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Resources

[舜禹台灣] 家庭暴力的陰影 - 透過民事保護令尋求援助
家庭暴力不斷上演 家庭暴力不僅是對身體的傷害,更波及心理、經濟和社會層面。這種暴力行為包括身體攻擊、心理虐待、性侵犯和經濟控制等。受害者可能遭受身體傷害、心理創傷,甚至社會孤立。在台灣,家庭暴力的案件不斷上演,部分原因可能與文化態度、教育缺乏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有關。根據統計,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家庭暴力案件被報告,但許多案件可能未被揭露。 林千又事件的啟示:預防家暴的策略 近期林千又被男友家暴的事件突顯了家庭暴力的嚴重性。為了預防類似事件,必須從多方面著手。首先,加強公眾教育和意識提升是關鍵,讓人們了解家庭暴力的嚴重性和如何求助。其次,強化法律制度,確保受害者可以安全且有效地報告暴力行為。最後,提供充足的支援服務,包括諮詢、庇護所和法律援助,以協助受害者從困境中恢復。 民事保護令的力量 民事保護令是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而設的法律工具。適用對象包括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及其家庭成員。申請流程包括向法院提出申請,並可能需要提供相關證據。這些令狀可以命令施暴者離開受害者的居所,禁止任何形式的接觸,並在必要時提供緊急保護。申請通常不涉及費用,旨在確保受害者能夠安全且無負擔地獲得保護。 一、什麼是保護令 當您遭遇家庭暴力時,可以向法院聲請民事保護令,保護令可以保護您的安全。 民事保護令是法院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規定程序核發的一項命令,旨在保護家庭暴力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和權益。這份命令禁止相對人(即實施暴力的人,又稱加害人)再以肢體暴力、言語暴力或其他暴力方式對待被害人。 二、保護令的種類、內容 民事保護令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通常保護令: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核發,用於保護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和權益。 2、暫時保護令:在案件審理期間,作為臨時性的保護措施。 3、緊急保護令:在緊急情況下立即核發,以確保被害人的安全。 根據不同種類的保護令,從聲請方式、審理程序、保護令內容等層面皆不相同,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禁止施暴令、禁止接觸令、遷出令、遠離令、物品使用權令、暫定親權令、暫時探視權令、租金或扶養費令、損害賠償令、加害人處遇計畫、律師費令、禁止查閱資訊權、其他必要命令。這些保護令的核發旨在防止家庭暴力行為繼續發生,並保護被害人及其特定家庭成員的權益和安全。 三、要到那裡提出聲請? 1、撥打 113 保護專線。 2、可至任何一間警察局或派出所報案。 3、直接具狀向法院提出聲請。 (註:法院聯合服務中心、地方政府駐地方法院的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或家事服務中心可供諮詢。) 四、聲請資格 1、被害人,就可以向法院聲請。 2、如果被害人為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可以由法定代理人(即父母、監護人)、三親等內之親屬(即父母、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兄弟姊妹等),向法院提出聲請。 3、「緊急保護令」,只有檢察官、警察局(分局)或直轄巿、縣(巿)主管機關,才可以向法院提出聲請,被害人可以向警察局報案,由警察局向法院提出聲請。 五、準備文件 1、聲請狀。 2、被害人、相對人的戶籍謄本各 1 份。 3、暴力事實的相關證據(如驗傷診斷證明、照片、錄音光碟及譯文、錄影光碟等)。 4、聲請狀所述應附文件(如保護令裁定、汽機車行照、鑰匙、土地建物權狀或謄本、租賃契約等影本)。 5、證人連絡資料。 6、其他法院請聲請人提出之文件。 六、費用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保護令的聲請、撤銷、變更、延長及抗告,均免繳納裁判費。但是訴訟文書的影印費、抄錄費、鑑定費、證人或鑑定人的日費、旅費等等程序必要的費用,不在免繳納的範圍。 向家庭暴力說不 家庭暴力是一個多面向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對抗。通過教育提升公眾意識、強化法律制度以及提供有效的支援服務,我們可以朝著減少家庭暴力的目標邁進。民事保護令是一項強有力的工具,可以保護受害者免受進一步的傷害。讓我們攜手合作,創造一個無家庭暴力的社會。 資料來源: ETtoday星光雲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683360?from=line_et_news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https://dep.mohw.gov.tw/DOPS/lp-1179-105.html
[舜禹台灣] 疫情後缺工,「專案擴大就業獎勵」帶來新機會
台灣餐飲業是一個重要的產業,不僅提供了多元的美食選擇,也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然而,近日雅虎新聞以「餐飲業史上最大危機!台灣餐飲大缺工,為何都請不到員工?」為題,報導了疫情後台灣餐飲業面臨的嚴重缺工問題。根據報導,台灣餐飲業是疫情後缺工最嚴重的產業之一,有些店家甚至因為找不到員工而被迫關門。 疫情後台灣嚴重缺工 疫情對全球的影響是巨大的,台灣也不例外。缺工問題是台灣疫情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根據 Yes123 求職網的調查,從邊境解封後至今,超過 7 成企業有徵才計畫,8 成 5 表示目前處在缺工狀態;近 4 成公司坦言,人力到了異常吃緊的地步。疫情後的缺工潮,主要落在 5 大產業上,即住宿/餐飲服務業、批發/零售/傳直銷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相關業和一般製造業。 除了提供雇主補助和勞工就業獎勵,政府也會提供產業輔導服務,例如協調經濟部,輔導餐飲業者導入智能點餐,以減少人力需求、提升現場效率。 勞動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使得工作年齡人口逐漸減少,又受疫情影響,於疫情期間部分產業因工作不穩定造成人員大量流失;加上零工經濟等多元就業型態發展,職業選擇偏好具自主性與工作彈性工時工作人口增加;以及離島偏遠地區招募不易等因素,使得疫後部分產業人力未及回流而形成缺工現象。 同時台灣15-24歲青年、二度就業婦女及中高齡者的勞參率多低於OECD平均,尤其是55歲至64歲壯世代勞參率僅有50%,低於OECD國家2021年平均64%(日本79%、韓國69%)。依經驗,產業缺工原因除疫後內需產業復甦造成人力缺口,離島偏遠地區招募不易等因素,在推介媒合時往往因職缺的薪資結構偏低及雇主用人偏好、選工條件過高,造成勞工無法媒合就業,缺工問題無法獲得舒緩。 今日新聞採訪學者專家,整理出7大缺工原因,包括少子化、低薪、工作選擇多樣化、工作價值觀改變、企業不用中高齡勞工、產業未能轉型、新科技降低資訊不對稱等。 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 - 專案擴大就業獎勵 勞動部提供「專案擴大就業獎勵」,針對經與產業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認定之「專案職缺」,透過「專案擴大就業獎勵」鼓勵勞工投入缺工產業。一般身分勞工投入專案職缺,給予就業獎勵每月6,000元(偏遠地區提高為9,000元)、中高齡等特定對象勞工每月給予1萬元(偏遠地區提高為1.3萬元),最長發給12個月。另為鼓勵中高齡等特定對象勞工從事部分工時工作,中高齡等特定對象投
[舜禹台灣] 高通膨福利不縮水 113年 社福津貼政府再加碼!
台灣正面臨高通膨 高通膨是指物價水準持續上漲的現象,通常是由於需求超過供給、貨幣供應過多或成本上升等因素所造成。高通膨會降低民眾的購買力,使得同樣的收入只能買到更少的商品或服務,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和經濟發展。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2023年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2019年成長了7.34%,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其中,食品類物價上漲了10.75%,交通及通訊類物價上漲了8.51%,教育及娛樂類物價上漲了6.67%。這些都是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出項目,因此高通膨對民眾的影響非常明顯。 民眾陷入體感貧窮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台灣正陷入「體感貧窮」,貧富差距惡化,底層家庭陷入貧窮循環,窮孩子背負學貸進入低薪勞動環境,愈忙愈窮;若退休金存不夠,未來恐步入下流老人危機。此外,自由時報電子報指出,台灣人的法定時薪或是最低薪資依然比不上日韓兩國,人均GDP成長和一般民眾所得不成正比,加上通膨趨勢、支出節節攀升,是台灣人陷入「體感貧窮」主因。 社福津貼調高7.34% 台灣正面臨高通膨的挑戰,物價上漲、所得不增,讓許多民眾感受到生活壓力。尤其是低收入戶、國民年金受益者和老年農民等弱勢群體,更是深受其害。為了緩解他們的困境,政府從2024年,調高「8+1項社福津貼」和「國民年金」等各項給付,並提前發放時間,讓民眾能及早領取。 「8+1社福津貼調整內容」 為了讓高通膨時代的社會福利不縮水,政府從2024年起,將調高「8+1項社福津貼」和「國民年金」等各項給付,並提前發放時間,讓民眾能及早領取。這些給付包括: - 低收入戶家庭生活補助:每月從6,358至17,005元,調高至6,825至18,253元。 - 低收入戶兒童生活補助:每月從2,155至7,770元,調高至2,313至8,340元。 - 低收入戶就學生活補助:每月從6,358元,調高至6,825元。 - 弱勢兒少生活補助:每月從2,047至2,479元,調高至2,197至2,661元。 - 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每月從3,772至8,836元,調高至4,049至9,485元。 -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每月從3,879至7,759元,調高至4,164至8,329元。 - 國民年金(老年、遺囑、原住民):每月從3,772元,調高至4,049元。 - 國民年金(身心障礙):每月從5,065元,調高至5,437元。 -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每月從7,550元,調高至8,110元。 -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估計,這些調整將有約308萬餘人受惠,每人每月依領取項目不同,調增金額在新台幣143元至1,190元不等。此外,政府也將提前發放時間,除國民年金外,其他6項社福津貼將於當月10日前入帳;國民年金則維持依法於次月底前核發。這些措施將對低收入戶、國民年金受益者和老年農民等群體產生積極的影響,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經濟狀況。
[舜禹台灣] 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介紹 – 喧鬧中的一塊淨土
傳統農村的生活與農業生產活動密切相關,村民的生活勤儉而純樸,農村的社會是詳和而富人情味,村民也擁有對農村的歸屬感。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疏離,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社區生活中,我們似乎都不太關心和幫助陌生人,甚至有時候會對他們的困境視而不見。這種社會冷漠的現象,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削弱了社會的凝聚力和信任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 隨著城市化和住宅密集化的發展,實際互動機會的減少,人們住在自己的小房子裡,失去了以前那種大院子或小村子的氛圍。這樣一來,人們之間的接觸和交流就變得越來越少,甚至有些人在同一個小區住了好幾年,也不認識自己的鄰居。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容易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對於那些不熟悉的人,就不太願意關心和幫助。 在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成就和利益,而忽略了周圍人的需要和感受。這種個體主義的思想,使得人們覺得只要實現自我價值就好,不需要去管別人怎麼樣。這樣一來,人們就變得自私和冷漠起來。 我們甚至都聽過一些負面的新聞,比如有些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卻被反咬一口;或者有些人假裝需要幫助,卻是想詐騙別人。這些新聞讓我們對於幫助他人產生了恐懼和猶豫,對周圍環境的信任度降低,害怕自己也遇到類似的情況。因此,我們寧願選擇冷漠處事,也不願意冒險去做一個好心人。 Bing 聊天功能 台灣孤獨死、老老照顧、照顧殺人…等現象,反應出如何社會問題。 台灣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根據統計,2020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4.6%,預計2025年將達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台灣也面臨了許多社會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孤獨死、老老照顧和照顧殺人。 孤獨死是指一個人在沒有任何人知道或關心的情況下死亡,屍體長時間沒有被發現或處理。台灣每年有數千人因孤獨死而喪命,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孤獨死不僅反映了老年人的孤寂和無助,也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孤獨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會關係的疏離、家庭支持的缺乏、生活品質的下降、健康狀況的惡化等。 老老照顧是指一個老年人必須負責照顧另一個老年人,通常是配偶或親屬。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是老老照顧者,他們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壓力和負擔。老老照顧不僅影響了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健康和幸福,也增加了社會福利和醫療的支出。老老照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子女的缺席或不盡責、社區資源的不足、長期照護制度的不完善等。 照顧殺人是指一個人因無法忍受長期照顧的壓力和困境,而殺害自己所照顧的人,通常是配偶或親屬。台灣每年有數十起照顧殺人案件發生,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照顧殺人不僅造成了無辜生命的損失和家庭的崩潰,也引發了社會和法律的爭議和反思。照顧殺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照顧者的精神崩潰、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低落、家庭和社會的缺乏支持等。 以上三種現象都反映了台灣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和危機,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關懷和幫助給需要的老年人,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減少不幸和悲劇的發生。
[Sunyu Taiwan] Apply for the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Replacement Subsidy to Save Electricity and Money
台灣民眾面臨著電費高漲的問題,這對於生活成本的壓力是很大的。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台灣民眾每年平均用電量約為1,100度,其中約有40%是由家電所消耗。如果能將老舊家電更換為節能等級1級的產品,估計每年可節省約200度的用電量,相當於減少約100公斤的碳排放。這對於減緩全球暖化和改善空氣品質都有正面的效果。 為了減少電費支出,也為了保護環境,經濟部推出112年「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只要符合申請資格和條件,就可以獲得每台3,000元的補助金,讓換新家電不再負擔,同時也能節省電費和保護環境。 一、「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是什麼? 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是經濟部能源局推出的一項環保政策,旨在鼓勵民眾將使用年限較長、耗電量較高的家電,如冷氣、冰箱、洗衣機等,更換為節能等級較高的新型家電,以減少電力消耗和碳排放,並提升生活品質。 二、申請期間: 自112/02/01至 113/01/15。(費用用罄,將提前截止) (提醒:發票日期與廢四機聯單的回收日期必須在112年1月1日至112年12月31日之間。) 三、 申請對象: 申請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的對象為全國各縣市的居民,不限於房屋所有權或租賃關係。每戶每年最多可以申請三項家電的補助,每項家電最多可以申請一次。 四、 補助內容: 能源效率分級標示1級之冷氣、冰箱,每台補助3,000元。 (符合補助產品查詢:https://save3000.moeaea.gov.tw/subsidy02/Product/list.aspx) 五、申請方式: 1、網路線上申請:https://save3000.moeaea.gov.tw/applyweb/outweb/ (1)、手機認證。 (2)、上傳個人資料。(身分證、存摺、電費單) (3)、上傳產品資訊。(發票、保證書或保固卡、廢四機回收聯單第三聯) (4)、資料確認。 受理後,審查單位將以簡訊及Email通知申請人已完成受理。 2、郵寄掛號申請: (1)、取得申請表。 (申請表下載點:https://reurl.cc/GKjl3x) (2)、準備6項影本文件。(身分證、存摺、電費單、保證書/保固卡、發票、廢四 機回收聯單第三聯) (3)、填寫申請表。 (4)、黏貼6項影本文件。 (5)、掛號寄出。(地址:板橋郵政第8-17號信箱) 六、 申請文件: 1、 補助申請表正本。 2、 身分證、護照或居留證影本。 3、 申請人帳戶存摺封面影本。 4、 裝機地址之電費單影本。(用電種類為表燈非營業用) 5、 發票證明聯影本。(開立日期需在補助購買期間內) 6、 保證書或保證卡影本。 7、 環境部廢四聯回收聯單第三聯影本。(回收日期於補助購買期間),每台檢附一份。 七、 補助諮詢專線 周一至周日08:00至21:00,02-29559666。 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是一項有利於民眾和環境的政策,不僅可以幫助省錢,還可以幫助減少用電量和碳排放,對於減緩全球暖化和改善空氣品質都有正面的效果。 還沒申請的你,趕快行動吧,一起享受更節能、更舒適、更環保的生活吧! 資料來源: 經濟部 https://reurl.cc/x6av5Z
[舜禹台灣] 犯罪被害補償金:重建生命的一線曙光
無辜受害,救援補償金 在台灣,無辜的被害人或許面臨極大的困境,需要撫平傷痛,重建生活。這種困境未必有多種原因引起,例如媒體上報導的《冷氣從17樓塌砸死女大生》,無辜的女學生徒步中遭遇不幸慘劇,家人面臨無法言喻的悲傷和痛苦。不幸中的不幸,這樣的悲劇並不罕見。據統計,台灣許多家庭因犯罪行為而遭受莫大的傷害和損失,因此台灣提供犯罪被害人補償金,以幫助這些受害人重新尋找恢復生活的希望。 不悲傷,尋求幫助 一位男子(彼得)在等公車時,遭遇高樓正在施工的一台窗型冷氣機墜落砸中,他頭部受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但仍無法治身亡。這意外讓他的家人陷入無限的悲傷。此刻,他們尋求“舜禹學堂的社工”的幫助。這位社工向他們介紹了犯罪被害補償金,希望能提供他們一些解決方案和緩解痛苦的途徑。 在經歷了巨大痛苦的過程中,舜禹學堂的社工向彼得的家人介紹了犯罪被害人補償金。這是一項由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提供的資源,旨在幫助受害者面對悲劇的時候獲得了一定的補償和支持。 了解犯罪被害賠償金 犯罪被害人賠償金由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提供賠償金制度。符合賠償金的申請條件包括遺屬、重傷和性犯罪。申請人需在當地檢察官辦公室的委員會提交相應的申請表,審理委員會將審核申請並給予補償金。補償金的金額會因部分而異,遺屬補償金最高可達180萬新台幣,而重傷和性行為補償金則可從800萬至1600萬新台幣,上限補償金則為200萬新台幣。 犯罪受害賠償金的申請條件相當重要,根據相關法規,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賠償金額。例如,直接因受害人死亡而申請者,可獲得最高180萬台幣的賠償金;重傷者可獲得80萬至160萬台幣的賠償金;遭受性侵害的受害人則可獲得10萬至40萬台幣的賠償金;如果遇到境外案件,則可申請20萬台幣的賠償金。主要的方式是查看地方委託機構的委員會,填寫相關表格並附上必要的證明文件。 當被害事件發生後,常因加害人貧困、家境狀況不明或是不知去向,而讓被害人 得不到應該得到的賠償。如果被害人又無法領到如強制汽機車保險理賠金、勞農 保的給付,同時也沒辦法依其他法律規定獲得政府應給付的金錢,在這樣的情況 下,對於被害人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國家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及照顧 弱勢被害人的生活,就訂定了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也才有了犯罪被害補償金這樣 一個制度。現在法律有設立犯罪被害人保護基金,針對「因犯罪行為死亡」、「因犯罪行為重傷」、「性侵害犯罪」,給付犯罪補償金。 一、申請資格: 1、因犯罪行為被害而死亡者的遺屬。而「遺屬」申請補償金的順序,第一順序是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順序是祖父母,第三順序是孫子女,第四順序是兄弟姊妹,順序在先的優先。 2、因犯罪行為受重傷之本人。 3、性侵害犯罪行為的被害人。 二、補助項目及金額限制: 1、遺屬補償金:因被害人受傷所支出之醫療費,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四十萬元。因被害人死亡所支出之殯葬費,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三十萬元。因被害人死亡致無法履行之法定扶養義務,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一百萬元。精神慰撫金,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四十萬元。 2、重傷害補償金:因被害人受傷所支出之醫療費,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四十萬元。被害人因受重傷所喪失或減少之勞動能力或增加之生活上需要,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一百萬元。精神慰撫金,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四十萬元。 3、性侵害補償金:因被害人受傷所支出之醫療費,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四十萬元。被害人因受性侵害所喪失或減少之勞動能力或增加之生活上需要,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一百萬元。精神慰撫金,最高金額不得逾新臺幣四十萬元。 注意:注意各項目究竟可領取多少數額,是由各地法院或地檢署設置的「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委員會」進行審查,並不是無條件定額給付。 三、如何申請補償金: 1、寫犯罪被害補償金申請書,向犯罪地的審議委員會進行申請。 2、注意申請是有期限的,必須在知有犯罪被害時起二年內申請、或自犯罪被害發生時起五年內申請。 3、委員會在受理申請書起三個月內會作成決定如果申請人有不服的話,可以在收受決定書後三十日內,以書面敘明理由向覆審委員會申請覆議,在這過程中,避免緩起濟急,得先為支付暫時補償金;若對於覆議決定仍有不服,則得提起行政訴訟進行救濟。 4、經通知受領補償金後,超過兩年未領取的話,就失去這項權利了。 四、諮詢窗口: 各地方檢察署為民服務中心或司法保護據點,及【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本會暨所屬各分會】,各分會皆設點於各地方檢察署內。 (全台各縣市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聯絡資訊: https://www.moj.gov.tw/2204/2771/2773/75180/) 重建生活的希望 犯罪被害補償金為那些受害人犯罪行為傷害的人們提供了希望和支持。它不僅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還可以緩解心理上的壓力。這些補償金可以使被害人及其相關更容易面對失去親人或身體受到創的痛苦,重新建立生活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它讓他們知道,社會關心他們,不會讓他們獨自面對這些困境。 但是,民眾也應該認識到犯罪被害補償金只是幫助受害人走出被遮蔽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社會應該進一步加強犯罪預防,確保人民生活在一個更加安全、公平、和諧的環境中。努力,為每一位無辜的受害者帶來更光明的未來。 資料來源: 民視新聞網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3804W0162 法務部 https://www.moj.gov.tw/2204/2771/2773/75180/ https://www.moj.gov.tw/2204/2528/2634/2639/16923/post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 https://reurl.cc/r5GdbZ

Opinions

Please fill out the form to send us comments or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while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our site.

Submitted!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within 1 business day, thank you!
The information is incorrect, please re-enter.