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羅浩楷,自2015年拍畢《東坡家事》後便淡出幕前。早前他接受訪問時透露,自己10多年前確診柏金遜症,病情逐漸惡化,現時需依靠輪椅代步,由太太照顧。他感嘆:「都唔知幾想死,坐喺度無意思。」消息令人惋惜,也提醒大家:長者如出現異常病徵,切勿忽視。
根據統計,全球約每800人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香港現時約有8,000名患者,當中六成以上為60歲或以上長者。隨着人口老化,預計患者人數將突破一萬。
柏金遜症的病徵因人而異,但主要表現包括:
🖐️ 震顫:手腳在靜止時出現不受控制的顫抖
🧍 僵硬:肌肉僵硬,關節活動像「齒輪」般困難
🚶 動作遲緩:行動變慢、起步困難、書寫變細、表情減少
⚖️ 平衡力下降:易跌倒,甚至會突然急促碎步向前衝
📉 後期病徵:說話含糊、吞嚥困難、自理能力下降,部分患者更會出現幻覺或妄想
雖然病情發展快慢因人而異,但 及早察覺、及早治療,能有效減輕症狀對生活的影響。家人和照顧者應特別留意長者是否出現手震、行動緩慢或動作僵硬,並及早安排專科檢查。
以下是長者地區中心協助患有柏金遜症長者的建議:
設立專門支援小組: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社工。
提供運動及復健課程:如太極、伸展運動、平衡訓練等。
舉辦認知及社交活動:減緩認知退化並促進社交互動。
設置無障礙設施:如防滑地板、扶手、輪椅通道等。
提供藥物管理支援:協助長者按時服藥並監察副作用。
舉辦照顧者支援講座:提升家屬照顧技巧與心理支援。
與醫療機構合作: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專科諮詢。
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如輔導服務、情緒管理工作坊。
推動社區教育:提升公眾對柏金遜症的認識與包容。
設立資源轉介服務:協助長者申請政府資助或社區資源。
為了協助柏金遜症患者及其家屬,香港不同機構均有提供多元化服務:
由香港復康會及香港大學合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2023–2026)。計劃特色包括:
🔹服務對象:柏金遜症患者及其照顧者(不限居住地區及年齡)
🔹個案管理模式:度身訂造個人化復康計劃
🔹專業團隊支援:護士、社工、運動導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
🔹全面服務:藥物管理、物理及言語治療、運動課程、情緒管理、照顧者支援
🔹費用:免費
📞 查詢電話:2775 4414 | WhatsApp:9706 9259
🔗 登記:https://forms.gle/TpLLzSN5qfgr6cWy8
成立於2002年,致力推廣公眾認知及為患者提供支持服務,包括:
🔹醫學講座
🔹運動小組及互助組織
🔹關懷探訪與康樂活動
🔹社區教育及出版《柏之訊》季刊
📞 電話:2337 2292 | 📧 電郵:hkpda@netvigator.com
📌 香港柏金遜症會
由患者、家屬及社區人士於1999年組成的自助組織,提供:
🔹患者及家屬互助小組
🔹文娛活動與社區教育
🔹《香港柏金遜症會》簡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jiWxNcF_Q
If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above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the above organizations.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latest social welfare information in Hong Kong, please remember to follow us closely 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need any assistanc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a message to us,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provide you with appropriate assistance.
Source:
Image Source:
Can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