面影本 (限本人) 五、諮詢電話:(07)311-9137#208 六、線上申請網址:https://reurl.cc/Wxd5Wy 台灣社會對於癌症的關注持續高漲,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措施以應對這一挑戰。從提升癌症預防意識到實施銀髮偏鄉就醫交通補助,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降低罹癌率,更是對偏鄉癌症病友的重要支持,確保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都能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和支援。这是我們共同責任,也是向前邁進的基石。 資料來源: 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421/7902303 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countrysidecare.canceraway.org.tw/
[Sunyu Taiwan] A New Dawn for Elderly Families wi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andicapped People in Taiwan
雙重挑戰:老化身心障礙者與高齡照顧者的困境 那些我們聽過的自閉兒、腦麻兒、唐氏兒…也都老了,身體機能的快速老化,加上醫療帶來的高齡,台灣愈來愈多「老父母照顧將老身心障礙者」的雙老家庭,他們該何去何從? 雙老家庭是家庭中有年長的照顧者和年長的心智障礙者同住,這樣的家庭面臨著獨特的生理、經濟和社會挑戰。隨著照顧者年紀增長,他們自身的照護需求也隨之增加,這加劇了心智障礙者的照顧難題。在台灣,這類家庭的比例逐年上升,不僅帶來了經濟負擔,也導致了心理壓力和社會隔離。照顧者的極度壓力有時甚至導致悲劇,如照顧殺人事件的發生。 雙老家庭的增長 台灣目前的雙老家庭情況反映了人口老化和身心障礙者照顧的雙重壓力。預計到2030年,台灣將有高達125萬戶獨老或雙老家庭;約20%的身障家庭目前面臨雙老問題,這一比例在未來10年內有增加的趨勢;目前有42%的35歲以上智障者與60歲以上的家庭照顧者共同生活。這些數據突顯了台灣社會對於雙老家庭提供適切支援和服務的迫切需求。 針對台灣日益嚴重的雙老家庭問題,社會上需採取多元策略來降低和預防悲劇發生。這包括提供全面性的長照服務、加強社區支援和資源連結,並提高公眾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此外,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需合作開發針對性的援助計劃,如設立專線、緊急援助和心理諮詢服務。 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服務:光明的道路 「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服務計劃」旨在提供這些家庭必要的支援和資源。此服務計劃的主要目標是降低照顧者的負擔,提高心智障礙者的生活品質,以應對雙老家庭所面臨的特殊挑戰。 一、服務目的和對象: 這項服務專為居住在社區中的年齡3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60歲以上的主要照顧者而設計。特別優先考慮智能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腦性麻痺等長期障礙歷程的個案。 二、服務內容: 1、社工到宅照顧需求評估:由專業社工人員到宅訪視,瞭解家庭對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需求,並提供家庭所需要的照顧資訊。 2、減輕家庭的照顧壓力:瞭解家庭的照顧現況,依據家庭的照顧需求連結相關的照顧資源,減輕年邁照顧者的照顧負擔。 3、討論身心障礙者未來生活規劃:協助照顧者及身心障礙者開始安排規劃身心障礙者未來的生活照顧或支持,讓照顧者不再對身心障礙者的未來充滿擔心。 三、服務申請流程 1、聯絡方式:家庭可透過相關社會福利機構或當地政府社會處申請此服務。 2、個案評估:會有專業人員對家庭的具體需求進行評估,以確保提供最合適的支持。 3、服務規劃: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別化的服務計劃。 每一個照顧悲歌的背後,都有道不盡的辛酸及壓力,台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雙老家庭問題,但透過實施有效的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服務計劃,我們可以為這些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資源。這不僅有助於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也為心智障礙者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社會應共同努力,攜手面對這一挑戰,為所有家庭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環境。 資料來源: Yahoo新聞 https://reurl.cc/13qA0W 康健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071
[Sunyu Taiwan] Guardians of the Demented Elderly: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Satellite Locators
失智症對社會的挑戰 失智症是一種影響腦部功能的疾病,導致記憶、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及語言溝通能力逐漸退化。在台灣,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人口老齡化而上升,根據統計,目前失智症患者人數約有30萬左右。此疾病不僅對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影響,同時也帶來經濟及社會層面的挑戰,例如增加家庭照護壓力及社會資源的負擔。 提升對失智長者的關懷 近日「失智老翁103歲因天冷躲避寒冷蜷曲躺臥」的社會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於失智老人關懷的重要性。要減少失智長者走失事件,首要是增加社區對失智症的認識與理解,建立鄰里互助網絡。其次,應該強化家屬及照護者的教育訓練,提供他們更多支持與資源。此外,利用輔具科技產品追蹤裝置,來及時找回走失的失智長者。 科技輔具-個人衛星定位器 當走失長輩自行外出時,配戴個人衛星定位器可協助追蹤協尋、了解長輩所在的位置,還有緊急求援功能。走失者隨身攜帶個人衛星定位器,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 根據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的規定,個人衛星定位器已納入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項目。這項補助旨在預防失智症、智能障礙、慢性精神疾病或自閉症患者走失。如果符合資格者,可以向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政府提出申請購買個人衛星定位器,最高可獲得9千元的補助。 一、個人衛星定位器功能規範: 個人衛星定位器是一種專為走失者設計的追蹤裝置,其規格必須有,AGPS之衛星定位、地點查詢服務、電池待機超過72小時、緊急求援功能、通話功能。 二、個人衛星定位器的好處: 只要使用者配戴衛星定位器(目前機型有手錶、手機、BB call、鑰匙等機型,視長者喜好),透過遠端定位系統,就可以即時找到走失者。 三、申請資格: 1. 有走失之虞的失智症患者。可自費向「個人衛星定位器」廠商購買。 2.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新制第一類之失智症、智能障礙、慢性精神疾病或自閉症患者)、有走失之虞且具獨力外出能力者、可申請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以補助購買「個人衛星定位器」之費用。 四、補助金額: 1、低收入戶補助9,000元 2、中低收入戶補助6,750元 3、一般戶補助4,500元 五、申請流程: 1、提出申請:至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輔具中心)提出輔具評估申請。 2、輔具評估:輔具中心評估及開立評估建議書 3、申請核定:攜帶評估建議書、身心障礙證明於各地鄉鎮市公所進行審核 4、發給核准公文(核定補助金額)。 5、輔具購置:帶著核定公文找尋廠商,購買GPS定位器。 6、補助核銷:攜帶發票及保固書至各地鄉鎮市公所進行補助申請。 六、諮詢管道如下: 1、可直接向所在縣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諮詢。 2、透過內政部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電話:02-28743415)進行諮詢。 3、至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輔具中心)進行諮詢。 提升失智長者照護品質 面對失智症長者的挑戰,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及創新的照護方法。除了個人衛星定位器外,防走失的其他方法也可以一併採取,例如愛心手鍊、愛心布標(製作成QR code的樣式,可縫在長輩常穿的衣服、包包或帽子裡面,以利警察或路人辨識及協助),以及指紋捺印(需失智症患者親自前往警察局捺印指紋,若患者不願意前往,家屬可在活動時代替患者辦理)。 照護失智症長者是一條長遠的路,如果能借助科技輔具及有效方法,讓照護者與長者雙方都得到好的照護品質,降低不必要的傷害,也可以因此減少照護者的照護壓力。 資料來源: ETtoday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0226/2689199.htm?from=line_et_news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https://reurl.cc/kr32AG
[舜禹台灣] 急難救助的力量:守護弱勢,攜手共度難關
急難事件的威脅 急難救助是政府或民間機構針對因突發事件而處於困境的個人或家庭所提供的臨時性資金或服務。急難事件如意外事故、自然災害、疾病等,不僅對受害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帶來經濟負擔和社會關係的壓力。台灣目前面臨的急難困境比例和具體人數雖然無法精準統計,但由於環境變化和社會結構的轉變,這類事件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 彰化3姊弟遭遇車禍 近期,台灣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就讀彰化縣伸港鄉國小的陳姓3姊弟,在放學回家過斑馬線時被休旅車撞傷,造成姊妹2人命危,3姊弟為中低收入戶單親家庭,家境貧困,經報導後,社會善款湧入支援。類似事件不斷上演,應該採取方法來降低和阻止急難事件的發生: 強化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兒童交通安全意識。 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如增設交通信號燈、斑馬線的視覺警示。 加強交通法規的執行與監督,對違規駕駛者實施嚴格處罰。 推廣社區安全網絡,讓居民共同參與監督和保護行動。 全聯急難救助專案,幫助急難家庭渡過難關 急難救助是針對遭逢一時急難的民眾,及時給予救助使其得以渡過難關,迅速恢復正常生活的臨時救助措施。在台灣,有許多政府及民間的急難救助默默的為急需的家庭提供協助,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就是其中之一,為一家致力於社會福利的非營利組織。其急難救助專案旨在提供突發事件受害者及時的援助,主要為經濟支持。申請對象主要為因急難事件而陷入困境的個人或家庭,申請流程包括填寫申請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以及接受評估。 一、補助說明: 1、目的:協助遭遇急難的個人及家庭度過困境。 2、原則:提供暫時性經濟補助,申請期限為急難事故發生後三個月內。 3、扶助類型:緊急生活扶助、醫療補助、喪葬補助。 4、補助限制:每年限申請一次,一次限申請一類,最高補助金額新台幣壹萬元。 二、申請方式與補助對象: 1、申請方式:填寫申請書,檢附證明文件,透過全聯福利中心或合作據點郵寄至本會。 2、緊急生活扶助:主要生計責任者因重大變故致生活困境。 3、醫療補助:經濟弱勢家戶因重大傷病等,無力負擔醫療費用。 4、喪葬補助:經濟弱勢家戶因家庭成員死亡而無力負擔殮葬費用。 (申請書下載:https://www.pxmart.org.tw/project/1/5) 三、應備文件: 1、申請書:正本,並需全聯門市蓋章。 2、戶籍謄本:全戶戶籍謄本影本。 3、身份證明:申請人身份證正反面影本。 4、經濟狀況證明:低收入/中低收入證明或財稅資料。 5、帳戶資訊:申請人或代收者帳戶資訊存摺封面影本。 6、其他文件:視申請類別,可能需診斷證明、死亡證明等。 四、補助方式: 1、通知方式:電聯或其他電子通訊。 2、撥款方式:匯款至申請人或代領人帳戶。 3、受款者身分:主要為申請人,特殊情況可指定代收人。 4、物資援助:視情況提供愛心福利卡援助。 合力對抗急難困境 面對不斷增加的急難事件,社會應共同關注並積極參與預防與援助工作,急難救助作為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環,對於保障弱勢群體在面臨突發事件時的基本生活和醫療需求至關重要。透過政府和民間組織如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共同努力,可以更有效地預防和應對這些急難事件,減輕受害者的困境。透過這些支持,能夠更好地保護弱勢群體,並在困難時刻提供必要的援手。 當您或您身邊的朋友在生活上遭遇困難,有急難救助等各項福利需求,歡迎直撥「1957」福利諮詢免付費專線,將有專人提供多元的福利服務說明與適切的福利資源訊息。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589262 財團法人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 https://www.pxmart.org.tw/project/1
[舜禹台灣] 家庭暴力的陰影 - 透過民事保護令尋求援助
家庭暴力不斷上演 家庭暴力不僅是對身體的傷害,更波及心理、經濟和社會層面。這種暴力行為包括身體攻擊、心理虐待、性侵犯和經濟控制等。受害者可能遭受身體傷害、心理創傷,甚至社會孤立。在台灣,家庭暴力的案件不斷上演,部分原因可能與文化態度、教育缺乏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有關。根據統計,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家庭暴力案件被報告,但許多案件可能未被揭露。 林千又事件的啟示:預防家暴的策略 近期林千又被男友家暴的事件突顯了家庭暴力的嚴重性。為了預防類似事件,必須從多方面著手。首先,加強公眾教育和意識提升是關鍵,讓人們了解家庭暴力的嚴重性和如何求助。其次,強化法律制度,確保受害者可以安全且有效地報告暴力行為。最後,提供充足的支援服務,包括諮詢、庇護所和法律援助,以協助受害者從困境中恢復。 民事保護令的力量 民事保護令是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而設的法律工具。適用對象包括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及其家庭成員。申請流程包括向法院提出申請,並可能需要提供相關證據。這些令狀可以命令施暴者離開受害者的居所,禁止任何形式的接觸,並在必要時提供緊急保護。申請通常不涉及費用,旨在確保受害者能夠安全且無負擔地獲得保護。 一、什麼是保護令 當您遭遇家庭暴力時,可以向法院聲請民事保護令,保護令可以保護您的安全。 民事保護令是法院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規定程序核發的一項命令,旨在保護家庭暴力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和權益。這份命令禁止相對人(即實施暴力的人,又稱加害人)再以肢體暴力、言語暴力或其他暴力方式對待被害人。 二、保護令的種類、內容 民事保護令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通常保護令: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核發,用於保護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和權益。 2、暫時保護令:在案件審理期間,作為臨時性的保護措施。 3、緊急保護令:在緊急情況下立即核發,以確保被害人的安全。 根據不同種類的保護令,從聲請方式、審理程序、保護令內容等層面皆不相同,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禁止施暴令、禁止接觸令、遷出令、遠離令、物品使用權令、暫定親權令、暫時探視權令、租金或扶養費令、損害賠償令、加害人處遇計畫、律師費令、禁止查閱資訊權、其他必要命令。這些保護令的核發旨在防止家庭暴力行為繼續發生,並保護被害人及其特定家庭成員的權益和安全。 三、要到那裡提出聲請? 1、撥打 113 保護專線。 2、可至任何一間警察局或派出所報案。 3、直接具狀向法院提出聲請。 (註:法院聯合服務中心、地方政府駐地方法院的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或家事服務中心可供諮詢。) 四、聲請資格 1、被害人,就可以向法院聲請。 2、如果被害人為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可以由法定代理人(即父母、監護人)、三親等內之親屬(即父母、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兄弟姊妹等),向法院提出聲請。 3、「緊急保護令」,只有檢察官、警察局(分局)或直轄巿、縣(巿)主管機關,才可以向法院提出聲請,被害人可以向警察局報案,由警察局向法院提出聲請。 五、準備文件 1、聲請狀。 2、被害人、相對人的戶籍謄本各 1 份。 3、暴力事實的相關證據(如驗傷診斷證明、照片、錄音光碟及譯文、錄影光碟等)。 4、聲請狀所述應附文件(如保護令裁定、汽機車行照、鑰匙、土地建物權狀或謄本、租賃契約等影本)。 5、證人連絡資料。 6、其他法院請聲請人提出之文件。 六、費用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保護令的聲請、撤銷、變更、延長及抗告,均免繳納裁判費。但是訴訟文書的影印費、抄錄費、鑑定費、證人或鑑定人的日費、旅費等等程序必要的費用,不在免繳納的範圍。 向家庭暴力說不 家庭暴力是一個多面向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對抗。通過教育提升公眾意識、強化法律制度以及提供有效的支援服務,我們可以朝著減少家庭暴力的目標邁進。民事保護令是一項強有力的工具,可以保護受害者免受進一步的傷害。讓我們攜手合作,創造一個無家庭暴力的社會。 資料來源: ETtoday星光雲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683360?from=line_et_news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https://dep.mohw.gov.tw/DOPS/lp-1179-105.html
[舜禹台灣] 銀髮人才服務據點 幫助中高齡創職涯第二春
中高齡求職者面臨就業挑戰 台灣正面臨人口高齡化的挑戰,中高齡就業問題成為一個重要議題。中高齡目前就業市場現況,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比將近20%,失業及就業困難問題日益嚴重;少子化的世代也讓就業市場陷入「缺人+缺工」的頹勢。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不少企業對於聘用中高齡者意願不高,給薪較低,甚至對其工作能力也有質疑。外商企業僅約20.6%表示願意聘用中高齡員工,另外43.9%表示「看情況」,合計64.5%,上市櫃企業更是相對不太願意聘用中高齡員工。 就業現況對於銀髮族不友善 根據最新資料,台灣中高齡(45歲以上)失業人數為10.6萬人,失業率為2.1%。這些數字顯示出中高齡失業者的就業狀況,造成如此對中高齡者不友善的就業環境,可能有以下因素: -年齡歧視:某些雇主可能對中高齡求職者有偏見,認為他們不如年輕人具有活力或適應能力。這可能導致求職者被忽視或排除在外。 -技能更新:隨著科技和行業的不斷變化,中高齡求職者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適應現代職場的需求。然而,這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是一個挑戰。 -退休壓力:一些中高齡求職者可能因退休、子女獨立等因素而感到壓力。重新投入職場可能需要調整心態和生活習慣。 -競爭激烈: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不僅有其他中高齡求職者,還有年輕人和其他人群。這使得找到合適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然而,中高齡求職者也有優勢,例如豐富的工作經驗、成熟的人際關係和穩定的心態。透過適當的準備、自我推銷和持續學習,中高齡求職者仍然可以在職場中找到機會。 銀髮人才就業服務 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就職年齡延長成為必然趨勢,中高齡就業者也是重要的勞動力。為此勞動部針對55歲以上與退休欲再就業的求職者,設置專屬就業服務站 (銀髮人就業服務據點),為銀髮族碰到的就業困境,量身訂做提供的專業服務。 以往就業服務中心為全年齡層的求職民眾,對於55歲以上中高齡或退休再就職的求職者,比較難針對個別情況專案處理,而該族群普遍電腦能力不足,體力較弱、或需配合家庭照顧,此外中高階主管退休再就業的族群,更會面臨暫時難以放下身分的調適問題。 銀髮人才就業服務據點 112年已成立20處銀髮人才就業服務據點,截至112年11月累計提供求職求才媒合、勞工法令或職涯諮詢等服務超過6萬人次,並將持續佈建至115年底前成立50處據點,且每年至少與50個衛福部社區關懷據點、教育部樂齡中心、經濟部工業區服務中心等據點合作,擴大銀髮就業服務網絡;另同時完成專屬中高齡者及高齡者資源網站「45⁺就業資源網」(https://45plus.wda.gov.tw),提供找工作、找人才、找補助、找課程等線上服務,並擴大建置退休人才資料庫,推動職人專區,廣納資深專業長才,促進重返職場。 一、服務對象: 依法退休或年滿55歲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 二、服務模式及特色: 專人服務一案到底方式,進行一對一諮詢,幫助高齡求職者,排除重新尋找工作的焦慮感,不僅突顯銀髮再就業的價值,對於求職者更能夠發揮同理心,提供溫暖且貼心的服務體驗。 三、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服務內容: 1、開發臨時性、季節性、短期性、部分工時、社區服務等就業機會及就業媒合。 2、提供勞動法令及職涯發展諮詢服務。 3、辦理就業促進活動及訓練研習課程。 4、促進雇主聘僱專業銀髮人才傳承技術及經驗。 5、推廣世代交流及合作。 四、銀髮人才就業服務據點聯絡資訊 全台各縣市服務據點聯絡資訊:https://glacat.com/uEtHRK9 中高齡就業者具有良好穩定度和責任感,豐富的人生經驗使他們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青銀共事能創造職場雙贏,期望有更多樂齡人才利用服務據點,重返職場發揮人力長才,重現自我充實的生活。 資料來源: 45+就業資源網 https://45plus.wda.gov.tw/
[舜禹台灣] 疫情後缺工,「專案擴大就業獎勵」帶來新機會
台灣餐飲業是一個重要的產業,不僅提供了多元的美食選擇,也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然而,近日雅虎新聞以「餐飲業史上最大危機!台灣餐飲大缺工,為何都請不到員工?」為題,報導了疫情後台灣餐飲業面臨的嚴重缺工問題。根據報導,台灣餐飲業是疫情後缺工最嚴重的產業之一,有些店家甚至因為找不到員工而被迫關門。 疫情後台灣嚴重缺工 疫情對全球的影響是巨大的,台灣也不例外。缺工問題是台灣疫情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根據 Yes123 求職網的調查,從邊境解封後至今,超過 7 成企業有徵才計畫,8 成 5 表示目前處在缺工狀態;近 4 成公司坦言,人力到了異常吃緊的地步。疫情後的缺工潮,主要落在 5 大產業上,即住宿/餐飲服務業、批發/零售/傳直銷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相關業和一般製造業。 除了提供雇主補助和勞工就業獎勵,政府也會提供產業輔導服務,例如協調經濟部,輔導餐飲業者導入智能點餐,以減少人力需求、提升現場效率。 勞動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使得工作年齡人口逐漸減少,又受疫情影響,於疫情期間部分產業因工作不穩定造成人員大量流失;加上零工經濟等多元就業型態發展,職業選擇偏好具自主性與工作彈性工時工作人口增加;以及離島偏遠地區招募不易等因素,使得疫後部分產業人力未及回流而形成缺工現象。 同時台灣15-24歲青年、二度就業婦女及中高齡者的勞參率多低於OECD平均,尤其是55歲至64歲壯世代勞參率僅有50%,低於OECD國家2021年平均64%(日本79%、韓國69%)。依經驗,產業缺工原因除疫後內需產業復甦造成人力缺口,離島偏遠地區招募不易等因素,在推介媒合時往往因職缺的薪資結構偏低及雇主用人偏好、選工條件過高,造成勞工無法媒合就業,缺工問題無法獲得舒緩。 今日新聞採訪學者專家,整理出7大缺工原因,包括少子化、低薪、工作選擇多樣化、工作價值觀改變、企業不用中高齡勞工、產業未能轉型、新科技降低資訊不對稱等。 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 - 專案擴大就業獎勵 勞動部提供「專案擴大就業獎勵」,針對經與產業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認定之「專案職缺」,透過「專案擴大就業獎勵」鼓勵勞工投入缺工產業。一般身分勞工投入專案職缺,給予就業獎勵每月6,000元(偏遠地區提高為9,000元)、中高齡等特定對象勞工每月給予1萬元(偏遠地區提高為1.3萬元),最長發給12個月。另為鼓勵中高齡等特定對象勞工從事部分工時工作,中高齡等特定對象投

Leave your valuable feedback

You are welcome to leave your comments about Sunyu Academy. Whether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ome services that are relevant to you, or want to give your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to Sunyu Academy, as well as your passion to be the sunshine of Sunyu Academy,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leave a message!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in working days,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