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Resources

[Sunyu Taiwan] New Life for Old Hous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aiwan's Older Homes
在台灣,老舊住宅的比例正逐年攀升,為高齡化社會帶來嚴峻挑戰。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3年第2季,全台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已達483.8萬戶,佔總住宅數的52.37%。若依此趨勢發展,預計2024年老屋數量將突破500萬戶,情況令人堪憂。 「雙老」現象:老人住老房的困境 近年來,台灣社會面臨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雙老」現象,即老年人居住在老舊房屋中。這個現象不僅反映了人口老化的趨勢,也凸顯了住宅政策面臨的挑戰。 根據最新統計,截至2022年第3季,全台已有69.5萬戶住宅僅有老年人居住,其中更有52.8萬戶是獨居老人的家庭。更令人擔憂的是,估計全台約有43萬名長者居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中,面臨著上下樓梯的巨大困難。 老舊住宅對高齡與獨居長者的潛在風險與影響 -安全隱憂:老舊建築物可能存在結構老化、消防設備不足等問題,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 -行動不便:缺乏電梯等無障礙設施,使長者難以外出,容易造成社交隔離。 -生活品質下降:老舊設備可能影響日常生活便利性,如管線老化導致的漏水問題。 老舊住宅問題的多重影響 -生理影響:行動受限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平衡能力下降;缺乏運動增加慢性病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心理影響: 社交隔離可能引發憂鬱、焦慮等心理問題;生活環境不佳可能降低生活滿意度,影響心理健康。 -社會影響:長者參與社區活動減少,弱化社區連結;增加照顧者負擔,可能影響家庭關係。 -經濟影響:房屋維修成本增加,加重經濟負擔;可能影響房產價值,不利於資產規劃。 面對這些挑戰,政府、社會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為高齡長者創造更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確保他們能夠在熟悉的社區中安享晚年。 「雙老」現象引發的社會關注 最近,一則新聞「老了被房東拒絕 被無電梯宅困住 增失智失能風險 雙老困境難解」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這則新聞揭示了老年人在租屋市場中面臨的歧視,以及老舊住宅對長者健康的潛在威脅。 專家學者指出,長期被困在家中可能會加速長者的身體機能退化,增加失智和失能的風險。同時,社交隔離也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如憂鬱症的發生。 面對「雙老」現象的挑戰 -居住正義的實現:如何確保老年人能夠獲得適合的居住環境,是當前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老舊住宅的改造:針對現有的老舊住宅,如何進行無障礙改造,提升居住品質,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社區支持系統的建立:如何在社區層面提供支持,幫助獨居老人維持社交聯繫和日常生活功能。 -長期照護需求的增加:「雙老」現象可能導致長期照護需求的急劇上升,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是社會福利體系面臨的重要議題。 面對這些挑戰,政府、社會各界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全面的政策和措施,以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確保他們能夠安全、有尊嚴地度過晚年。同時,我們也需要未雨綢繆,為未來可能面臨的更大規模「雙老」問題做好準備。 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補助措施 為了改善老舊住宅的居住品質,特別是為了幫助高齡長者和行動不便者,政府推出了"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補助措施"計畫。這項計畫旨在鼓勵民眾改善住宅的無障礙設施,提升居住安全和便利性。 一、補助說明 身障者及高齡者對於無障礙空間需求日益受到重視,為使能夠像一般人一樣享用各種資源,需從多方面進行改善,相互配合,應考量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於生活中及行動上可能遭遇的障礙與不便,考慮其自理能力,改善及提升無障礙設施之項目,包含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及扶手、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昇降設備、樓梯、房間配置、供特定房間使用浴廁及廚房等項目,共同為高齡者營造一個友善、健康及安全的空間。 二、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 依據為住宅法第46條,內政部已制定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該辦法內容即針對新建住宅之無障礙住宅標章表揚;原有住宅之共用及專有部分,補助其改善無障礙設施,目的為鼓勵住宅起造人、所有權人提升住宅無障礙性能,並透過申請獎勵應符合之設計及改善基準,逐步導入住宅環境全面通用化,且達到兼具可及性、便利性及安全性之目標。 三、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補助措施 113年度依據「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及「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設施申請補助作業要點」,配合各地方政府提報之補助需求,預計補助13個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補助項目與數量如下: 1、補助五層以下原有住宅公寓大廈共用部分改善無障礙設施及增設昇降設備16件,補助所需工程費用45%且以新臺幣216萬元為上限。 2、補助原有住宅公寓大廈共用部分改善無障礙設施12件,補助所需工程費用45%且以新臺幣36萬元為上限。 無障礙通路補助項目&金額: (1)、室外通路:補助金額上限6萬。 (2)、無避難層坡道及扶手:補助金額上限為5萬。 (3)、出入口:補助金額上限為2萬。 (4)、室內通路走廊:補助金額上限為3萬。 (5)、昇降設備: (5.1)改善昇降設備:補助金額上限為20萬。 (5.2)補助5層以下建築物設置昇降設備:補助金額上限為200萬。 四、受理單位聯絡方式: 🔸臺中市(陳小姐) 住宅發展工程處 (04)22289111#69513 🔸臺南市(潘先生) 工務局使用管理科 (06)2991111#1395 🔸高雄市(楊小姐) 工務局使用管理處 (07)3368333#3995 🔸基隆市(林小姐) 都市發展處使用管理科 (02)24201122#1818 🔸新竹市(馬小姐) 都市發展處03)5269424 🔸彰化縣(黃先生) 建設處使用管理科 (04)7531221 🔸嘉義市(魏先生) 工務處使用管理科 (05)2254321#214 🔸花蓮縣(龍小姐) 建設處建築管理科 (03)8233820 🔸苗栗縣 ( 吳先生 ) 工商發展處使用管理科 (037)559862 🔸雲林縣(吳小姐) 建設處建築管理科 (05)5522219 🔸嘉義縣(陳先生) 經濟發展處使用管理科 (05)3620123#8605 🔸屏東縣(侯小姐) 城鄉發展處公安使用科 (08)7320415#3361 🔸澎湖縣(廖小姐) 建設處 (06)9274400#246 這項補助措施不僅為有需要的住宅提供了實質的經濟支援,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政府對於改善高齡者和行動不便者生活品質的重視。通過這樣的措施,我們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友善的居住環境,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安心生活。 共創友善宜居的高齡社會 面對台灣快速老齡化的社會現實和老舊住宅比例不斷上升的挑戰,我們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為高齡長者打造一個安全、舒適、有尊嚴的居住環境。 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高齡者,今天我們為長者所做的努力,就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讓我們攜手共創一個友善、包容的高齡社會,使每一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實現「老有所居,老有所樂」的美好願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建立一個讓所有年齡層都能安心生活的美好家園。 資料來源: Yahoo新聞 https://reurl.cc/LlQ2va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https://pip.moi.gov.tw/V3/J/SCRJ0102.aspx
[Sunyu Taiwan] The Senior Citizens' Card: A Social and Healthy Helper for the Elderly
在台灣,銀髮族長者面臨著諸多挑戰,尤其是獨居和交通不便的問題。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的子女搬遷或忙於工作,導致他們長時間獨居,缺乏社會互動。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已超過350萬人,占總人口的15%左右。這些長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獨居老人。 獨居和交通不便給長者帶來了多方面的困擾。首先,生理上,由於缺乏運動和社交活動,長者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增加了健康風險。其次,經濟上,由於交通不便,長者常常需要依賴昂貴的私人交通工具或服務,這對於許多經濟能力有限的長者來說是沉重的負擔。最後,社會上,長者長時間獨處,容易產生孤立感和抑鬱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新北市敬老愛心卡擴大使用 近期,新北市政府宣布,自113年7月1日起,敬老愛心卡的使用範圍將擴大至計程車和YouBike,這一消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敬老愛心卡對於銀髮族長者有著諸多實際的功能和好處: 一、交通補助:敬老愛心卡可用於支付公車、捷運、計程車及YouBike的費用,幫助長者更方便地出行,減少交通費用負擔。 二、文化參與:長者可以使用敬老愛心卡進入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免費或享受優惠,增進文化生活。 三、醫療補助:部分地區的敬老愛心卡還提供醫療補助,減少長者看病的經濟壓力。 四、社會活動:使用敬老愛心卡,長者可以參加各類社區活動和課程,增進社交互動,提升生活滿足感。 這些功能幫助銀髮族長者更好地融入社會,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 敬老、愛心及愛心陪伴悠遊卡 銀髮懶人包  福利說明: 為提供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更快速,更便利的交通服務,並免除其攜帶零錢的困擾,促進其參與社會的機會。  補助內容: 一、敬老卡:每人每月提供480點(1點=1元)免費搭乘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市區公車及部分一般公路客運路線、臺北捷運沿線、新北捷運沿線、臺鐵(每趟次最高補助30點)。 二、愛心卡:與敬老卡優惠內容相同。 三、愛心陪伴卡:領有愛心悠遊卡之必要陪伴者一人,陪同搭乘公車或捷運時,一律半價補助。  承辦單位: 新北市各區公所 承辦人員:請洽各社會人文課承辦人員 連絡電話:諮詢電話(02)29603456# 3764李小姐 傳真:(02)29650149  應備證件: 一、敬老卡: (ㄧ)、敬老卡、愛心卡、愛心陪伴卡申請表。 (二)、身分證正反面影本1份。 (三)、最近3個月內1吋彩色正面脫帽照片1張。 (四)、原住民請另檢附戶口名簿影本1份。 (五)、申請人印章(用畢即歸還)。 二、愛心卡: (ㄧ)、敬老卡、愛心卡、愛心陪伴卡申請表。 (二)、身分證或身心障礙證明正反面影本1份。 (三)、最近3個月內1吋彩色正面脫帽照片1張。 (四)、申請人印章(用畢即歸還)。 三、愛心陪伴卡: (一)、敬老卡、愛心卡、愛心陪伴卡申請表。 (二)、愛心卡申請人身分證或身心障礙證明正反面影本1份。 (三)、與愛心卡申請人相同之最近3個月內1吋彩色正面脫帽照片1張。 (四)、申請人印章(用畢即歸還)。 系統代為查調,申請人免自行檢附之文件: *身心障礙證明(需以身分證字號代為查調,故仍應提供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 申請方式: 新北市各區公所臨櫃或郵寄辦理。  交付方式: 由公所郵寄或自領,由公所視申請人需求而定。  處理期限: 1天  備註欄: 繳付與否:製卡費:1、初次申請由市府負擔。 2、補發申請由申請人自行負擔,新臺幣100元。  相關申請表單下載: https://service.ntpc.gov.tw/eservice/DownloadForm.action?itemId=110026  新增使用範圍 一、計程車下車地點不限 民眾欲搭乘「新北敬老愛心計程車」,上車地點需於北北基桃宜境內,下車地點則不限,每趟次最高扣抵65點,剩餘車資則由票卡內儲值金額扣除;可使用電話或APP叫車,叫車時請務必告知要使用新北市敬老卡/愛心卡搭乘敬老愛心計程車,並留下搭乘者聯絡電話及上下車地點。 二、YouBike2.0/2.0E 480點內騎到飽 使用新北敬老卡/愛心卡租借YouBike,須在新北市境內借車,且於新北市、臺北市或桃園市境內還車,並將依YouBike2.0/20.E現行計費方式扣點,YouBike2.0前30分鐘扣5點,30分鐘後每30分鐘扣10點,4小時後至8小時每30分鐘扣20點,若點數不足,則租借費用將全額扣卡片中的現金餘額;一小時內轉乘公車或捷運,均享有轉乘優惠。 關愛銀髮 人手一卡 敬老愛心卡的推出,是台灣政府對銀髮族長者關愛的重要體現。通過提供交通、文化和醫療等多方面的支持,敬老愛心卡有效地提升了長者的生活品質,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並促進了他們的社會參與和身心健康。對於面臨獨居和交通問題困境的長者來說,敬老愛心卡無疑是一個有力的幫助工具。政府和社會應繼續努力,推動這類福利政策的普及和完善,讓每一位長者都能享受到應有的關愛和支持。 台灣各縣市皆設有敬老愛心卡,但名稱和內容有所不同。每個地區的敬老愛心卡在申請條件和補助項目上有所不同,長者可根據所在縣市的具體政策申請和使用。如有任何問題,皆可至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網站進行查詢及諮詢。 資料來源: 新北市政府 https://welfare.ntpc.gov.tw/viewService/show/268435632?fromOpa=1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687947
[舜禹台灣] 保障長者基本生活,緩解台灣老人貧窮問題
老人貧窮現象攀升 貧窮老人在台灣指的是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缺乏足夠經濟資源應對基本生活需求的長者。生理上,這些老人由於經濟限制,可能無法獲得必要的醫療照護和健康管理;經濟上,他們可能因沒有足夠的退休金或儲蓄而持續面臨生活困難;社會上,貧窮可能導致孤立無援,缺乏社交活動,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根據統計,台灣的老年貧窮率逐年攀升,導致越來越多老人生活在貧困之中。這種現象的持續,主要是由於退休金制度不足、長期照護支出增加以及老年人口比例提高等因素。 防範與減少老人貧窮 數年前“74歲父親為身障子女撿回收、賣菜”的事件,驚動社會,也讓政府及社會思考可以採取多種措施來防範與減少發生機會。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基本收入保障的投入,提供足夠的社會福利和緊急援助,特別是對於無法工作的高齡者。其次,擴展社區基礎的支持系統,如社區照護中心和志工服務,以提供日常生活支持和情感慰藉。再次,加強公眾對老年貧窮問題的認識和教育,提高社會對此議題的關注和參與。 捍衛老人基本生存 -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 其中對於老人收入的基本保障,就屬「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最為重要。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是台灣政府為了提供經濟上的基本保障給貧困老人而設立的福利制度。此津貼旨在幫助那些收入低於一定標準的老人,改善其基本生活條件。申請對象通常是那些收入和資產低於政府設定的標準線的長者。申請流程包括提供相關財務證明和個人資料,通過當地的社會福利辦公室進行審核。津貼金額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旨在覆蓋基本生活費用,如食物、住宿和醫療支出。這一政策有助於減輕老人的經濟壓力,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一、申請條件 (一)年滿65歲,實際居住於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且最近一年居住國內超過183日。 (二)未接受政府公費收容安置。 (三)未入獄服刑、因案羈押或依法拘禁。 (四)家庭總收入及財產符合下列基準: 1、家庭總收入:按全家人口平均分配之金額,每人每月未超過中央主管機關或直轄市主管機關當年公布最低生活費標準之2.5倍,且未超過臺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之1.5倍。但有特殊情形,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報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不在此限。 2、全家人口存款本金、投資及有價證券價值計算之合計金額:全家人口僅申請人一人時,未超過新臺幣250萬元;每增加一人,以增加新臺幣25萬元為限。 3、全家人口所有之土地或房屋:未超過合理之價值。 (1)、土地價值:以公告土地現值計算。 (2)、房屋價值:依主管稽徵機關核計之房屋現值計算。 二、全家人口計算範圍 (一)新制:111年度1月1日起,家庭總收入及財產,其應計算人口範圍及計算方式,準用社會救助法第五條、第五條之一、第五條之三相關規定。 1、申請人 2、配偶 3、一親等直系血親 4、同戶或同住之直系親屬 5、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人 (二)舊制:本辦法111年1月1日修正生效前已領取本津貼,且資格未曾中斷者,全家人口應列入及不列入應計算人口之範圍,修正施行前之規定較有利者,依原規定辦理。 1、申請人及其配偶。 2、負有扶養義務之子女及其配偶。 3、前款之人所扶養之無工作能力子女。 4、無第二款之人,以實際負擔扶養義務之孫子女。 5、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人。 三、不列入全家人口應計算範圍(下列為舊制內容) (一)無共同生活事實之出嫁女兒或子為他人贅夫者及其配偶、子女。 (二)無共同生活事實之已喪偶之媳、贅婿及其子女。 (三)不得在臺灣地區工作之非本國籍配偶或大陸地區配偶。 (四)應徵(召)集入營服兵役或替代役現役。 (五)在學領有公費。 (六)入獄服刑、因案羈押或依法拘禁。 (七)失蹤,經向警察機關報案協尋未獲,達6個月以上。 ※111年1月起,新制準用社會救助法第5條第三項認定。 四、申請方式 (一)應檢附申請書、證明文件、資料,向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以書面提出申請。 (二)文件、資料未備齊者,鄉(鎮、市區)公所應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屆期未補正者,不予受理。 (三)公所於申請人備齊申請文件、資料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調查及初審後,須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 (四)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委任或委辦鄉(鎮、市、區)公所核定及撥付。 五、申請文件 (一)申請人身分證影本、戶口名簿影本或電子戶籍謄本、印章 (二)申請人郵局存簿封面影本 (三)其他證明文件,如身心障礙證明、學生證明、失蹤證明等 (四)申請書 (請至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網站下載) 六、補助金額 (一)未達最低生活費1.5倍,且未超過臺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之1.5倍者:每月發給8,329元。 (二)達最低生活費1.5倍以上,未超過2.5倍,且未超過臺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之1.5倍者:每月發給4,164元。 七、備註 (一)補助競合:同時符合領取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國民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國民年金身心障礙基本保證年金、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費之資格者,僅得擇一領取。具申請其他政府津貼資格者,其領取本津貼之資格及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召集直轄市、縣(市)政府會商訂定。 (二)停止發放:經審核發給本津貼者,申請人未符合第二條規定之請領資格或死亡時,本人或其法定繼承人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通知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依規定辦理,並自事實發生之次月起停止發給本津貼。 解決老人貧窮問題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挑戰,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台灣的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但我們需要更全面的政策和措施來確保所有老人都能有尊嚴和安全的晚年。展望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如何有效實施和調整這些福利政策,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的變化,將是台灣面臨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reurl.cc/Aj4dZp
[Sunyu Taiwan] Guardians of the Demented Elderly: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Satellite Locators
失智症對社會的挑戰 失智症是一種影響腦部功能的疾病,導致記憶、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及語言溝通能力逐漸退化。在台灣,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人口老齡化而上升,根據統計,目前失智症患者人數約有30萬左右。此疾病不僅對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影響,同時也帶來經濟及社會層面的挑戰,例如增加家庭照護壓力及社會資源的負擔。 提升對失智長者的關懷 近日「失智老翁103歲因天冷躲避寒冷蜷曲躺臥」的社會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於失智老人關懷的重要性。要減少失智長者走失事件,首要是增加社區對失智症的認識與理解,建立鄰里互助網絡。其次,應該強化家屬及照護者的教育訓練,提供他們更多支持與資源。此外,利用輔具科技產品追蹤裝置,來及時找回走失的失智長者。 科技輔具-個人衛星定位器 當走失長輩自行外出時,配戴個人衛星定位器可協助追蹤協尋、了解長輩所在的位置,還有緊急求援功能。走失者隨身攜帶個人衛星定位器,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 根據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的規定,個人衛星定位器已納入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項目。這項補助旨在預防失智症、智能障礙、慢性精神疾病或自閉症患者走失。如果符合資格者,可以向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政府提出申請購買個人衛星定位器,最高可獲得9千元的補助。 一、個人衛星定位器功能規範: 個人衛星定位器是一種專為走失者設計的追蹤裝置,其規格必須有,AGPS之衛星定位、地點查詢服務、電池待機超過72小時、緊急求援功能、通話功能。 二、個人衛星定位器的好處: 只要使用者配戴衛星定位器(目前機型有手錶、手機、BB call、鑰匙等機型,視長者喜好),透過遠端定位系統,就可以即時找到走失者。 三、申請資格: 1. 有走失之虞的失智症患者。可自費向「個人衛星定位器」廠商購買。 2.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新制第一類之失智症、智能障礙、慢性精神疾病或自閉症患者)、有走失之虞且具獨力外出能力者、可申請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以補助購買「個人衛星定位器」之費用。 四、補助金額: 1、低收入戶補助9,000元 2、中低收入戶補助6,750元 3、一般戶補助4,500元 五、申請流程: 1、提出申請:至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輔具中心)提出輔具評估申請。 2、輔具評估:輔具中心評估及開立評估建議書 3、申請核定:攜帶評估建議書、身心障礙證明於各地鄉鎮市公所進行審核 4、發給核准公文(核定補助金額)。 5、輔具購置:帶著核定公文找尋廠商,購買GPS定位器。 6、補助核銷:攜帶發票及保固書至各地鄉鎮市公所進行補助申請。 六、諮詢管道如下: 1、可直接向所在縣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諮詢。 2、透過內政部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電話:02-28743415)進行諮詢。 3、至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輔具中心)進行諮詢。 提升失智長者照護品質 面對失智症長者的挑戰,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及創新的照護方法。除了個人衛星定位器外,防走失的其他方法也可以一併採取,例如愛心手鍊、愛心布標(製作成QR code的樣式,可縫在長輩常穿的衣服、包包或帽子裡面,以利警察或路人辨識及協助),以及指紋捺印(需失智症患者親自前往警察局捺印指紋,若患者不願意前往,家屬可在活動時代替患者辦理)。 照護失智症長者是一條長遠的路,如果能借助科技輔具及有效方法,讓照護者與長者雙方都得到好的照護品質,降低不必要的傷害,也可以因此減少照護者的照護壓力。 資料來源: ETtoday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0226/2689199.htm?from=line_et_news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https://reurl.cc/kr32AG
[舜禹台灣] 銀髮人才服務據點 幫助中高齡創職涯第二春
中高齡求職者面臨就業挑戰 台灣正面臨人口高齡化的挑戰,中高齡就業問題成為一個重要議題。中高齡目前就業市場現況,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比將近20%,失業及就業困難問題日益嚴重;少子化的世代也讓就業市場陷入「缺人+缺工」的頹勢。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不少企業對於聘用中高齡者意願不高,給薪較低,甚至對其工作能力也有質疑。外商企業僅約20.6%表示願意聘用中高齡員工,另外43.9%表示「看情況」,合計64.5%,上市櫃企業更是相對不太願意聘用中高齡員工。 就業現況對於銀髮族不友善 根據最新資料,台灣中高齡(45歲以上)失業人數為10.6萬人,失業率為2.1%。這些數字顯示出中高齡失業者的就業狀況,造成如此對中高齡者不友善的就業環境,可能有以下因素: -年齡歧視:某些雇主可能對中高齡求職者有偏見,認為他們不如年輕人具有活力或適應能力。這可能導致求職者被忽視或排除在外。 -技能更新:隨著科技和行業的不斷變化,中高齡求職者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適應現代職場的需求。然而,這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是一個挑戰。 -退休壓力:一些中高齡求職者可能因退休、子女獨立等因素而感到壓力。重新投入職場可能需要調整心態和生活習慣。 -競爭激烈: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不僅有其他中高齡求職者,還有年輕人和其他人群。這使得找到合適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然而,中高齡求職者也有優勢,例如豐富的工作經驗、成熟的人際關係和穩定的心態。透過適當的準備、自我推銷和持續學習,中高齡求職者仍然可以在職場中找到機會。 銀髮人才就業服務 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就職年齡延長成為必然趨勢,中高齡就業者也是重要的勞動力。為此勞動部針對55歲以上與退休欲再就業的求職者,設置專屬就業服務站 (銀髮人就業服務據點),為銀髮族碰到的就業困境,量身訂做提供的專業服務。 以往就業服務中心為全年齡層的求職民眾,對於55歲以上中高齡或退休再就職的求職者,比較難針對個別情況專案處理,而該族群普遍電腦能力不足,體力較弱、或需配合家庭照顧,此外中高階主管退休再就業的族群,更會面臨暫時難以放下身分的調適問題。 銀髮人才就業服務據點 112年已成立20處銀髮人才就業服務據點,截至112年11月累計提供求職求才媒合、勞工法令或職涯諮詢等服務超過6萬人次,並將持續佈建至115年底前成立50處據點,且每年至少與50個衛福部社區關懷據點、教育部樂齡中心、經濟部工業區服務中心等據點合作,擴大銀髮就業服務網絡;另同時完成專屬中高齡者及高齡者資源網站「45⁺就業資源網」(https://45plus.wda.gov.tw),提供找工作、找人才、找補助、找課程等線上服務,並擴大建置退休人才資料庫,推動職人專區,廣納資深專業長才,促進重返職場。 一、服務對象: 依法退休或年滿55歲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 二、服務模式及特色: 專人服務一案到底方式,進行一對一諮詢,幫助高齡求職者,排除重新尋找工作的焦慮感,不僅突顯銀髮再就業的價值,對於求職者更能夠發揮同理心,提供溫暖且貼心的服務體驗。 三、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服務內容: 1、開發臨時性、季節性、短期性、部分工時、社區服務等就業機會及就業媒合。 2、提供勞動法令及職涯發展諮詢服務。 3、辦理就業促進活動及訓練研習課程。 4、促進雇主聘僱專業銀髮人才傳承技術及經驗。 5、推廣世代交流及合作。 四、銀髮人才就業服務據點聯絡資訊 全台各縣市服務據點聯絡資訊:https://glacat.com/uEtHRK9 中高齡就業者具有良好穩定度和責任感,豐富的人生經驗使他們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青銀共事能創造職場雙贏,期望有更多樂齡人才利用服務據點,重返職場發揮人力長才,重現自我充實的生活。 資料來源: 45+就業資源網 https://45plus.wda.gov.tw/
[How to Apply for a Foreign Nurse? Direct Hire Service saves you time and money!
近日雲林縣水林鄉傳出有一名印尼籍看護工,用繩子捆綁並虐待她所看護行動不便的老阿嬤,影片被PO網,係因這名阿嬤經常深夜不眠,經常自己故意從椅床滑落地上,所以看護工依家屬要求用繩索加以固定,以免滑落受傷並請看護拍下照護過程,沒想到竟會被傳上網路,家屬也感不解,強調看護做得很好,並無虐待之事。 數十萬外籍看護大軍來臨 台灣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根據統計,2020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4.6%,預計2025年將達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照顧的長者也越來越多,但是台灣的看護工卻面臨嚴重的不足。根據勞動部的資料,2020年台灣的看護工缺口約有8.7萬人,而且每年都在增加。 為了解決看護工的不足問題,台灣政府採取了引進外籍看護工的政策,讓有需要的家庭可以聘請外籍看護工來照顧老人。根據內政部的資料,2020年台灣有約27萬名外籍看護工,其中大部分來自東南亞國家,如印尼、菲律賓、越南等。這些外籍看護工不僅幫助了許多家庭分擔照顧老人的負擔,也為台灣社會帶來了多元化和國際化的風貌。 申請外籍看護工要考量哪些因素 ? 在台灣,越來越多家庭需要照顧老年人或身心障礙者。然而,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或經濟能力來提供全天候的照顧。因此,申請外籍看護工成為了許多家庭的選擇。申請外籍看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例如費用、法律、文化、語言等等。申請外籍看護工之前,可以先仔細想想以下幾點。 一、語言、文化的相容性 看護工的國籍、語言、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國家的看護工可能有不同的習慣、信仰和價值觀,這些可能會影響他們與被照顧者和家庭成員的溝通和相處。 二、技能、經驗的合適性 看護工的專業能力和經驗。不同的被照顧者可能有不同的健康狀況和需求,例如:是否需要餵食、換尿布、洗澡、按摩、陪伴等。因此,應該先評估被照顧者的實際情況,並詢問他們是否有相關的培訓、證照或實務經驗,以確保他們能夠提供合適和安全的照顧。 三、費用的合理性 看護工的費用和合約條件。申請外籍看護工通常需要透過中介機構或私人仲介,這些機構或仲介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或佣金,並提供一份合約來規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四、家庭空間的合適性 看護工的生活安排和管理方式。申請外籍看護工意味著要與一個陌生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這可能會帶來一些挑戰和困難。因此,應該先思考能否接受看護工住在自己家中,以及如何分配他們的房間、食物、衣物等生活用品。 直接聘僱服務 – 線上申辦、一案到底 對許多初次申請外籍看護的人來說,申請看護的流程相當複雜,到底申請外籍看護工需要什麼條件?外籍看護工可以自己申請嗎?申請外勞看護工要多久?可分為以下幾點說明。 目前台灣請外籍看護工的管道主要為委託人力仲介公司聘僱、直接聘僱2種,一般為眾人所熟悉的皆為委託人力仲介公司。為了提供更加多元的聘僱管道,政府成立了「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讓民眾直接約聘外籍看護,還可以線上申辦登打資料,省去仲介費與舟車勞頓的困擾。 一、被照顧者的申請資格: 不是所有人都可申請外籍看護工,申請外籍看護工需經過評估,評估標準如下。 1、到指定醫院完成巴氏量表評估,符合以下條件者。 (1)、被看護者年齡未滿80歲,有全日照護需要。 (2)、被看護者年齡滿80歲以上未滿85歲,有嚴重依賴照護需要或全日照顧需要。 (3)、被看護者年齡滿85歲以上,有輕度以上依賴照護需要。 2、特定身心障礙項目表 3、被看護者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之適用情形。 二、申請人資格: 1、配偶。 2、直系血親。 3、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 4、繼父母、繼子女、配偶之父母或繼父母、子女或繼子女之配偶。 5、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配偶、繼祖父母與孫子女、繼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配偶。 三、申請流程: 1、經長期照顧中心推介本國勞工。 2、申請「招募許可函」:雇主應於醫療評估完成評估日起14日至60日期間內檢附文件,如下。 (1)、申請書(擇一填寫) :NAF-005-1家庭看護工初次招募申請書、DAF-005-1家庭看護工初次招募申請書-直聘。 (申請書下載網址:https://n9.cl/yb95e) (2)、申請人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申請人及被看護者戶口名簿影本。 (3)、審查費新臺幣200元整。 3、親自送件至機關收件櫃臺辦理(地址:100413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39號10樓 四、線上申辦作業: 除現行採郵寄或親送方式申辦外籍勞工外,新增網路送件方式,透過線上申辦系統申請外籍勞工初次招募、重新招募、入國引進及聘僱許可(含期滿續聘)。 只要先以工商憑證及自然人憑證申請帳號後,即可於線上申辦系統登打資料、傳輸應備文件及繳費,雇主無論何時何地,免出門在家即可輕鬆完成外籍勞工直接聘僱作業,大幅縮短親送或郵寄所需時間。另外,因應直接聘僱申辦作業網路化及快速化,直接聘僱中心也將同步提供新的服務型態,統一由臺北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作為服務窗口,採一站式諮詢送件方式推動「一案到底服務」,由專責人員包辦從聘僱前的案件申辦追蹤到聘僱後的管理事項提醒等全程客製化服務,讓直接聘僱申辦服務密接,相關訊息不漏接,大幅提升直接聘僱便利性。 (線上申辦作業網址:https://n9.cl/qt8rg) (申辦進度查詢網址:https://n9.cl/fnbmf) 五、相關諮詢: 直接聘僱使雇主新聘合適的外籍勞工及續聘優質外籍勞工,並有效節省雇主及外籍勞工仲介費用,相關直接聘僱問題或查詢相關資訊,請逕洽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電話:02-6613-0811)或至「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網站(https://dhsc.wda.gov.tw)」下載應用;另外,如有線上申辦操作問題,勞動部提供免付費0800-035-688專人諮詢電話,或可至直接聘僱線上申辦系統網頁(https://dhscfwapply.wda.gov.tw)參考操作手冊、教學影音檔及Q&A,歡迎多加運用。 申請外籍看護工是一個重要的決定,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如語言、文化、技能、經驗、費用和家庭空間等。如果你想要省去仲介費和繁瑣的流程,你可以選擇直接聘僱服務,透過線上申辦,一案到底,讓你快速找到合適的外籍看護工,讓你的家庭和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https://reurl.cc/67Dz26 直接聘僱 https://dhsc.wda.gov.tw/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https://www.wda.gov.tw/cp.aspx?n=724F0F21A25489A0

Opinions

Please fill out the form to send us comments or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while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our site.

Submitted!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within 1 business day, thank you!
The information is incorrect, please re-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